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火花与前导
D.文艺应真实地反映本时代人们的心态
107.下列选项中对于文章第2段提到的“节情以理”的“理”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的仁义道德思想 B.良好的现代国民素质
C.抽象的理性与道德符号 D.具有时代性的道德标准
108.根据文中所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
A.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 B.善美一体,以善统美
C.“反(返)情以和其志” D.“立于礼,成于乐”
109.下面说法中不符合本文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欣赏和评价文艺作品,并且把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放在统领的地位
B.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主张通过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感情逐渐升华到高尚的境界
C.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用封建礼乐的要求欣赏评价文艺作品,从而否定了文艺作品的教育意义
D.如果摒弃社会伦理内容,审美文化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正确前导,就会造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断裂
110.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衰颓 B.兴旺 C.没落 D.消亡
五、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115题。
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其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其[a]是滥用行政职权限制市场竞争,获取地方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1)地方利益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直接原因,这种地方利益保护主要有:一是地方居民利益,二是地方政府利益。(2)经济体制上的缺陷是地方保护主义得以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虽已实行分税制,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由于本地企业经济效益差、竞争力低下而不得不采用行政垄断手段庇护本地企业不受竞争冲击,这种做法表面上使得企业在行政垄断庇护下得以维持一定的经济利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乃至政府官员的政绩都得到保证或维护,实质上却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其次,政府职能转变滞后[b],许多主管部门仍然是把企业作为自己的附属物,不愿放权。这种政企同盟形成之后,又完全可能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藐视消费者的利益,置他们的合法权利于不顾。(3)法制不健全,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导致了市场信号失真,致使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和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导致了政府腐败,破坏了社会法律政治制度。因此,必须加大对地方保护主义的①,②市场经济秩序;从③政府职能入手,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④《反垄断法》,构筑反限制竞争法律制度。
111.[a]应填入的名词是( )。
A.目的 B.后果 C.实质 D.企图
112.[b]应填入的措辞是( )。
A.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B.滥用权力瞎指挥
C.政企分开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D.违背市场规律
113.本文最后三行①至④处应填入的措辞依次是( )。
A.批判 理顺 改革 公布
B.打击力度 整顿和规范 转变 制定
C.批评教育 改进提高 更换 颁布
D.排斥 调整 改进 运用
114.下列理解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地方利益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直接原因
B.法制不健全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C.要清醒地看待地方保护主义的利与弊
D.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
115.根据本文的内容,给一个恰当的标题( )。
A.地方保护主义要不得 B.地方保护主义是怎样形成的
C.地方保护主义危害地方经济的发展 D.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 第四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下列统计图形回答问题。

116.厦门市汽车总上牌量呈负增长的月份是( )。
A.1月 B.4~6月 C.2月、5月 D.5月
117.8月份厦门市汽车总上牌量增长率是( )。
A.13.9% B.13.3% C.11.7% D.0.9%
118.1~8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最为接近的两个月是( )。
A.1月、4月 B.4月、6月 C.3月、5月 D.1月、7月
119.假如9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量增长率创新高,则9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 )。
A.肯定高于1893辆 B.肯定高于1591辆
C.肯定高于1405辆 D.无法确定
1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月厦门市汽车上牌量大幅下降
B.除负增长外,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增长最为缓慢的是5月份
C.第一季度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高于第二季度
D.8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增速低于7月份汽车上牌总量增速
二、根据下列统计图回答问题。

121.1956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为( )。
A.198亿元 B.201亿元 C.4l0亿元 D.420亿元
122.1961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与工业国民收入的差值为( )。
A.-30亿元 B.0亿元 C.40亿元 D.150亿元
123.1987年与1976年相比,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为( )。
A.68% B.216% C.305% D.316%
1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始终呈上升趋势
B.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始终呈上升趋势
C.62年至66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每年增长率始终大于工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D.62年至66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的每年增长率始终大于农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1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是1958年
B.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农业和工业都呈现出高速迅猛发展的势头
C.1976到1987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值低于工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值
D.由于文革的影响,这十年间我国农业和工业国民收入没有增长
三、根据下列统计表回答问题。
表一 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及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年份 |
总人口
(万人) |
劳动年龄人口
15~59岁
(万人) |
劳动年龄
人口比重(%) |
老年人口
(65岁及以上)
比例(%) |
抚养比(%) |
年龄中位数(岁) |
2005 |
133401 |
88493 |
66.34 |
7.53 |
50.75 |
32.35 |
2010 |
138619 |
91764 |
66.20 |
8.06 |
51.06 |
34.06 |
2015 |
143781 |
93321 |
64.91 |
9.24 |
54.07 |
35.14 |
2020 |
148255 |
94623 |
63.82 |
11.33 |
56.68 |
36.31 |
年份 |
总人口
(万人) |
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
(万人) |
劳动年龄
人口比重
(%) |
老年人口
(65岁及以上)
比例(%) |
抚养比(%) |
年龄中位数(岁) |
2030 |
154450 |
90790 |
58.78 |
15.19 |
70.12 |
39.39 |
2040 |
157150 |
89316 |
56.84 |
19.88 |
75.95 |
41.03 |
2050 |
156933 |
86459 |
55.09 |
20.34 |
81.51 |
41.37 |
2060 |
154731 |
84748 |
54.77 |
21.52 |
82.58 |
41.89 |
2070 |
153485 |
83705 |
54.54 |
22.15 |
83.36 |
42.26 |
2080 |
151785 |
81776 |
53.88 |
22.68 |
85.61 |
42.44 |
2090 |
150551 |
80671 |
53.58 |
23.48 |
86.62 |
42.93 |
2100 |
149497 |
79297 |
53.04 |
23.89 |
88.53 |
43.18 |
126.201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约为( )。
A.91764万人 B.11173万人 C.35681万人 D.66200万人
127.根据预测,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少的年份是( )。
A.2005 B.2010 C.2030 D.2090
128.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与老年人口数量的比值为( )。
A.1.2 B.1.8 C.2.7 D.4.9
129.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
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13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1世纪最后十年,我国人口总数有所回落
B.210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比2090年有所下降
C.在21世纪里,我国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持续增加
D.21世纪,我国15岁以下人口数量曲线呈倒U型
129.【答案】D 无法推出A中结论,不能从图中推出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增长只能说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因此B错,C中只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有所下降但人数并没有逐年下降,故选择D。
130.【答案】B B中2100年老年人口数为149497×23.89%≈35714.8,2090年为150551×23.48%=35349.3,并没有下降,所以选择B
127.【答案】D 分别算出四个选项的年份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老年人口比重的和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即是我们要找的选项66.34+7.53=73.87,66.20+8.06=74.26,58.78+15.19=
73.97,53.58+23.48=77.06,所以选择D.
四、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F省在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中,设立效能投诉机构,强化行政效能监察。2002年全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受理投诉件35819件,应办结33173件,已办结30896件。同时,通过受理行政效能投诉,挖掘出案件线索,已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3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318人,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66人,追究刑事责任的50人。据统计,一年来,全省受到效能告诫的干部有634人,被辞退的有182人。
131.如果用下列圆图表示,2002年F省在效能建设中,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人数占受效能告诫的干部人数的比例最接近的是( )。

132.F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受理投诉件到期办结率约是( )。
A.50% B.66% C.93% D.100%
133.2002年F省全省受到效能告诫的干部与被辞退的干部的比例大约为( )。
A.7∶1 B.7∶2 C.3∶1 D.无法确定
【答案】B 634÷182≈3.5=7︰2,选择B。
13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省在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中,效能投诉中心成绩斐然
B.机关工作人员也并非都是“铁饭碗”,不合格与不称职的照样被辞退
C.群众的监督举报在F省的机关效能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D.F省一年来有634名干部被行政处分
13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占全省受到效能告诫的干部数目的一半左右
②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大多数被追究刑事责任
③全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2002年一年来平均每天受理投诉件近百件
④在F省司法机关立案的案件中,效能投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