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nbsp; C , 2 D . 3
三、图形资料( 121~125 题)
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21 .留学出国人数与回国人数是否都有逐渐增加趋势?
A .前者没有,后者有 B .前者有,后者没有
C .都有 D .都没有
122 . 1990 一 2005 年的各年中国人数之比最小约是
A . 1 : l B . 2 : 1 C . 3 : 1 D . 4 : l
123 .留学出国人数波动最大的时期是
A . 1989 一 1992 年 B 1990 一 1994 年
C . 200l 一 2005 年 D . 1 999 一 2002 年
l24 . 2005年与2000年相比,留学出国人数增加了约多少人?
A . 60000 B。80000
C . 85000 D 90000
1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进人新世纪以来,留学出国人员的回国人数明显增多
B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出国人员的回国人数逐年增加
C . 2000年一 2005年期间,留学出国人数有减少趋势
D .从 1980 一 2005年这一期间,并非每-年的留学出国人数都比回国人数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 答案 】 A 。解析:“黄河支持流域社会经挤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这句话是原文的主旨句,所以正确答案是 A 。材料并未提及什么原因造成的黄河断流,所以 B 不可选。 C 表述绝对化,不能准确说明文意。 D 不是原文主要论述的内容,故不选。
2 .【 答案 】 D 。解析:本段文字的主旨句是.后一句“目前的食品和饮料的构成和电视上狂轰滥炸般的儿童食品广告给儿童的长期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险。”此句前面都是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铺垫。正确答案是 D 。
3 .【 答案 】 A 。解析:“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可见证了一千年的生命”对应“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艺术的恒久魅力”。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4 .【 答案 】 B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余秋雨《莫高窟》 。本题要首先明确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禽鸟”可以概括为“形象生动” , “雕塑”可以概括为“神态逼真” , “场面”可以概括为”场面宏伟”,整个莫高窟,也就是文中最后一句薪描写的“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友。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牲。”可以概括为“不断创新”。本题正确答案是 B 。
5 . 【 答案 】 B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论述的内容是“假如说虚假广告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伤害,明星获得了利益,就该追诉明星的责任”,并且责任应该同责任人的行为能力相适吐,比如儿童可豁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B 。 A 项背离题意。 C 、 D 都不是材料论述的重点。
6 , 【 答案 】 D 。解析:文中“因此马德里反恐国际峰会探索的途径就是通过全球合作,促睡不同宗教文化的和平共处、逐步消灭贫幽、以多边主义彻底取代单边主义、采取行之有效的联合反恐措施。”说明马德里反恐国际峰会探索国际反恐新途径的根本原因是“单边主义”的存在。这也是美国反恐“越反越恐”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取代“单边主义” , “和平共处政策”和“联合反恐措施”都不会有效,甚至实施不了。本题正确答案是 D 。
7 . 【 答案 】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意连贯性。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后一句说“英、美、法、德”应对应“西方各国”,所以答案应该在 A 、 C 中产生。从“具有讽刺意味的还有”,可知本段文字的感情色彩是贬义的, A 中“窃掠”与之呼应,所以 A 选项最恰当。 8 . 【 答案 】 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A 、 B 、 C 都是可以在文中提炼出来的寓意。 D 选项本身错误,在文中也未体现,故本题选 D 。
9 . 【 答案 】 A 。解析:“冰雪”有两层含义: ① “冰雪”暗示了李陵远离故土,最后客死在北方; ② 李陵一直生活在叛国的阴影中,这是“一个蒙羞的灵魂” , “冰雪”象征着他所承受的冷眼、指责和叛变罪名。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10 .【 答案 】 D 解析:材料首先谈到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以此引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评论。材料最后一句,“那些为中国成功而忧虑的人,原本更应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否会急剧减速而担心”,直接表明材料的核心意思。故选 D 。
11 .【 答案 】 A 。解析:本段文字先解释了“香蕉枯萎病”,然后告诉我们“它只感染香蕉树,患病的香蕉树不会结果,结果的香蕉树肯定是不染病的”,接着笼统的说了一些防治措施,可知 A 选项正确。 C 、 D 显然不正确,离题很远。 B 选项具有干扰性,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作者说的很笼统,不详细,说明这不是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内容
12 . 【 答案 】 A 。解析:此题不甚严谨。“周朝时双方就各设 5 个兵卒”,也就是说中国最初一副象棋有 10 个兵卒,所以 A 是不正确的。
13 .【 答案 】 B 。解析:本题答案可以在最后一句中“因此,检察机关以新证据为由提起抗诉是不妥的。”找出。本题正确答案是 B 。
14 . 【 答案 】 C 。解析:本段文字第一句话是主旨句,后面是具体解释怎样保留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所以 C 是正确答案。 A 、 D 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B 中“必须”过于绝对化。
15 . 【 答案 】 B 。解析:本段文字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房价上涨有人买不起房就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房的不合理性。因此 A 肯定不是作者的意思,也就是与文义不相合。 C 、 D 是作者举的反面例子,显然不是作者赞同的。 B 是正确答案,可以在文中第二句中找到答案,如果银行这样做,就是把信贷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
16 . 【 答案 】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程度把握和词语间的相互对应。“留”、“写”、“印”、“刻”是程度逐渐加重的动词,那么和“铿锵的足迹”搭配显然要用程度最重
的“刻”。同理,后一个空应选“铸”。本题答案是 D 。
17 . 【 答案】 C 。解析:从句意分析,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应该选 C 。 B 显然不正确,“才能”和“能够”重复,句意不通顺。 A 、 D 代人也不通顺。
18 .【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内在的逻辑关系,“引进”、“消化”、“吸收”,是有时间顺序的完整程序。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19 .【 答案】 B 解析:“保护”、“珍惜”、“鼓、励”、“重视”四个词语中,和“农民工的劳动”搭配,“珍惜”最恰当。“农民工的劳动”不是需要“重视”的,不是需要“鼓励”的,是需要“尊重”和“珍惜”的,只有先“珍惜”了才能“保护”。“爱护”是爱惜、保护。所以后一空填“爱护”更恰当。本题正确答案是 B 。
20 . 【答案 】 A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鲁迅的《 纪念刘和珍君 》 。答案是 A 。
21 . 【答案 】 B 。解析:缓:慢而轻柔。“缓缓” 比“慢慢”更形象。“亮堂堂”和“降临”都是空间感很强的词语。“明晃晃”不具有空间感满来形容“大地”这个广阔的空间显然不恰当. “来临”是时间性的动词,“光明”是从天上照下来的,显然用“降临”恰当。本题正确答案是B
22 . 【答案 】 A 解析: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忽然:表示来的迅速而又出乎意外。两个词并无太大差别。顷刻:一会儿,沙尘暴来的再快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顷刻”比“立刻”更恰当。排除 C 、 D 。原文说‘欢庆新春到来”,可见用“回春”更能呼应开头,文章更严谨。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23 . 【答案 】 C 。解析:和:表并列关系。或:表示选择关系。尝试:试探性的试验。试图:打算。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一批作家对于如何跳出推理小说的窠臼,还没有即成的办法,只.试着去做,可见“尝试”比“试图”更恰当;典臼:现成的格式,老套子。“案臼”是书面语,“老套”是口语,根据原文,此空显然应填书 l 语“案臼”。本题正确答案是 C 。
24 . 【 答案】 B 。解析:有览物于胸的宽翱大气,需要人能够看得远,此空应填“释远. :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拟一样。显然此空应填“看透”。超然物外:超痛超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外。超出世俗之外,要做到淡泊名利.此空应填“看淡”。
25 .【 答案】 A 。解析:指示:指明,示意。指令:指示,命令。“指令”的词义范围要比”指示“大,而且“指示”多用于领导与下属之民“指令”多用作科学术语,如向计算机下达场令。所以第一个空和第三个空应“指令”, . “反应”是身体某些部分发生的相应刺激的变化。包括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妇向上级反映情况。第二个空对病人下达料后病人产生的变化,所以应填“反应”。“意向”可以理解为有方向的意识,有明确的意图。根据题意,“根据我们的指令想象特定的任务”这是有方向性的,不是胡乱的意识,此空应填“意向”。本题正确答案是 A 。
26 .【 答案 】 C 。解析:三级等差数列。
27 . 【 答案 】 D 。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28 .
29 . 【 答案 】 A 。解析:和数列变式。前两个数和的 4 倍等于第 3 个数
30 . 【 答案 】 C 。解析:平方数列变式。
31 . 【 答案 】 C 。解析:1的立方*0 2的立方*1 3的立方*2 4的立方*3 5的立方*4
32 . 【 答案 】 B 。解析:等比数列变式。前项×2+7得到后项。
33 . 【 答案 】 D 。解析:数列各数整数部分成等比数列变式,相邻两项的比为 2 , l , 2 , 1 , 2 , 小数部分成等差数列。
34 . 【 答案 】 C 。解析:首尾两数的差等于中间项 4 。
35 . 【 答案 】 A 。解析:三项和数列。前 3 项的和等于第 4 项。
36 . 【 答案 】
37 . 【 答案 】C 。
38 .【 答案 】 A 。解析:时针与分针可以互换位置,那么分针一定在时针之前。经过一个多小时之后,时针走过一个小角度到达分针的位置.分针走过2圈差一点的角度,到达时针的位置,此时分针与时针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过 2 圈的角度,相当于一个相遇问题。时针每分钟走过0.5度角,分针每每分钟走过6度角,故时针和分针用了 720÷(0 . 5 + 6 )≈111 分钟=1小时51分走过2圈的路程。
39 .【 答案 】 D 。解析:需要(2800 + 280 ) ÷20 = 154 秒=2分34秒。
40 .【 答案 】 C 。解析: B 孔的流速应为 3-64÷96=7/3升/小时
41 .【 答案 】 A 。
42 .【 答案 】 B 。
43 。 【 答案 】 C 。解析:显然 A 组与所有小组都比赛了一场, D 组只和 A 组比赛了一场, B 组和 A 、 C 、 E 组各比赛了一场, C 组和 A 、 B 两组各比赛一场,故 E 组只和 A 、 B 两组比赛。
44 .【 答案 】 B 。
45 . 【 答案 】 C 。解析:可用代入法解题,由“打折前A、B两件衬衫的价格比是 5 : 4 ”可首先排除 A ,把B、C、D 代入题干条件,可发现 C 合适。
46 . 【 答案 】 C 。解析:第1列各图形都由一部分构成,第2列各图形都由两部分构成,第3列各图形都由3部分构成。
47 .【 答案 】 B 。解析:各图形分别由l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笔画成。
48 .【 答案 】 C 。解析:题干各图形均为封闭图形,故选择 C 。
49 . 【 答案 】 B 。解析:题干各图形都是由一个图形旋转得到的,只有 B 符合。
50 【 答案 】 B解析:题干各图形中,圆种数量都比方形多一个,故选择 B 。
51 .【 答案 】 A 。解析:各图形分别由 4 , 5 , 6 , 7 , 8 , ( 9 )个部分组成。
52 .【 答案 】 C 。解析:各图形分别由 l , 2 , 3 , 4 , 5 , ( 6 )个部分组成。
53 【 答案 】 D 。解析:各图形均由两个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