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有三大考验,即执政、改革开放和“和平演变”的考验。故ABD正确。本题要求考生熟悉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重点内容。
30.
【答案】ABCD
【解析】盗窃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就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来看: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规定: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为盗窃罪。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李某符合犯罪的主体要求,趁售货员不注意将大衣穿走,属于秘密窃取公司财物的行为符合盗窃罪客观方面的要求,侵犯的客体是商场对大衣的所有权,且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虽然采取调包的手段,但从其犯罪构成来看依然属于盗窃罪;选项D中毒品虽然属于违禁物品,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盗窃违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占有的财物也构成盗窃罪。”所以选项D正确。
31.
【答案】ABC
【解析】依据我国《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2.
【答案】AC
【解析】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平安结”“同心结”等作为一种表征的物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因子,是漫长的社会发展实践的产物。从这种绳结之中可以窥见人们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B、D两个选项衍生过度。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过于空泛而且表义不准。结绳可以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文明进入文明时代,夸大了结绳的作用。
33.
【答案】ACD
【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关于“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中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34.
【答案】ABCD
【解析】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用的建筑物、土地、道路等。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因此,能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在生产过程中作用于客观对象,信息传递系统是在传递过程中作用于客观对象,仓储包装设备是产品制成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存储、包装产品的过程中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因此,能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系统、仓储包装装备都属于劳动资料。
35.
【答案】AD
【解析】朱熹这首诗是讲江水涨高后,大战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中。蒙冲巨舰,需要大江大海,才能轻快自在地航行。如果离开了这样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在水上航行的规律,硬是要用人力去“推移”,即使发挥了人们的冲天干劲,也还是白费气力。实际上蕴含的道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选A、D。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36、
【答案】A [www.91exam.ORg]
【解析】标题应体现出短文的主要内容,此题考点一应概括短文全部内容,二考查通知与通告区别。短文重点强调主汛期应怎样安全迎汛,故排除B、D两项。通知应用范围要比通告广,且通告具有某些法律效力。故正确答案为A。
37、
【答案】D
【解析】第二部分主要讲“检查”和“演练”,只有选项D包括这两个方面,故选D。
38、
【答案】D
【解析】短文中一、二、两条针对的是汛期前的预防工作,两项应同时进行,故为并列关系;三、四、五三条为主汛期内的工作,首先应快速反应,然后准确报告、及时传递信息,之后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意识,故为递进关系。正确答案为D。
39、
【答案】A
【解析】由“报送时限”可知,应选“及时”。故选A。
40、
【答案】B
【解析】通知强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确保不出人为责任事故,而不仅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亲力亲为,故选择B。
41、
【答案】B
【解析】第一段开头部分强调的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人脑中反映出的产物两方面。四个备选句子中,①过分强调一定的社会生活,忽略人脑中反映出的产物这一方面;②过分强调经过作家头脑加工,而忽略一定的社会生活这个基础。故正确答案为B。
42、
【答案】A
【解析】作者举“源”和“流”为例,通过阐述批判的借鉴文学艺术中的有益的东西,来使艺术工作者明晰,应从人民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故正确答案为A。
43、
【答案】C
【解析】由“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与“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可知,C项错误。
44、
【答案】A
【解析】根据划线处后文两者之间的比较可知,人民不满足于普通的实际生活,而对于文学作品要求更高。所以选择A。
45、
【答案】C
【解析】作者举例的目的是,将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典型化,使其更具普遍性,以此来使群众觉醒,帮助历史前进。选项C强调的是塑造出典型形象,错误。故选C。
46、
【答案】B
【解析】“蚁族”是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比喻成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而“蜗居”是将狭小的住所比喻成蜗牛的壳。二者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故选B。
47.
【答案】D
【解析】根据该句后文的转折内容,即教育需要维护与保障市场公正的规则与机制可知,前文“钱财、权势和关系”所依靠的市场即使缺少合理公正的机制也能推动向上的流动并获得地位资源,故前面应选择充分条件关联词。本题选择D。
48、
【答案】C
【解析】通读文章可知,“平等开放与普适化教育是社会个体成员获得社会地位与资源,获得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由此形成的社会是开放和平等的。但是“蚁族”的出现,反映出“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算路和断线。”由此可知,“蚁族”的出现,使得教育本身的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正受到质疑。故正确答案为C。
49、
【答案】A
【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话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平等开放和普适化的教育”是“形成开放平等社会”的前提,但是“蚁族”的出现,使得受过教育的社会个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由此人们对以往的“教育改变命运”的认识产生了怀疑,教育的功效也备受质疑。故B、C、D三项是此句话表达出的信息。本题正确答案为A。
50、
【答案】D
【解析】由“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也终将难以成为支撑起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和坚实的社会力量”这句话可知,“对此”的“此”指代的是D项。因此选D。
51、
【答案】B
【解析】由于“向西方学习并没有获得西方文化的内在特性,反而往往通过西方抹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知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深入,故第二空应在A、B两项中选择。“文化的凝聚力”是针对于自身的文化归属愿望,因此第三空应选择 “认同”。本题选择B。
52、
【答案】B
【解析】“然而”用在句首表示后面整句话都与前文表意转折,这时句中再用一个转折词“却”则多余,应删去。故本题选B。
53、
【答案】D
【解析】文章第五段强调,文化病症造成了国人的文化自卑主义和文化失败主义情结,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在文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既然有竞争,必然主体是两种文化,A、B、C三项都提到了中西方文化,只有D项是中国文化本身的现象,不存在竞争,故为正确选项。
54、
【答案】D
【解析】根据第二段“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可知A项不符合文意。第四段中“如果我们没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崛起速度越快,文化则越弱”是一个假设复句,存在可能但不一定是现实,故B项错误。第五段提到“中国文化在新一轮文化竞争中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而C项过于绝对,排除。根据第六段可知,D项完全符合文意。
55、
【答案】C
【解析】C项“经济的崛起”与文化的“守正创新”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不属于“守正创新是新世纪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的内容。
56、
【答案】D
【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①处意在阐述里德伯常量的正确度值得考虑,故“无效”和“错误”符合文意。②处,若“里德伯常量失去价值”,应在原有“其他基础计算”基础上进行修改,“修订”较“制定”贴合文意。③处作者意在总结科学的魅力,此处用“预示”可与后文“更加辉煌的大厦拔地而起”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D。
57、
【答案】C
【解析】根据“旖樽邮且恢执旱纭⒅柿课缱207倍的基本粒子”可知A项正确;根据“旖樽右圆煌哪芰孔刺嬖冢芰孔刺嵊跋炱湮浦首有胤绞½”可是B项正确;根据“由于其质量比电子大许多……它能够同原子核更接近”可知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58、
【答案】C
【解析】此处用足球误判来比喻科学中的每一次错误,来说明只有在不断否定前人、超越前人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科学的魅力。故正确答案为C。
59、
【答案】B
【解析】根据“质子的半径比以前所认为的要小4%”可知A项错误;根据“包含旖樽拥那庠印厩ǖ搅硪恢帜芰孔刺¬”可知C项错误。根据“(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可知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60、
【答案】C
【解析】根据文段首段末句“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为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61、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段第二段首句“该技术是在无法用常规方法开采,更无法在深层每逢重点火的情况下……是煤层燃烧几年”可判断,A项错误。B、C、D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对应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62、
【答案】D
【解析】根据第三段末句“这技术可以把煤的成本低的特性和天然气利用率高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可知A项正确。根据第四段首句“该技术不污染环境,燃烧产生的灰和煤渣留在了地下”可知B项正确。根据文章首段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3、
【答案】A
【解析】文章提到“现在开采的方法是把煤放在高压容器里加热”,如果在地下进行这种气化,则可降低成本。由此可知,降低成本的原因是不需要将煤运到地面上来而直接将地下岩石作为加热容器。故正确答案为A。
64、
【答案】A
【解析】文章末段意在说明地下煤气化在增加“可回收”煤储藏量的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故正确答案为A。
65、
【答案】B
【解析】根据文中“这种技术可以吧美德成本低和天然气利用率高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可知,“地下煤气化”技术开采的可燃气体和天然气的相似之处为利用率高。本题答案为B。
66、
【答案】C
【解析】第二段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糯米砂浆”,所以后面应该接续介绍“标准砂浆”。故选C。
67、
【答案】B
【解析】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所述内容“糯米汤比例与砂浆强度成正比。
68、
【答案】D
【解析】由“另一方面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而后者应该是令这种有机与无机砂浆强度如此之大的原因”可知,应选D项。
69、
【答案】C
【解析】由“对这两种砂浆的测试结果表明,掺入糯米汤的石灰砂浆的物理特性更稳定,机械强度更大,兼容性更强”可知,C项正确,故选C。
70、
【答案】A
【解析】分析第三自然段可知,最后一句话与前一句话是递进关系,表示意义的更近一步,故选“甚至”。因此选A。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