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请开始答题:
41 . 2 , 12,36, 80, ( )
A .100 B .125 C .150 D .175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几个数字变化幅度比较大,而且全部是偶数。在考试的时候,要迅速解决这个题目,可以这样分析,答案肯定在AC中。考虑到数字变化幅度比较大,选择150。之所以这么大胆的选择,源于对数字整体变化幅度比较大这一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这种方法就是非常规方法。
方法二:事实上,这个题目的变化规律是:
1×1×2=2
2×2×3=12
3×3×4=14
4×4×5=80
5×5×6=150
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比较古老的题目了。如果大家平时练习得比较多,是肯定能够迅速解决之。
做数字题目的最高境界,其实是要估计一个大致的范围就可以了。具体的精确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来解决的。方法一体现的正是这种整体思维方法。首先,排除答案BD,把选择范围缩小在AC。在缩小选择范围的情况下,即使乱猜,正确的几率也是50%。最后,根据数字变化幅度比较的特点,把A排除。这种方法实质就是所谓的排除法。我们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知道错误的答案,把全部错误的的排除了,就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42 . 1 , 3,4, 1,9,( )
A .5 B .11 C .14 D .64
【答案】 D
【解析】 4 ,1,9都是完全平方数,后面的答案应该也是完全平方数。所以,答案D符合。
在考察数字变化规律题目时,一定要确定迅速准确的判断起始数字是否为基数。象该题的1和3就是基数,基数本身不一定满足数列的变化规律。
这个题目的变化规律是:第2项减第1项得到的差再平方等于下一项。
43 . 0 , 9,26, 65,124, ( )
A .165 B .193 C .217 D .239
【答案】 C
【解析】 数字变化幅度大,呈几何级数变化,因此考察平方和立方关系。这要求考生对1-30内的所有数字的平方要特别熟悉,对1-10内所有数字的立方要特别熟悉。建议大家把平方表和立方表背诵好。0 9 26 65 都在完全平方数附近摆动,但是124与121相差3。因此不考察平方关系,而考察立方关系。
1×1×1-1=0
2×2×2+1=9
3×3×3-1=26
4×4×4+1=65
5×5×5-1=124
6×6×6+1=217
44 . 0 , 4,16, 40,80, ( )
A .160 B .128 C .136 D .140
【答案】 D
【解析】 这个题目的归规律一下子看不出来。其实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
4-0=4
16-4=12
40-16=24
80-40=40
现在考察数列4 12 24 40 (? )
12-4=8
24-12=12
40-24=16
?-40=20
?=60
所以答案应该是80+60=140。
另外,这个题目也可以这么分析:
因为所有数都是4的倍数,同时除以4得到
0 1 4 10 20 (a )
相连两项求差得:
1 3 6 10 ( ?)
这个数列就是自然数数列求和
1=1
1+2=3
1+2+3=6
1+2+3+4=10
1+2+3+4+5=15
?=15
a=35
题目答案为35×4=140
45 . 0 , 2,10, 30, ( )
A .68 B .74 C .60 D .70
【答案】 A
【解析】 根据数列波动特点,考察平方关系或者立方关系。
从平方关系角度考察:
0=0×(0×0+1)
2=1×(1×1+1)
10=2×(2×2+1)
30=3×(3×3+1)
4×(4×4+1)=68
考察立方关系:
0×0×0+0=0
1×1×1+1=2
2×2×2+2=10
3×3×3+3=30
4×4×4+4=68
二、数学运算。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
46.某高校2006 年度毕业学生7650 名,比上年度增长2 % .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 % . 而研究生毕业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0 % ,那么,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
A .3920 人 B .4410 人 C .4900人 D .5490 人
【答案】 C
【解析】 常规方法:
假设去年研究生为A,本科生为B。
那么今年研究生为1.1A,本科生为0.98B。
1.1A+0.98B=7650
(A+B)(1+2%)=7650
解这个方程组得A=2500
B=5000
0.98B=4900
由于题目数字本身比较大,运算比较烦琐。在考试中会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考生干脆选择放弃。在刚刚过去的国考中,相当部分考生没能完成这道题目。由于这是数学运算的第一道题目,很多考生以后面的题目更难,实际上放弃了后面的数学运算题目。常规方法在这里显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题目。因此,寻求非常规的方法以取得突破成为必然要求。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字运算名义上是考察运算能力,但是我们在真正的考试中是不需要动笔计算的,那样来不及。即使动笔,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
非常规方法:
假设去年研究生为A,本科生为B。
那么今年研究生为1.1A,本科生为0.98B。
那么答案应该可以被98整除。也就是说一定能够被49整除。研究生的人数应该能被11整除。4900显然能被98整除,而7650-4900=2750能够被11整除。所以选C
当然,我们提倡非常规的方法,不是说常规方法不重要,实际上在平时训练中两种方法都要注意。原因有二。第一,在考试中,虽然非常规方法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想到的是常规方法,也就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方法。第二,只有我们把握了常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复习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备考,建议大家把历年的真题彻底研究一遍,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7. 现有边长1 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已知将其放入水里,将有0 . 6 米浸入水中.如果将其分割成边长0. 25 米的小正方体,并将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放入水中,直接和水接触的表内积总量为:
A .3. 4 平方米 B .9. 6 平方米 C .13. 6平方米 D .16 平方米
【答案】 C
【解析】 这个题目虽然考察的是数字运算,但涉及了一些物理知识。我们应该知道,分割后的小立方体也有3/5的体积在水面下。
我们习惯的思维是:大立方体可以被分割为64个小立方体。每个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是:0.25×0.25+0.25×.06×0.25×4
64个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是(0.25×0.25+0.25×0.6×0.25×4)×64=13.6
非常规思维方法: 大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是:1×1+1×0.6×1×4=3.4
分割后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 表面积应该被3.4除尽。所有答案中,AC符合。而A 是大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我们知道,分割后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的表面积应该是大于3.4的。因此选择答案C。我们应该把握和熟练运用整除,除尽这些技巧。只有平时多多训练,在考试中才会轻松。
48.把144 张卡片平均分成若干盒 ,每盒在 10 张到40 张之间,则共有( )种不同的分法。
A .4 B .5 C .6 D .7
【答案】
【解析】 如果前面的题目是间接考察整除,那么这个题目是对整除的直接考察。这个问题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找出144在10到40之间的全部约数。它们是12,16 ,18,24,36,一共5个。因此答案选择B5。知道一个数,要能够熟练求出它的全部约数。这些基本技巧一定要熟悉。
49 .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张牌.才能保证至少6 张牌的花色相同。
A . 2 1 B . 22 C . 23 D . 24
【答案】 C
【解析】 假设四种花色的扑克各有5张,还有大小怪,这样一共有22张扑克。再抽取一张扑克,就能够保证有6张牌同花色。所以答案是23.
50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3 / 4 .小强答对了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 / 3 ,
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A . 3 道 B . 4 道 C . 5 道 D .6 道
【答案】
【解析】 常规方法就是画文氏图,在草稿纸上面画两个相交的圆圈。再画一个方框把这两个圆圈都包括在里面。相交部分就是他们全部作对的。
小明做对了全部题目的3/4。假设全部题目是X。那么小明做对了3X/4。共同做对了2X/3。小强做对而小明没有做对的有27-2X/3。都没有
做对的应该是11X/12-27(1)。大家根据文氏图应该能够很轻松的得出这个结论来。显然,X应该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