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年平均增长速度( )。
A.略小 B.小得多
C.略大 D.大近1倍
102.1995~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额是多少元/人?( ) [wwW.91EXam.ORg]
A.360.5 B.306.5
C.686.3 D.650
103.1996~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最大的是哪一年?( )
A.1996 B.1997
C.2002 D.2003
104.1996~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额最大的是哪一年?( )
A.1996 B.1999
C.2001 D.2003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96~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长率逐年上升
B.1996~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逐年上升
C.1996~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长额逐年上升
D.1996~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差额逐渐扩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相邻两项的商为等差数列5,4,(3),(2),1。
2.【答案】C。解析:原数列可看成
3.【答案】D。解析:前两项相加得第三项,32+52=(84)。
4.【答案】B。解析:数列中每项的整数、分子、分母分别组成公差为2、6、7的等差数列。
5.【答案】C。解析:原数列是立方数列
。
6.【答案】C。解析:原数列是由平方数列和等比数列组成的交叉数列,奇数项
,偶数项为3、6、12、(24)、48。
7.【答案】B。解析:数列是公差为-17的等差数列,145-17=128。
8.【答案】C。解析:后一项减前一项组成有规律的数列1、1、2、2、(3),14+3=17。
9.【答案】D。解析:原数列的分母组成平方数列
分子组成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48、59、70、81、92。
10.【答案】B。解析:原数列可化成9/8、(11/8)、14/8、18/8,后一项分子减前一项分子组成数列2、3、4。
11.【答案】D。解析:以上各式和1的差分别是11/36,7/24,5/28,7/42;这样,把求最大转化为求最小值,显然7/24>7/42,排除掉;11/36>6/36=1/6=7/42,排除掉;
,排除掉,所以选择D。
12.【答案】C。解析:原式=400×(0.491+0.146+0.363)+(856.672+143.328)=400×1+1000=1400。
13.【答案】A。解析:1-(1-3%)×(1-4%)×(1-5%)=11.536%。
14.【答案】D。解析:等腰梯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分别为12米、8米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大坝的体积为12×8×300=28800立方米。
15.【答案】D。解析:设10月份的收入为x元,则有x(1+1.1+1.21)=662×3,x=600,所以600×1.21=726元。
16.【答案】B。解析:
17.【答案】D。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当
,y取最小值,当x>-4时,y是增函数,又因为x不能小于0,所以当x=0时,可得y的最小值500。
18.【答案】B。解析:由6个小组同时完成工作量的六分之一,那么完成工作量的六分之一所需时间最长的时间就是看工作效率最低的小组完成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小时,选B。
19.【答案】D。解析:题意可理解为利润的
为200万,则
为1400万。
20.【答案】D。解析:前15天每天的工作效率为
,剩余的工作量为
说明后来又工作了1天,所以总共工作了15+10+1=26,所以提前了10天完成。
21.【答案】B。解析:本题描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列宁主义形成于20世纪 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2003年10月,中 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所以当选B项。
22.【答案】A。解析:本题描述的是蓄水养鱼的过程。正确顺序是先要清淤,消毒晒塘,然后蓄水。如此,排除B、C、D。
23.【答案】D。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四季景致,应按时间排序。绿肥红瘦描述的是晚春时节的景象,必排在(3)和(5)之后,故排除B;(3)描写的是早春的情形,应在(5)前;落叶黄花描述的是秋天的情景,应排在(1)后,滴水成冰为冬天情景,应排在最后。
24.【答案】D。解析:本题描述了纨绔子弟因从小娇生惯养,平时又不学无术,所以只有依靠父母疏通关系,才侥幸上岗,终因无法适应工作而被迫下岗的过程。选D项。
25.【答案】A。解析:本题应按年龄大小排序。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正确答案为A。
26.【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经严格管理后,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的过程。本题逻辑顺序明显因管理存在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实行问责管理后,责任人认真负责,事故明显减少。正确答案为C。
27.【答案】B。解析:本题应按节气排序。正确答案为B。
28.【答案】D。解析:本题描述的是一个人由欢乐到悲伤的过程。悲痛欲绝应放最后,排除B;(3)不可能放最前,排除C;(3)比(4)悲情气氛更浓,应放(4)后,所以选D。
29.【答案】A。解析:本题描述了信用卡失而复得的过程,所以(3)应排第一,排除B、D;索取酬金迫使失主报警,故A正确。
30.【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了书法的演变过程。相传秦朝李斯将大篆演变为小篆,小篆又演变出隶书,南北朝时魏书盛行,唐朝楷书盛行,而颜书则为唐楷之冠。正确答案为C。
31.【答案】B。解析:蜡烛喻教师,喻体在前,本体在后。B项同此。
32.【答案】B。解析:烈日下蝉鸣,秋月下蛇眠。
33.【答案】B。解析:镰刀、收割机均用来收割,算盘、计算器都用于计算;收割机比镰刀先进,计算器比算盘先进。
34.【答案】D。解析:李香君为《桃花扇》中的主要人物,杨玉环为《长生殿》中的主要人物。
35.【答案】A。解析:减免税款是农民增收的原因,压力过大是精神紧张的原因。
36.【答案】AC。解析:阿胶原产地是山东;天山雪莲独产于新疆,宣纸原产于安徽。
37.【答案】CD。解析:树叶是树木的组成部分;指针是挂钟的组成部分,政府是国家的组成部分。
38.【答案】BD。解析:芦苇生长于河滩;石耳生长于山崖,黑熊生长于山林。
39.【答案】BD。解析:月圆象征着团聚;绿色象征环保,朝露象征短暂。
40.【答案】AD。解析:辞典的属概念是书籍;长城的属概念是建筑物,春分的属概念是节气。
41.【答案】A。解析:第一组是曲线组成的一笔画图形,第二组为直线组成的一笔画图形。
42.【答案】C。解析:第一组为一笔画,第二组为两笔画。
43.【答案】B。解析: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直线数少2条。
44.【答案】D。解析:图形种类都为3种。
45.【答案】D。解析:全部为轴对称图形。
46.【答案】B。解析:第一、三、五个图形都有“圆”,第二、四、六个图形都为只有“角”的图形。
47.【答案】C。解析:图形都是由相同部分组成。
48.【答案】A。解析:只有A可由左边图形拼成。
49.【答案】A。解析:只有A可由左边图形拼成。
50.【答案】A。解析:只有A可由左边图形拼成。
51.【答案】D。解析:题干给出的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前件是个联言命题。根据题意,有些地方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就是否定了后件,那么根据其有效推理形式可得到否定的前件,即并非做到依法治国并且真正以人为本,即D选项的说法,A、B、C都是不正确的,故选择D。
52.【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词项之间关系型题目,根据题干只能推出唐诗宋词中包括王维的作品,A、B、D都不能从题干推出来,所以选择C。
5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论述,可知李书记认为发展特殊作物种植是唯一出路;而张乡长认为除了发展旅游业,别无选择;题干中有两位的是可行的,那么显然不能是李书记或张乡长,因为肯定他们任何一位的观点就意味着否定其他人的观点,故只能是王书记和周乡长,答案选A。
5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言命题的有效推理,“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其有效的推理规则,肯定后件则肯定前件,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再根据复言命题的连锁推理,可知C项正确;AB属于无关 项;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得到肯定的后件,故D项错误。
55.【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关系比较型题目,需要从选项出发,A可以排除,因为赵科长比孙处长强;C、D也是可以排除的;比较可知李处长是能力最差的,所以选择B。
5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态命题的推理。根据“不可能P”等值于“必然非P”,而本题中P指的是“所有人都成为公务员”,则“非P”为“有些人不能成为公务员”,即题干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为公务员”等值于“必然有些人不能成为公务员”,故答案选C。
57.【答案】C。解析:本题从题干出发,A项显然错误,B项和D项无法由题干信息得出;只有C是能从题干推出来的,所以选择C。
58.【答案】D。解析:题干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后件为一个联言命题,充分条件的否定前件不能得到否定的后件,所以A、B是无效推理形 式;肯定后件也不能得到肯定前件,所以C也是不对的;D项否定了后件可以得到否定的前件,即日本不能成为常任理事国,因此不管印度能否成为常任理事国,印度和日本不会都是常任理事国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选D。
59.【答案】D。解析:题干给出了一个联言命题的否定形式,等价于三者不能同时都获得此奖,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A、B、C都不能从题干的描述中推理出来,所以选择D。
60.【答案】D。解析:题干可看作联言命题,可以推出D项是正确的,但不能确定题干中“有些干部”的范围,因此A、B、C项都是不正确的。
61.【答案】A。解析:理解“商圈”的关键是要把握住“商圈”是“地理区域”,即以店铺座落点为核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而形成的一个方圆范围。因此单独的一个店铺或公司不能被称为商圈,它们只是商圈的一个构成要素。只有A符合题目要求。
62.【答案】D。解析:该定义的要素有两点:一是“跟环境、气氛协调”,另一是“使人感到温馨、和谐、融洽”。A、B、C均不符合这两点要求,故选D。
63.【答案】C。解析:回答这道题,需要“显学”的背景知识,我国“三大地方显学”指的是徽学、藏学、敦煌学。
64.【答案】C。解析:理解网络的含义要把握两点:一“由许多互相交错的分支组成”;二“网络”是一个“系统”。A项“公路、铁路、航空联运”是 由公路、铁路、航空组成的复杂运输网络系统;B项“因特网”是一个国际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D项“江南水系”是由众多河流和水系组成的系统;C项“网罗人才”中的“网罗”是个动词,与网络并无联系。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