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从6个球中摸到三个白球的概率为1/C36,即为1/20,则一天有300人摸奖时,
中奖的人数有300×1/20,即15人。摊主能骗走的钱数为(285×2-15×8),计450元。
8. B 可以应用排除法。假设有14只羊,每只羊卖14元,共得196元,最后剩余6
元归乙。则甲比乙多4元,故甲应该给乙2元,甲、乙钱数相等。
9. C 本题可先估算甲班人数。甲班人数:由题意,甲班比丙班多捐28+101=129(册),而丙班捐书不少于400册。所以甲班捐书在529~550册之间,设甲班人数为x,则529≤1×6+2×7+11(x-3)≤550,即49≤x≤51,故x可取50或51。下面逐一核算。如果甲班有50人,则甲班共捐书1×6+2×7+11(50-3)=537(册)。这样,乙班捐书537-28=509册。于是乙班人数应有(509-6-8×3)/10+4=51.9人。人数应为整数,所以不合题意,因此甲班应有51人。
10. C 起点站上14人,第一停车站上13人,下1人;第二停车站上12人,下2人;第三停车站上11人,下3人…第十停车站上1人,下13人。可以看出第六停车站上8人,下6人;第七停车站上7人,下7人,此时人数达到最多,以后递减,此时人数为14+12+10+8+6+4+2=56。
11. D 该容器体积V=πr2·h,当h=25cm时,v=2500πcm3,所以D项错误。
12. A 由题意可知,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骑自行车的时间加上电车的时间应等于
(10+1)×5=55(分钟),又因为电车走全程需15分钟,故骑自行车的时间为55-15
=40(分钟)。
13. D 根据三角形角边角规则,(1)(3)正确,(2)错误。
14. B 设第二车间人数x人,则第一车间(x-48)人,第三车间(15+x)人。
(x-48)-(15+x)人=14,即x=140。则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为402人,占全厂人数的,故全厂人数为402÷=670(人)。
15. C =,AD=CD,可推出GF=AG,又知AF=10cm,可推AG=5,S⊿AGF=×5×5=25,S⊿AGF=S⊿BHE,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半圆减去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推出阴影面积为-25×2=157-50=107cm2。
16. B A项和C项与段中意思相符,但不是论点,段中资料未涉及D项。
17. B 该段主要是讲国际奥委会的起源,其他项没有提及。
18. D 根据题意,现有法律“没有将承包权明确为物权”,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
存在缺陷,而《物权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权益”,故D项正确。
19. C 最后一句主要强调的是红色旅游的旅游功能而不是政治及其他功能。
20. C 本段内容主要讲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公正对待一线工人,
服务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故C正确;其他项不合题意。
21. D 本段从不同语种、不同时代讲解了“信息”的含义,故D项正确,A项没涉及;
B项不符合题意;段中未提到“信息”的概念,故C错误。
22. D A不合题意;B项中“运算”和“心理操作”的说法把理解和表达信息的方式
局限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的主观认知操作过程,而不能说是把握信息,故C
错误。
23. C 依据题意,“预言一种动物未来价值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应该依此“决定保护
那些动物”,故C正确。
24. B “很明显,试题是以题干为假设,以选项为推论,考核考生的推理和论证方面的能力。正确的答案“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有效率动作不可能并存”。
25. B “现场表演可以引导人群流动”以吸引游览者花更多的时间在公园里,从而提高公园的利润,故B项正确。
26. D 根据题意,有些人故意设下“连环套”,以引起学术界的人“群起而攻之”,从
而抬高自己。
27. B A 项——立诚;C项——真诚;D项——信诚。
28. A 根据题意,“敬”有慎重、郑重之意,“但并非死板而失去活泼之气,而是要让
自己舒服,也让别人感觉到舒服”。
29. C A中“空前”不能从段中看出,段中也没有提到有与两个主要政党不同的施政
纲领出现,故B错误;D与段意不合;E太绝对。
30. B 由该段文字可得,由“感谢”变为“高度赞赏”体现中国国际影响力加强,
但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展示强大实力的阻力。由此判断B项错误。
31. B 由该段文字可得,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中美两国在台湾
问题上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看法并不等于要全力支
持陈水扁等台独势力,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故B项错误。
32. A 这次宣言带有“强令性禁止”之意,属于强制性。
33. B “混沌”是一种新的现象,即“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其含义并不是混
乱,故B错误。
34. A 其中心句“到那个时候,我们的飞机将变得更加智能、舒适和安全,像鸟一
样适应各种环境自由地飞翔。”由此判断,只有A项正确。
36. D 每个图形都是由三个小的图形组成,互不相同。
37. A 图形的旋转。下一个图是上一个图逆时针旋转90度所得。
38. D 图形的轴对称,即前面几个图都是轴对称图形。
39. A 图形的规律是顺时针旋转90度。
40. A 第一套图的顶角数构成等比数列,第二套图的边数构成等差数列。
41. B 两套图型排列顺序相同。
43. A 此题可利用排除法。由“三号队员没有上场,那么,五号与七号队员中至少要
有一人上场”可得:(1)三号队员上场,五号与七号不上场;(2)三号不上场,五
号与七号的其中一人上场。由此判断,只有A项正确。
44. C 该段文字首先对饥饿产生的原因进行枚举,然后论证其中的几种原因是错误的,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故这种推理形式属于简单枚举推理。
45. A 不管乙说真话或假话,其结论都能肯定甲作案,而乙是否作案由该段文字不能
得出。
46. D 一个人除了自傲与自卑外,还有许多心理表现。故其推理的无效性在于前提没
有穷尽支判断,没有把所有的情况都罗列出来,作为支判断的两个假言判断只是反
对关系,A、B、C项均是原因。
47. A 此题用假设反证法,我们注意到每人都说了三句话,而且只有丙和丁说的第一
句话含否定的,因此尝试从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入手。第一种情况:假设丙说的第一
句话为真,即丙确实没有兄弟姐妹,她不可能都说真话,因此,丙说的三句话只能
是真假交替,既然第二句话必为假,第三句话必为真。第二种情况:假设丙说的第
一句话为假,则说明她有兄弟姐妹,因此她说的话只能是真假交替,则第二句话为
真,也就是说她有儿子,这样,丙就是有一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
的人,因此她说的话应该都为真,因此与“假设丙说的第一句话为假”矛盾,所以
第二种情况不可能。从中得出,丙说的话只能是第一种情况,即“真假真”,由丙说
的第三句话为真,可知甲必有一个儿子。用同样方法,可知道丁说的三句话和丙一
样,也只能是“真假真”,由此得出“甲是丁的兄弟”,也就是说甲有丁这个姐妹,
加上甲有一个儿子。所以,甲肯定是总说真话。
48. A 题干简化为:如果出现坏天气或只有很少预售票被卖出,则取消音乐会;如果
取消音乐会,则将票款退给持票人;但其逆命题并不一定成立,即票款退给持票人
并不一定是由于取消音乐会。同样取消音乐会的条件也未必只是出现坏天气或只有
少数预售票被卖出。即题干结论所依赖的前提不是唯一前提。
50. B 当系统合并以后,原先单个系统检验下3%的误检率被另一系统所纠正,因此,
误检率为0,注意第三个条件“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
51. C 该题干主要说明的是一词的多义应当是相近的,这样才被人理解,如果多义词
的含义并不相近,那么就会产生误解,故其必须假设的是词语的多义将造成思想交流的困难。
52. B 可采用假设法。假设矿工甲为真,则丙和丁都为真,又因为在四人的判断中只
有一个人为真,则矿工甲不可能为真。以此类推,只有乙的判定为真才符合题意。
53. D 根据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即是对助人活动的看法;“(社会工作)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即是对自己的看法;“尊重受助者的权力和选择”即强调对受助者进行判断,而对社会的看法在定义中没有提及。
54. D 首先根据定义可判断出四个选项均不是个性倾向性,因为它们都不是“人对客
观现实的态度”,而D项又不符合个性心理特征中“稳定性”这一条件。
55. B B 项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56. A B、D项不是一种“短暂的、暴发的”情绪,C则不是情绪状态,而是一种机体
反应,A才符合题意。
57. C A项正确,如果不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空间”,则不能进行“纠偏校正”;
B项正确,“控制目标”不能脱离“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空间”,否则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影响企业计划目标的实现;C项错误,如果只有一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则无需进行控制;D项正确。
58. C C项前半句表明了小张的身份,后半句是说明小张的经历,两者是两个相对独
立,但意思相关的句子,属于复句。
59. D 根据定义,是指测验题目对所测内容范围的代表程度,符合该定义所指的,只
有D选项。
60. D A项与原用人单位不再保留劳动关系,所以不是下岗职工;同样,B项也不属
于下岗职工;C项离开工作岗位的原因不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变化,而是由于个人原因,所以也不是下岗职工;D项正确。
61. A 土耳其、希腊于1952年2月18日加入北约;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5日加
入北约,西班牙于1982年5月30日加入北约;波兰、匈牙利、捷克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
62. C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