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C[解析]原式=(19961996+1)×19971996-19961996×(19971996+1)
=19971996-19961996
=10000
12.A[解析]小朋友的人数应是(200-2)=198的约数,而198=2×3×3×11。约数中只有2×11=22符合题意。
13.B[解析]设这个数除以12,余数是a。那么a除以3,余数是2;a除以4,余数是1。而在0,1,2,…,11中,符合这样条件的a只有5,故这个数除以12余5。
14.D[解析]根据题意贴错三个,贴对两个。首先从五个瓶子中选出3个的种类为C35=10种,这三个瓶子为贴错标签的,这三个瓶子贴错标签的有两种情况。所以五个瓶子中贴错三个标签的情况有10×2=20种。
15.C[解析]由题意可得:设小鲸鱼有x岁,大鲸鱼为y岁,则可得出y+(y-x)=31,x-(y-x)=1,解得x=11。故选C。
16.B[解析]依题意,小明和小方路程之比为6∶5,小明和小方所用时间的比是8∶9,那么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比是
∶
=27∶20。
17.C[解析]设装有3只球的盒子有x个,装有2只球的盒子有y个,则装有1只球的盒子有(x+y)个。由题意可得:
x+y+(x+y)=14
(x+y)+3x+2y=25
故x=4,y=3。
18.B[解析]因为交换后小刚的铅笔数是小明的2倍,所以交换后小明的铅笔数应是(48+36)÷3=28。由于小明原有48支铅笔,而且每次交换后小明给出8-4=4,所以要给出48-28=20(支)。共要交换20÷4=5(次)。
19.A[解析]设信封有x,则信纸有(x+50)。由题意可得:(x-50)×3=x+50,故x=100,所以信封与信纸之和为100+(100+50)=250。
20. A[解析]在甲车第1次追上乙车的那一时刻,甲车的速度成为:160×(1-
)=160×
;乙车的速度成为:20×(1+
)=20×
。速度比变为原来的一半,原来速度比是
=8,所以在第3次甲追上乙时,两车速度相等。
甲第一次追上乙,用210÷(160-20)=
(小时),
第二次追上乙,用210÷(160×
-20×
)=
(小时),
第三次追上乙,用210÷(160×
×
-20×
×
)=
(小时),
从而甲车行驶了
×160+
×
+
×
=940(千米),
乙车行驶了
×20+
×
+
×
=310(千米),故两车共行驶940+310=1250(千米)。
21. D[解析]设老李带的钱为“1”,则三种水果的单价分别是
,
,
。
+
+
=
,1÷
=2(千克)
22. B[解析]五个连续偶数中,第三个是第一个与第五个的和的
,因此,第一个与第五个的和是18÷(
-
)=72。故第三个是72×
=36,五个偶数的和是36×5=180。
23. A[解析]4与6的最小公倍数为12,由题意知,跑道起点的桩子可不拔,距跑道起点12米的桩子可以不拔。以后每隔12米的桩子也可不拔。这跑道长4×(25-1)=96(米),每12米分成一段,这跑道可分成96÷12=8(段),因此,可有8+1=9(根)桩子不拔。
24. C[解析]按题意,乙、丙两校人数之比是4∶3,丙、丁两校人数之比是
∶
,设丁校学生数为“1”,甲校学生数为x,于是得:
x=
=
即甲、丁两校人数之比是8∶9。
因甲校学生数相当于丁校的
,而甲校学生的
是女生,故甲校的女生相当于丁校学生数的
×
=
。按题意,丁校学生数的
比
多50人,故丁校学生数为50÷(
-
)=450(人),甲校学生为450×
=400(人),乙校学生为400×
=500(人),丙校学生为500×
=375(人)。故四校学生总数为400+500+450+375=1725(人)。
25. A[解析]4点时分针在时针后面20格,时针速度是分针度速度的
,分针走1格比时针多走(1-
)格,多走20格需:20÷(1-
)=21
(分)。
第二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26.C[解析]第二组图形按大、中、小规律出现,且前两个图形对应部分相同的在第三个图形变空白、不同的变阴影。
27.D[解析]第一组图形元素数量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二组图形同理,但公比变为3。
28.C[解析]注意要把每个图形看成平面图形,然后根据每个格中的元素去异存同,答案即为C。
29. A[解析]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相叠加,相同的部分变空白,不同的部分变阴影。
30. A[解析]第一组图形每个图的构成元素种类分别为:2、4、6,第二组图形每个图的构成元素种类为:1、3、5,所以答案为A。
31.C[解析]图形笔画数按6,7,8,9,10排列。
32.B[解析]题干中每个图形组成的最小笔画数是1,2,3,2,所以下一个应为1,选项中四个汉字图形能够一笔写成的只有B。
33. B[解析]将第一个图形分解成1/4圆之后重新组合,注意图中元素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34. D[解析]每一行中含有“B”字母的图形在下一行中旋转180°,注意第一行圆中有B,旋转180°后,位置变化看不出来。
35. B[解析]图形每行整体向右移动两格,最右图形从左侧再次滚动出现。
二、演绎推理
36.C[解析] 略
37.B[解析] 生物在地球上的存在,有一些至关重要的条件,如果能够指出月球上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或者月球上的有关条件与地球上的非常不同,就能够有力地削弱题干中的结论。而选项B恰好指出了这一点: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地球上温度变化较小,而月球上温度变化极大,后者对生物的存在和生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其他各项都明显不能削弱题干中的结论。所以,正确答案是B。
38.B[解析] 略
39.C[解析] 当题干出现相对数时,加强需要考虑另一个相对数。由于70%的患肺癌的人吸烟而得到吸烟易患肺癌,还需要知道所有人中吸烟者的比例。当所有人中吸烟者的比例小于70%时为加强。选项C说明了所有人中吸烟的比例不足60%,为加强。注意不能选B,B选项一方面是说超过了50%(这样就不能确定是否达到70%),另一方面B选项论述的是成年人,与题干的论述对象不同。
40.B[解析] 略
41.C[解析] 判断Ⅲ说明每个工人的产量上升了;至于判断Ⅰ和Ⅱ则未必支持,因为利润增加可能是价格增加而不一定是产量上升,而增加100人使产量翻番也不能说明每个工人产量提高,即劳动生产率就提高。
42.D[解析] 略
43.A[解析] 选项B丝毫无助于解释题干中表面上的矛盾,倒是能够说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选项C与D与题干中的问题无关。如果选项A为真,则有助于解释题干中表面上的矛盾:因为一个人在吃过一顿饭后病了,会很难在他的病与那顿饭之间建立确切的关联;但如果在举办一个宴会后,所有的(或大多数)参加者都病了,人们就很容易在病与宴会食品之间建立关联,从而向上级主管部门控告酒宴操办者。这就是造成题干中所说的那种现象的原因。所以,正确选项是A。
44.D[解析] 略
45. C[解析] 略
46. C[解析] 前后相比没有不同是最强的支持。不能选B,因为不能确定未开采湿地的情况。如果未开采湿地的生态已经被破坏了,则题干论证反而被削弱了。
47. D[解析] 略
三、定义判断
48.B[解析]A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是财产关系。C项体现的是人格关系。D项是借用关系,也属于财产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49.D[解析]A项所述属于不合法的事实。B项是肯定不能发生的,不符合定义中的“不确定的事实”。C项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故正确答案为D。
50.C[解析]A、B、D项均属于服务证券,C项属于物品证券,故正确答案为C。
51.D[解析]A项中的“甲企业”与定义中的“人民法院或指定机关”不符,其应属于委托代理。B也属于委托代理。C项中的甲是乙的法定代理人,属于法定代理。故正确答案为D。
52.B[解析]A项属于担保合同,C项不符合定义中的“预付方式为金钱”,D项属于违约金合同,不符合定义中的“履行前”。故正确答案为B。
53.D[解析]A属于转继承,B项不符合定义的“晚辈直系血亲”,C项属于继承。故正确答案为D。
54.C[解析]A项中的“侦查机关”不符合定义中的“看守所”、“劳动教养机关”。B项既不符合定义中的“人民检察院”,也不符合“看守所”、“劳动教养机关”。D项中的“法院”不符合定义中的“看守所”、“劳动教养机关”。故正确答案为C。
55.A[解析]B、C、D项均与定义中的“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第三部分 常识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56.C 57.D 58.B 59.D 60.A 61.B 62.B 63.A
64.D 65.C 66.A 67.B 68.B 69.C 70.C 71.B
72.C 73.B 74.A 75.B
二、多项选择题
76. BD 77. ACD 78. ABCD 79. ABCD
80. ACD 81. CD 82. ABCD 83. ABCD
84. ABC 85. ABCD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86.C[解析]从“它”前面,且离其最近的句子中寻找答案,选C。
87.C[解析]A项错在“传统美学的哲学思考没有意义”,偷换概念,否定对象扩大化。原文只是说“对美的本质问题作无穷无尽的哲学上的思辨性探讨,没有什么意义”。B项“心理学美学侧重于对审美对象主题及内容的研究”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偏重于主体”,指的是审美者——人。对于D项,原文的意思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概括地给“美”下一个定义,很难准确、全面;而在“美”这个词的具体运用中,“美”的意义并不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