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0年11月6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四)
2016-03-13 08:09: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结论的推理。
 

③类比推理就是概括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典型例证: 

①奥地利医生奥斯布鲁格从父亲经常用手敲击酒桶以确定其中存酒的多少受到启发,发明了叩诊法。 

②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凡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③一个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钝角三角形。 以上与定义符合的典型例证数目有()。 

A. 2     B. 3     C.0     D.1 

52. 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下列事例中,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是()。 

①一个贩毒团伙共有六名成员,通过考察了解到这个团伙的每一个人都有前科,于是得出结论:这个贩毒团伙所有人都有前科。 

②鲁班将“手被锯齿状叶子的草划破”的事实用于“更快捷省力地伐木”的问题情景,从而创造出了锯子。 

③人们发现元素的排列、天体的运行、四季的交替、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由此概括出:一切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有规律的。 

④一法医通过解剖几具溺水而亡的尸体,发现甲、乙、丙溺水死亡内脏有硅藻反应,于是得出结论:凡溺水死亡者,其内脏都有硅藻反应。 

⑤麻雀会飞、燕子会飞、鸽子会飞、喜鹊会飞、老鹰会飞、海鸥会飞,因此所有鸟都会飞。 

A. ①②③       B. 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53.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下列属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一名在四川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去西双版纳旅游。 

②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担任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 

③一名蹬三轮车的工人被招进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④一名工人为节省上班途中时间调换到另一单位工作。 

⑤张某结婚后迁居另一座城市。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54. 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角色混淆的是()。 

A. 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不会说委婉的礼貌语 

B. 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 

C.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 

D.下级在非工作场合,对上级毕恭毕敬 

55.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下列情况中,成为社会问题的是()。 

①甲型流感在今年秋冬季的大面积爆发问题。 

②城市某社区业主与物管的纠纷问题。 

③农村的养老问题。 

④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就业问题。 

⑤城镇、农村的贫困问题。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     C.④⑤     D.①③④⑤ 

56. 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 

下列属于共同加害行为的是()。 

A. 甲、乙两人与丙有积怨,甲怂恿乙去打丙,乙没有听从,后来,乙在路上遇见丙并与之发生争执,将丙打伤 

B. 甲、乙两家居住在同一栋楼房中,两家都有在阳台上养花的习惯,一日大风突起,甲、乙两家花盆均被吹落,一个花盆砸伤行人丙,但不能确定是谁家的花盆将丙砸伤 

C.公路上,甲车因刹车失灵撞向乙车,致乘坐乙车的丙受伤 

D.甲因与乙不合,对外谎称乙有贪污受贿行为,丙听到此事后不知真假,到处传播,造成乙名誉受损 

57. 反报是指一国对他国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但不违法的行为以同样的或类似的行为予以回报。 

下列属于反报行为的是()。 

A. 甲国因故宣布乙国驻甲国使馆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后,乙国也宣布了甲国驻乙国使馆中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甲、乙两个国家都是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成员国 

B. 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德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美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美国海关扣押 

C.甲国是一个香蕉生产大国,其蕉农长期将产品出口乙国。现乙国颁布法令,禁止甲国的香蕉进口。甲国在要求乙国撤销该禁令未果后,宣布对乙国出口到甲国的化工产品加征300%的进口关税。甲、乙两国间没有涉及香蕉化工产品贸易或一般贸易规则的双边或多边条约 

D.甲国军舰近年来屡有侵犯乙国周边岛屿的行为,乙国决定如果甲国军舰再有上述行为就命令本国军队予以回击 

58. 人格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民事权利。 

下列属于侵犯人格权的是()。 

A. 影迷甲在商场偶遇自己崇拜的影星乙,惊喜之余举起相机拍照。乙制止,甲仍坚持。乙被激怒,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中的饮料泼向甲 

B. 甲多次违反工作纪律,被领导点名批评。甲自觉无颜见人便服药自杀,未遂,但造成身体伤害 

C.某公司的产品掺入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被媒体点名曝光 

D.某单位职工甲向纪委反映该单位领导乙包二奶和生活奢侈、糜烂的情况 

59. 登临权又称临检权,是指各国军舰或经授权的政府船舶在公海上遇到外国船舶(军舰等享有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公约所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嫌疑时,有可以靠近和登上该船进行检查的权利。被登临的船舶只能是军舰和专用于政府非商业性服务的船舶以外的船舶。 

下列情况中,可以行使登临权的是()。 

A. 停靠在乙国的某国船只“科特号”对乙国的港口造成了严重污染,在拒绝赔偿后,驶离乙国港口,乙国的海事船对其进行拦截,不准离开 

B. 在公海上行驶的甲国军舰怀疑某外国商船“来福号”涉嫌贩卖毒品,便强行靠近并登船进行检查 

C.丙国军舰“克罗将军号”在公海中航行时,发现远处一艘名为“斯芬克斯号”的商船悬挂丙国国旗。当“克罗将军号”驶近该船时,换挂丁国国旗,便靠近、登船检查 

D.乙国怀疑在公海上行驶的甲国军舰违法贩运麻醉药品,便命令本国军舰追赶 

60. 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该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在这里,所谓社会单位既指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也指社会机构。 

下列不属于社会分化的是()。 

A. 大学生毕业后有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有的进入经济领域 

B. 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后来有的当了局长,有的下岗失业 

C.李某与焦某结婚三年后离婚,后与万某结婚,经济条件有所改善 

D.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现代社会农民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二、图形推理,共5题。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你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ABCD 

【解答】 正确答案为D。因为只有D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半圆,一个是半个正方形,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请开始答题: 

61.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2.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3.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4.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5.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三、逻辑判断,共5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 某厂有五种产品:甲、乙、丙、丁、戊,它们的年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为:丙没有丁高,甲没有乙高,戊不比丁低,而乙不如丙高。 

请问,哪种产品的年销售额最高?() 

A.      B.      C.      D. 

【解答】 从所给条件可知道:戊>丁>丙>乙>甲。因此,正确答案为D 

请开始答题: 

66. 一次面试,某组第一个考生回答第一题时引用古诗道:“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此时大多数考官微微颔首,表示赞扬。接着第二个考生回答同一题时,也说:“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考官开始疑惑。一天面试下来,该组20名考生,有11名考生回答第一题开篇就是这句古诗。不仅如此,回答的其他很多内容、用语及动作都非常相似,甚至相同。经调查,这11名考生都参加了同一个面试培训班。11名考生都觉得自己回答得很不错,可是最后得分却并不理想。 

最能对上述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 考官对面试培训班的考生没有好感 

B. 考官面对的是20名考生,而考生仅对自己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判 

C.考官普遍认为引用古诗或者名言的考生夸夸其谈,所说并非所愿,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D.参加面试培训班可能无助于提高面试成绩,甚至可能影响考生正常发挥 

67. 甲、乙、丙三人是同学,在一次考试成绩公布后,甲说:我在前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年12月6日四川省各级机关考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