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四)
91.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出2006年劳动报酬占全省GDP比重最大的是( ) A广东 B江苏 C山东 D浙江 92.1995~2006年间,工资总额增幅最快的省份是( ) A广东 B江苏 C山东 D浙江 93.2006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比江苏省少多少?( ) A.6.8个百分点 B.2.3个百分点 C.2个百分点 D.1.6个百分点 94.粤、鲁、苏、浙四省份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建筑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高于山东同行 B.四省份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报酬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高 C.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最低 D.广东省金融业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比山东高 95.根据所给资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95年以来,各省GDP总量呈上升趋势 B.与三年相比,2006年GDP增加最快的省份是江苏省 C.2006年,各省第一产业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 D.总体来说,1995年以来,各省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根据下列图表,回答96~100题 (统计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96.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与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最接近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97.根据上图,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增幅最大的年份是那一年?( )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98.若按2007年的固定电话增长率保持不变,预计到2008年末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是多少? A.36779万户 B.36545万户 C.36311万户 D.36312万户 99.根据所给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04年末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占电话用户总数的1/3 B.2005年末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增幅比移动电话用户增幅低约5个百分点 C.2006年末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增幅与移动电话用户增幅相当 D.2007年末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约是2003年末用户总数的两倍 100.根据所给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4年以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年新增量均高于固定电话用户年新增量 B.预计到2010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将大大高于固定电话用户量 C.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公务员考试网] D.2006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历史最高水平
参考答案及详解 1.答案为D,6=(1+2)*2 ,16=(6+2)*2 ,44=(16+6)*2,(44+16)*2=120项数等于前两项的和乘以2 2.答案为A,前两项相乘的个位数为下位数,2*3=6取6,3*6=18取8,类推8*4=32取2 3.答案为B,2=20+1,1=21-1,5=22+1,7=23-1,17=24-1,25-1=31 4.答案为A,1/36=6-2,1/5=5-1,1=40,3=31,4=22,13=1 5.答案为C,28*1=19+9,7*2=5+9,7*3=8+13,6*4=8+16 6.答案为C,设两地距离为X,相遇时甲还有三分钟到达B地,则甲与B地相距3*60=180米,甲走的路程为:X-180,乙走的路程为X+180,相遇时两人所花时间相同,即(X-180)/60=(X+180)/90,X=900 7.答案为B,设洗衣机的价值是X元,每个月的工资是相等的,则有(18000+X)/12=(9500+X)/7,X=2400 8.答案为C,2的幂次方个位数有2,4,8,6,四次一个循环,3的幂次方个位有3,9,7,1,四次一个循环,2008/4=502,即22008个位数为6,32008个位数为1,1+6=7 9.答案为A,设甲的年龄为X,则两年前乙的年龄是(X-2)/2,五年前乙的年龄是(X-2)/2-3,五年前丙的年龄是3〔(X-2)/2-3〕,则有3〔(X-2)/2-3〕+5=11,X=12 10. 答案为D,甲每分钟完成1/30,乙每分钟完成1/45,甲乙共花时间为1/(1/30+1/45)=18 11. 答案为D,正方体6个面,增加的面积为以大正方体边长为长,一小正方体边长为宽的四个面,即:20*10*4=800cm2,减少的为两个以小正方体的面:10*10*2=200cm2,所以增加的面积为800-200=600cm2 12. 答案为C,设第一次加入糖水后,糖水的量的为100,则糖的量为15,第二次加水后,糖水的量为15/12*=125,即加水的量为125-100=25,第三次加水,百分比为15/(125+15)=10% 13. 答案为B,分数的选择有99,100,101或100,100,100,则第一种选择有A33=6种订法,6=1=7 14. 答案为C,有34人穿黑裤子,则有60-34=26个人穿蓝色裤子,26-12=14个人穿黑衣蓝裤,则有29-14=15个人穿黑衣黑裤 15,答案为A,有①乙+丙+丁=131,②甲+乙+丙=134,③乙+丙+1=甲+丁,①-③得丁-1=131-甲-丁,甲=132-2丁,①-②得,甲=丁+3,丁=43,总人数为134+43=177人 16.A恐惧是主动词,“引起”“恐惧”搭配不当,“麻烦”会让句子产生歧义,排除D。震惊,震动而惊惧,“认为欧盟的能源安全随时可能要受到威胁”,因此选A最恰当 17.D质疑,着重的是怀疑;质问,带有贬义色彩;质询,议员在议会期间,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疑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活动。质对,对质,对证。所以选D 18.D高兴和激动都是人的内心感受。振奋:精神奋发,奋起。兴奋:奋起,激动。振奋比兴奋在意思上更为强烈,根据题意,选D。 19.D毋庸置疑,固定成语,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20.D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勤恳切。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 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根据题意,选D。 21.A反之,与上述情况想法;如用“相反”、“否则”、“反而”,则造成指代不明。 22.B果敢,当机立断,敢作敢为。果断:有决断,不犹豫。干脆,直截了当,爽快。稳妥,稳当。根据题意,B符合。 23.B违犯和制裁分别包括了违反和惩罚的意思,语气更强。 24.C秉承:接受;承接。继承:继续做前人的事业。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建言献策:提出建议,进献计策。选C项更符合题意。 25.D留恋:非常舍不得,非常眷恋。留念:留作纪念。传诵,流传诵读。传诵,传播颂扬。则留恋和传诵 更符合题意,所以选D 26.A“人并不是像机器那样按照规律运行,按照规模生产产品”说明在决策的过程存在人的主观因素。文中并未说到决策失误的问题,排除B项。 27.B材料首先说到该如何传播传统文化,即“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然后谈到传播的意义,“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 28.D材料首先讲到美国老年人羡慕中国的子孙满堂,继而比较中西文化在教育孩子的差异,即“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贫困地区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作为自己养老的保障。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并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挑明中美两国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使然。 29.D“亚洲的困境在于——破坏环境的力量正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动力”“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烟雾被排放,更多的树木被砍伐,更多化学物质倾向河流。”说明亚洲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的过度的消耗为代价,A项说得较为笼统。 30.A B项只说明动植物间的依赖比较片面,排除。 31.C 从这句“如果仅仅因为问题没有爆发,在不采取任何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看出,选C 32.C 题干的主要意思是,人的位置在确定的时候,目光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当目光在不同的方向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对自我位置的不同的认识。所以告诉我们要切实地认识自己,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影响,,所以选C 33.C 文中提到“具体到戏曲而言,它在宋代形成,除了有各种因素以外,还和宋代的演艺市场日益商品化有密切关系”,“宋代的演艺市场日益商品化”即民众的经济生活,所以选C 34.D“旧事能给回忆的人以深思的素材,使人们于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某种或剧烈或断裂的变动过程中,触发生活的感悟,或是从中汲取生活的动力”说的是怀旧成为人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的原因即其积极影响。 35.B“政治集权”是本题的关键词,排除A项,C项的“根本原因”文中并未提及,D项明显错误。 36.C主旨句“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A项无法得出。B中强调高科技也不符,D项文中并未提及。 37.B“顶上比较陡,到篷边上挑起而成为曲线”说的是篷盖的形状,“这样的好处......”说的是篷盖形状的功效。 38.C从题目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因此,题目强调的是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选C 39.C,题目首先讲到影视剧翻拍的有利条件,即“利用经典多年来积下的人气口碑,至少在吆喝声上就比原创剧占了便宜”,然后又讲了它的不利条件“它们也必须面对老观众挑剔的目光”。 40.A之所以将瓶装水加以定义,其中一个原因是让消费者亘更有选择性。但是题目中说,很少有消费者因为对瓶装水的定义的原因而去选择。B中明显错误,C、D在题中没有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2007年广东省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