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三)
2016-03-12 07:56: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A.鲸脂具有保持体温、储备能量的作用

B.海洋动物的脂肪厚度与海水温度成正比

C.有的温血动物通过聚集的方式维持体温

D.幼鲸通过吸食母体乳液获得鲸脂

48.文中第6段划线部分“这个机制”指的是(    )。

A.低温环境下鲸鱼通过鳍部血管束保持鲸鳍末端温度

B.鲸鱼的活动量增加时会产生体热从而提高体温

C.鲸鱼鳍部动脉分为无数小动脉且血液流量丰富

D.鲸鱼利用鳍部动脉紧密包围静脉保持身体温度

49.鲸鱼在进入深海水域时通常(    )。

A.开始大量消耗鲸脂      B.开启鲸鳍的血管束系统

C.体温与水温保持一致    D.减少活动量和捕食量

50.根据本文,如果鲸鱼体表血管出现扩张,最可能是因为(    )。

A.鲸鱼内脏器官的血液量突然增加

B.鲸鱼的鲸脂超过体重一半

C.鲸鱼突然增加了其活动量

D.鲸鱼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因此,就很不满意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而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因此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劝诫学者不要太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英雄记钞》,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        观其大略者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言:“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不是说未读懂的地方就放过不理会了,而是暂且放过,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51.根据本文,人们通常把“好读书,不求甚解”理解为(    )。

A.不能够就所读书籍提出自己的见解

B.读书应该广泛涉猎从而扩大知识面

C.应多读书但无需完全理解书籍内容

D.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不会向他人请教

52.根据本文,“观其大略”地读书有利于(    )。

A.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B.更快掌握文章精髓

C.培养内容概括能力    D.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53.下列现象中最符合第4段中陆象山语录主旨的一项是(    )。

A.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读书,更能了解书中真谛

B.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

C.读书遇到困惑时暂且放过,以后会豁然贯通

D.有的书略读后似懂非懂,但精读会加深对它的理解

54.填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    B.因为    C.但是    D.诚然

55.这篇文章意在(    )。

A.论证会意是解决“不求甚解”的主要途径

B.介绍对“不求甚解”产生误解的历史背景

C.说明对“不求甚解”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

D.阐释读书过程中“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受感染区域的上皮细胞重新出现或修复。流感病毒偶尔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通常为一两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有不同的类型。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甲】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19181919年发生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会发生变异而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乙】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意味,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丙】,迅速传播开,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56.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3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漫延  隐蔽  爆发    B.蔓延  隐蔽  暴发

C.蔓延  隐秘  爆发    D.漫延  隐秘  暴发

57.对第1段划线句子中“复制”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具有再生能力

B.流感病毒可以产生相同的病毒

C.流感病毒可以使纤毛柱状上皮生长

D.流感病毒可以感染更多的上皮细胞

58.根据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病毒侵入呼吸道而引起的流感,两周内就可好转

B.胃肠型流感的致病病毒生命力很强,所以病死率高

C.因19181919年那次流感而死亡的人,多数死于肺炎

D.如果流感引起了并发症,则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59.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流感流行原因的是(    )。

A.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极易被流感病毒感染

B.人们与流感病人接触时,隔离措施不强

C.目前在对付流感病毒方面,尚无有效的药物

D.流感发病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60.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患者出现了肺部充血等病状时,流感病毒已经发生变异

B.一旦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就会产生更强的复制能力

C.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的病毒株引起的流感具有免疫力

D.每次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病毒都是不同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据报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

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4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 090423”。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

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

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1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

61.测量发现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说明它(    )。

A.是一颗已经死亡了的恒星

B.是一种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

C.是“重新电离时期”后的已知最早天体

D.正处于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最高峰阶段

62.第3段中的“这种毁灭”指的是(    )。

A.宇宙发生大爆炸

B.银河系中的恒星被伽马暴摧毁

C.发生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

D.地球的臭氧层被伽马暴摧毁

63.布鲁姆认为这次发现伽马暴“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是因为(    )。

A.帮助人们发现了数量更多、距离更远的伽马暴

B.更有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宇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北京市各级机关2010年下半年考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