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故正确答案为B。
48.【解析】C。连续推理。推理如下:由(6)(2)推出孙、钱不去,再根据(5)推出赵也不去,进而由(4)推出,李去,则根据(3),周去。那么此时去的人是李、周,而只能有两人去,那么吴肯定不去,且吴不去不影响(1)成立。故正确答案为C。假言命题(条件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条件3、5)四类常规命题的推理,特别要注意两种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49.【解析】D。本题用代入法加排除法最为简单。首先根据条件(4)推测出G位于由北到南第六位,可以排除A,根据条件(3)可以排除B、C,代入D检验,没有与条件矛盾之处,故正确答案为D。
50.【解析】A。因为两个题题干一样,所以四个条件仍必须符合。可以在49题的基础上稍微变动各星顺序即可。由于F在E的北侧,而49题的D项所排,F在E的南侧省以在符合其他条件的前提下,需要将E、C、F、B反序排列,新的排序由北到南为A、B、F、C、E、G、D,位于正中的是C。故正确答案为A。
四、定义判断
51.【解析】A。B项收费高速公路正体现出资源的有限性,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C项也存在上述问题,公园不能无限制容纳消费人群;D项不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所以三者都不是纯公共产品。只有A项符合定义。
52.【解析】B。A项磨床贬值不是因为技术进步所致,C、D不存在机器、设备贬值的问B项手提电脑买时昂贵,可一年后虽然保养得很好但仍旧贬值,说明是由于技术进步所致。故正确答案为B。
53.【解析】B。A项甲参与到具体作案过程中,和其他人构成共同犯罪;C项是销赃行为,不存在利用他人作案这一要素;D项是直接正犯,没有利用他人作案的行为存在。
54.【解析】D。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这一要素,D项很明显与合同无关,故当选。
55.【解析】C。A、D项没有身体不适这一要素,B项确实生病,只有C项符合定义要素,故应选C。
56.【解析】A。定义的关键是存在未完成的工作,B、C、D三项都没有提及此要素,故正确答案为A。
57.【解析】B。A项只是一种工作状态,不存在精神障碍;C项和网络无关;D项使用网络只是载休,炒股才是造成精神障碍的主因。
58.【解析】B。D项中河流并不符合“生物个体”这一要素,A、C项中不同性别的动物、普通马与斑马不能视为“同种生物”。故选B。
59.【解析】A。B、C、D项均不存在附带利益,故正确答案为A。
60.【解析】B。B项可能是因为对颜色的偏好,所以不一定是洁癖。
61.【解析】A。这是一段典型的总-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首句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从“娱乐化应用”发展到“价值应用”的层面。接下来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来证明首句的观点,为分述句。符合文段首句意思的即为A项。
62.【解析】D。对于此题考生关键在于把握文段论述的主题和脉络,寻找连贯性最强的选项。文段首先提到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关键在于了解衰老的机制,接下来又提到了衰老与器官衰老有关;接着一环扣一环,又提出了器官衰老是组织衰老引起的;最后组织衰老的原因落到了干细胞功能衰竭上。也就是说归根结底要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关键在于揭开干细胞功能衰竭之谜,很显然接下来作者要重点论述的就是干细胞是如何衰竭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63.【解析】D。文段通过两组对比的数据揭示了-个科学实证研究的结论,即通过实验发现户外散步要比室内散步对人心情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抑郁情绪的人。因此符合文段意思的选项为D项。
64.【解析】D。该文段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总-分式结构,首句明确提出观点:公民有权追求自由,也有义务承担责任。接下来的表述都是在论述只有自由没有责任和只有责任没有自由的失衡,属于对于总论点的分述。因此只有D项是对首句主旨句的准确概括和复述,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
65.【解析】D。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诚信危机问题。首句即提出主要观点,二三句分别从个人、商家、企业等角度论证了诚信危机普遍存在的观点。ABC三项都是首句观点的论据。而“见怪不怪”说明诚信危机现象已普遍存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6,【解析】C。这段文字主要说明只有实行差别化的公共政策才能满足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首句提出灾区居民需求差异化的原因,第二句由“为此”引出,文字主要强调的就是“为此”后的句子,强调政策应考虑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A、B两项只是提到需求,未提及政策,不符合文段整体表意。D选项与文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7.【解析】A。在文中提到“法律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并未提到法律的最高价值,故排除B。文中提到“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并不是指法律的基本功能,故排除C。选项D法律的绝对作用文中也未提及。从文中“也是”“归根到底”等关联词可以看出其后的语句是文段欲强调的内容,而“传达意义的符号”“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这两句话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法律,是法律的精神所在,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68.【解析】A。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那个年代欧洲学者如何乌托邦式的看待中国。第二句提到没有足够的现实材料并不能说明欧洲学者不注重实证研究,B选项错误。文段强调的是欧洲学者心目中的完美中国形象,根本没涉及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存不存在的问题,故排除C。D项为干扰项,整个文段强调的是欧洲学者心中的中国形象,D项是从现实角度谈的,排除之。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9.【解析】A。这段文字第一句话通过“既……又……,因而……”这几个连接词连接起来,重点要说明的是“因而”后的句子,所以文段主要说明世界银行的约束力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第二句接着强调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B、C、D选项并未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70.【解析】C。这段文字主要谈了现在国内歌曲创作的现状——作品虽多,好歌难求.文段第二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网络歌曲和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流行歌坛的致命症结是创作乏善可陈。选项BD分别是歌坛目前出现的问题的一部分,A选项是陈述的一种现象,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1.【解析】A。文章提到了“小灵通额迅猛增速‘嘎然而止’”的原因,“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功能替代的加强”、“移动资费的明显下降,小灵通费用低廉的优势不再明显”、“电信和网通逐步停止对小灵通投资更新,其服务质量也开始下降”、“无法漫游的先天性不足”这四项。选项A是小灵通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而非其增速停止的原因,故A为正确答案。
72.【解析】B。 “穷途末路”意味着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小灵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原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现在的中国联通)都已经获得了移动牌照,在其他通信技术的竞争压
力之下,小灵通唯有选择主动退出。选项A不是其现实状况的描述。选项C、D只是描述了小灵通业务量减少,还不至于“穷途末路”。故本题的答案是B。
73.【解析】D。题目要求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小灵通的意义,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阐述的。选项A、B、C都是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谈小灵通的意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74.【解析】C。A选项TD频段只是小灵通退市的表面原因,其不是小灵通退市的充分条件,此选项错误。文中末二三句已经提到小灵通即使不退市,其迅猛增速“嘎然而止”,因此B选项错误。小灵通受到3G的打压只能自动退出,资费优势根本谈不上,所以选项D错误。由文章最后一句可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75.【解析】B。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小灵通不得不退市的原因。整篇文章一直围绕退市展开论述,因此,本文的标题中应体现退市。选项A、C都不是文章所指的重点。选项D文中有提及,但是作为标题而言,此提法不够具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6.【解析】B。设我国GDP为1,则美国GDP为
≈8.13,
日本GDP为
≈3.89,德国GDP为
≈1.58,
英国GDP为
≈1.20,法国GDP为
≈1.11。
故(1)、(2)、(3)正确。
77.【解析】A。2001年世界人均GNI为
≈5208(美元);2007年世界人均GNI为
≈7946(美元)
78.【解析】D。1978年我国GDP为1 473亿美元,人均GNI为190美元,2007年GDP为32 801亿美元,人均GNI为2360美元。故这29年中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29%.GNI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9.08%,故高11.29-9.08=2.21个百分点。
79.【解析】C。设2000年我国GDP为a,2005年我国GDP为b,则2000年美国GDP为a÷l2.3%=8.l3a,日本为a÷25.7%=3.89a,德国为a÷63.1%=1.58a。同理可算出,2007年美国GDP为5.52b,日本为2.03b,德国为1.24b。从而算出美国五年的增长率为5.52b÷8.13a=0.679
,日本为2.03b÷3.89a=0.522
,德国为1.24b÷1.58a=0.785
,这样三者总的增长率从快到慢为德国、美国、日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也是这个顺序。
80.【解析】B。人均GNI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2007年比1978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那么这29年平均增长比例为19.6÷29≈0.68(个百分点)。
81.【解析】B。看表可得50岁以上劳动力有:143.l9×26%≈37.23(万人)。
82.【解析】B。由表30-40,40-50之间的百分比比较大,所以平均年龄落在30-50区间的可能性较大。
83.【解析】D。初中学历最高占到48.6%。
84.【解析】C。30-50岁劳动力最集中,占到25.2%+22.8%=48%。
85.【解析】A。中位数是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中位数=
≈18.33。
86.【解析】C。
≈780美元/人次。
87.【解析】D。2006年出境国家和地区中人数排在前10的有香港,波兰,俄罗斯等,而它们的支出却没有排在前10位,故它们的支出相对较低些。其它的如中国,英国,意大利它们的支出都排在前10,支出较大。
88.【解析】B。平均增长量为:
≈24.6亿美元。
89.【解析】B。95年美国的旅游平均支出为
,而德国的旅游人数少于瑞士的1114.8,故平均支出美国低于德国。
90.【解析】D。只有(1)是正确的,其它都不对。
91.【解析】B。观察图表可知。
92.【解析】C。比较选项,可知2001年与2002年“财政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较大,比较2001年与2002年,2001年比重为
×100%≈20.7%,2002年比重为
×100%≈22.2%,故选C。
93.【解析】C。年平均增长为
=114.3。
94.【解析】A。
×100%≈31.5%。
95.【解析】C。
<
<
<
,固2002年的增速最小。
96.【解析】A。中国进出口总额2003年为4382+4128=8510,2004年为5933+5612=11545,2005年为7620+6600=14220,2006年为9689+7915=17604,2007年为12180+9550=21730,2008年为14285+11331=25616。
2004年增长率为
≈35.7%;
2005年增长率为
≈23.2%;
2007年增长率为
≈23.4%;
2008年增长率为
≈17.9%。
故选A项。
97.【解析】D。中国出口总额增长率
2004年为
≈35.4%;
2005年为
≈28.4%;
2006年为
≈27.2%;
2007年为
≈25.7%;
2008年为
≈18.6%。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规律。
98.【解析】B。中国进出口差额占当年的进出口总额比重,
2003年为
≈3.0%;
2004年为
≈2.8%;
2007年为
≈12.1%;
2008年为
≈11.5%。
故选B。
99.【解析】A。据96题可知2008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