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解析(三)
2015-03-09 20:10: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德启示

【解析】D。我们先要找到文段的重点句。最后一句话有指示代词引导,为文段的重点所在。它强调的主体是最美事件,说明的意思是最美事件带来的道德启示,所以选择D选项。

35、后视镜是重要的。坐在驾驶室里,不时瞥一下后视镜,可以看清已走过的路,可以看看后面有无危险。没有后视镜的驾驶过程让人心慌。但若只看后视镜,不看前方,更让人心慌,因为来自前面的冲撞,比来自后面的冲撞更猛烈,也更常见,何况前面的路正长。

下列各项与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历史是一面镜子

C.不忘过去,放眼未来

D.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

【解析】C。我们需要先知道文段的主旨,然后选择跟这个主旨相关的选项。文段归纳一下,总体描述了两层意思,一是需要看到过去,二是更需要往前看,所以符合这个主旨的选项就只有CA选项只能对应文段的第一层意思,B选项和A选项问题是一样的,D选项和主旨无关。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3618世纪20年代发明的摄影机,112年之后才成为工业产品;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无线电,花了3年时间,到20世纪初才付诸使用;而20世纪发明的电视只经过12年就被应用了,原子弹从设计到应用只花了6年时间,晶体管的发明到工业生产只有3年时间,激光器发明到应用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科技发明:

A.周期越来越短

B.水平越来越高

C.成果越来越多

D.应用越来越快

【解析】D。首先找到文段的主旨,文段是并列结构,从几个分句可以看出,每项发明创造从早些时期要经过很多年才能付诸使用到后来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应用,能够得出结论,就是科技发明应用的问题,且时间越来越快,所以主旨就是指科技发明的应用时间问题,从选项可以判断答案为D

37、文化行业集密集型的人才、技术、知识与资本于一体,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和跨文化特征,还将在未来的个人行为、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以及全球发展和人类食物中扮演着中心角色。199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提出文化是人类生存整体繁荣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可以说,文化的跨界特质及其重要性,对文化人才的高质量和规模化提出了根本的要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化行业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文化人才要具备高质量和规模化

C.文化是人类繁荣和发展的最终目标

D.文化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解析】B。文段是一个分总的结构,首句背景介绍,介绍文化行业是什么样的行业,后面一句紧接着介绍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的重要性,最后可以得出文段的结论,即文化的重要性对人才提出了高质量和规模化的要求。文段的意图是要说明文化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应选项为B

38、艺术精英主义是艺术一以贯之的高雅姿态和自我意识,它强调艺术是艺术家内心经验的独特写照,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意义,消费大众的需要和欲望,一般不在它的考量视域里,而大众文化更愿意强调艺术如何在消费和接受中呈现意义,如若大众的需要和欲望发生变化,那么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就有必要生产出作为现代艺术普遍范式的新的大众文化产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自我意识是高雅艺术的灵魂

B.艺术创造应与社会相连接

C.艺术的发展同样受市场规律的影响

D.艺术的本质在于其文化属性

【解析】B。文段中一个表示转折,重点在文段的最后,最后强调的是艺术应该考虑大众的需要,文段的主旨就是强调艺术贴近大众及社会的需要,最后强调有必要生产出现代艺术普遍的大众文化,对应选项即B符合文段的主旨,且是呼吁项。

39、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今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说,信息就是力量,信息、传播信息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成了全新的权利来源。遍布全球的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的网络传输速率、日趋完善的移动便携式互联网终端,以及高速扩张的建立在人际关系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的新媒体运用,使得信息流高速、实时地实现着跨国运动。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出现,又使得那些具有简单化、符号化、碎片化的信息流,更容易被传播、关注,也因此更容易得到响应。能够影响这种信息流动的行为体,其权利会得到增强,反之、则被削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网络信息技术与新媒体运用:

A.改变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B.扩大了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C.推动了权利来源要素的重构

D.加剧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均的情况

【解析】C。文段先引用了培根的名言,以引出文段论述的中心。即后面的这句话,信息就是力量。信息,传播信息的技术与基础措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成了全新的权利来源。将力量定位为权利,并通过后文对信息如何影响权利进行说明。文段末尾反之,引导反面论证。再次强调信息和权利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C.

40、罩甲是明代戎服的一种,对襟,用纽扣固定,无袖或短袖,左右两侧及后部开,衣身可缀甲片,也可纯用织物制作,底边通常缀有彩色的排穗。明代戏曲舞台上青少年武将多穿罩甲,并配上金束发冠,显得英俊威武。清代之后戏曲中仍然沿用,分为排穗(须)甲与排须长马甲(坎肩)两种,与紫金冠配套。《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排穗褂子,就是将艺术造型移植了过来,体现了宝玉将门公子的身份。

关于罩甲,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多由青少年武将穿着

B.明代后期演变为戏曲服装

C.清代成为达官贵人的身份标识

D.最晚产生于明代

【解析】D。这是一道细节题。文段说的是戏曲舞台上青少年武将多穿罩甲,A偷换了范围。文段中表述从明到清都在戏曲舞台上使用过罩甲,而非之后才有,故B错误。C项文段没有提到,故为无中生有。文段表述可知罩甲是明代服装的一种,就说明在明代已经存在,故最晚产生于明朝的说法正确。答案是D

41、微笑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有效途径,神奇的是,如果对方是假笑,你回应以同样的微笑,你的前额脑区底部并不会变活跃,于是就会意识到对方的微笑有些不对劲,并且很快会断定,这人是在假笑,这说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的前额脑区底部能控制人们的情感

B.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会受到对方情绪的控制

C.人们可以依靠本能判断对方情感真假

D.假笑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解析】C。这是一道语句填空题。横线处是在结尾故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文段前面说的是微笑是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后面对比说明如果有人假笑是很容易被意识到的。可知文段谈论的是通过不同的笑所表达的情感。C选项,全面具体。

42、民族文化要有根基,精神文明的传承要有载体,而城市正是其集大成者,放眼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从民主城邦雅典到人文之城威尼斯,从时尚之都巴黎到音乐之城维也纳,独特的文化精神令城市历经千年,依然灿烂。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

A.各具文化特色的世界名城

B.要用文化精神来涵养和提升城市品位

C.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彰显特色和魅力

D.民族文化是如何传承的

【解析】B。这是一道结语推断题。根据做题的核心原则,分析尾句,推知下文。本文尾句谈到独特的文化精神这一全新的名词,故后面将继续论述文化精神的相关信息和内容。四个选项中,只有B与尾句衔接最为紧密,在形式和话题上都保持了一致。

43、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市场和法制是同一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的,这就必须依循一套完善的规则,以实现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调整。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在于法制

B.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与市场

C.市场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D.法治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解析】D。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整体结构为分总结构。文段开篇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通过必须,这一表示对策条件的关系词引出文段的中心,即依循一套完善的规则。同意替换,答案为D

44、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对世界178个国家的调查表明,新兴国家如中国,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要高于日、韩,更高于美国,当然,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自1995年的短暂上升后,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开始下滑。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开始体认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因为后者还包含生态休闲、社会福利与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指标;幸福也不仅指感官的快乐,因为它还关乎人堆生命意义的积极体验和整体评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新兴国家对幸福感有着不同的理解

B.幸福感包含感官的快乐又与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有关

C.文化背景对国民幸福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D.幸福感与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解析】B。文段只是说新兴国家的幸福感高于美日韩,不能说明他们的理解有不同。A错误。至于C选项的文化背景无从体现。至于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段也未曾提及。通过后半句可知,幸福不仅指---还,可知B选项正确。

45、人类为了以后的安全或是不时之需而攒钱。但从整体来看,钱还是要花的。如今每个人都想攒钱,那么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通过假设工作的人攒钱,退休的人花费积蓄,经济学解决的了一问题,利率让这一问题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然而假设与现实大相径庭。一些人攒钱的欲望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这种人通常会集中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这些钱必须从这些民族或国家流动到其他民族或国家。 否则,全球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然而,如果资金从前者到后者的流动效率低下,那么危机就不可避免。 因为人总是本性难移,所以危机总在所难免。

这种模式正常运行的条件是人事理性经纪人,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

这句话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②

B.③

C.④

D.①

【解析】A。此题是居中填空题的变型考查题,需要注意的是居中填空题的句子一定要与上下文语境匹配。首先带入句子至空位1会发现这种模式前文们有指代,由此排除D选项。给定句子再带入空2处,会发现句子中的正常运行条件的是理性经济人就指代的是前文中的工作的人攒钱,退休的人花费积蓄,再此验证后半句与文段后半句是否构成转折关系。验证得到句子应填入空2处,得答案问A

46、在讨论留守儿童问题时,有些学者将其归咎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因素,强调亲子分离,但无论是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之类的人口国内迁移,还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迁移,都曾产生大量留守儿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经商,其家乡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而由城市化产生的留守儿童,在近代的浙北、苏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规模。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呢?这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嬗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育人环境。在通往现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衰落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B.乡村社会的衰落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C.探讨留守儿童问题不能仅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找原因

D.历史上有留守儿童却并未产生问题

【解析】B。此题为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前半部分作者谈到了留守儿童问题在不同朝代都存在但都没有成为公共议题,在文段后半部分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引出了文段的主题句即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与乡村文化的改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