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十一)
2013-02-19 09:33: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割”则是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这里说的显然是两个不同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整体,排除“分割”。句中讲的是二者的联系,就不是“区分”联系。从“连带”一词可以判定后一空处应为“一石二鸟”。

9解析C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表演得同样精彩。比喻不同的做法或说话取得同样的效果;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大同小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大部分相同,小部分略有差异。符合句意的是“异曲同工”。依据“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可知后一空处“偏差”一词较为贴切。

10解析A创建自己的事业本身就是个人主动的行为,无需再说“主动”。从后句中的“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练”可知第一空处应该对应“直接”;“独立”和“一手”都是指“一个人”,显然不是文句强调的重点,从后一空处来看,“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应建立在个人所在的组织、团队、集体的基础上,而不是同事。集体:许多人的有组织的整体。这里与个人直接对应的是“组织”,排除BCD项。

11解析D句首提到“本能的作用”,相应于“无师自通”,即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巧夺天工: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不符合胡蜂这一主体。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一致。此处用来说明胡蜂的建筑术的高超。

12解析D第一空处强调的是做事的境界水平,从一个“仅”字就能看出。独当一面: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这三个词语都能说明做事的娴熟程度,但只有“臻于佳境”表达出做事达到的境界,用在此处更为妥帖。后一空处只有“复制”能够表达“量化”和“分寸感”。

13解析B高瞻远瞩:看得高远,形容目光远大。此处不是一般而论,而是就新闻记者对全局的把握做进一步说明,使用“高屋建瓴”较为恰当,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后一空处强调对理性力量的用挖掘、深入搜寻来显露或采集,“发掘”用在此处最为恰当。

14解析D与“形象”搭配的应为“呈现”,意为显现,展示出。而“还原”是把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或形状,用在此处不够恰当。“描绘”不能表达呈现出的意思。“展现”是明显地表现出,此处没有此意。只言片语:个别词句,片段的话语。符合题意。<font color="#f5fdff">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font>

15解析A由第一句话可知,两个“为了”表明此处谈的是“出发点”,“目的性”本无好坏之别,不选。从“然而”一词看出,后一空处用“掌控”较为合适,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16解析B因为是年代表,所以在时间上要求的是准确,而不要求精确。“精准”强调的是“准”,意为非常准确,用在此处较为贴切;“精确”强调极精、极准确,非常正确之意,用在此处不恰当。空穴来风:比喻消息或传说并非完全无根据。此空前已有“不是”,因而不宜用。就“传说”而言,“虚无飘渺”更为贴切。

17解析B阻碍:阻力;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瓶颈:比喻易生阻碍的部分。就句意看来,此处要指出的是前进中的障碍;针对成本而言,可知后一空是要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范围,“规模化”最为恰当。

18解析C机遇:有利的境遇,由“先进入”可知,这是一个有利的境遇。“高额利润”应通过谋划得到,“谋取”一词最为恰当。

19解析A推崇:尊崇,推重崇敬;仰慕:敬仰思慕;称颂:称赞颂扬;赞誉:称赞,称誉。第一空处应为“推崇”。由其书推及人品,这里用“联想”较为妥当。微词:隐晦的批评。

20解析D由“外面”一词可知,第一空处应为“封闭”。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性或习惯受到影响、感染而无形中发生变化,不符合村庄这一客观对象;“默不作声”与句意相去甚远;悄无声息: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与后面的“漠然不觉”形成对照。

21解析A北风和南风这两种不同的风,达到了不同的效果,北风烈却让人更加警惕,南风柔却让人放松心绪,这正是它们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使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方法得当会起到柔克克刚的效果。

22解析A题干要求揣摩作者的意图,意图一词意在指明如何去做,除了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外,ACD都符合文意,只有A项“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指出了做法。

23解析B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道德是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而道德水准是指道德水平的高低。此题侧重于意识形态,所以还是价值取向为最佳。

24解析D文段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本题容易误选A项,其实A项错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科技并非停滞不前,而只是没有长足进步;二是研究方法的缺陷只是没有长足进步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

25解析B文中列举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的几个例子,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ACD项并未提及。

26解析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句。A项不够具体,B项不能从文中推出,D项未突出生物新技术。

27解析D文段提出了一种现象即“一些科学技术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和“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提升科普工作水平。所以,文段意在说明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28解析C文中最后提到了“根源的根源”即土著音乐,文段既然已经说明了这个根源的根源,那么作为根源的根源的土著音乐是如何得来的,我们还不可知,所以接下来作者肯定会向读者介绍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29解析C文段最后一句为主旨句。根据文段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逻辑顺序:过度的照明——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植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所以本文用昆虫做连接,指出了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30解析D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是本文的关键所在,最后一句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说明了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31解析B。文中“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个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指城市软实力的内涵;“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以及末句“软实力像一条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说明软实力的重要性,故本题选B.

 

32解析C阅读全段,由“尽管……但……”的关联关系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还不够高,有待进一步拓展,C项准确全面地加以说明,符合题意。A项没有指出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文段并未讲“推动因素”,B项不选,D项不能从文段推出。

33解析D由⑤句可知,其前面一定叙述了悖论的两个方面,排除AC项。再从①③句的逻辑关系来看,③句中的“不仅……而且”表明此句应在①句之后,所以D项语序正确。

34解析D对比第⑤⑥句,显然⑥句前面应该有相关内容陈述较为合理,排除AC项。再从句来看,①句是对⑥句的考证,应排在⑥句之后。所以D项语序正确。

35解析C阅读文段,首先排除D项。A项没有指明避讳作为禁忌制度已经消亡的事实。B项说法与文意不符,趋吉避凶是避讳演变出的习俗,是心理避讳的外化,而不是心理本身。C项所述符合文意。

36解析D文段讲述了同一地区不同生产方式的族群相邻而居的事实,表明地区同一并不代表人类的生产方式同一,意味着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ABC项在文段中未涉及。

37解析ABC项意思相近,但均未指出哲学的发展方向。而A项正式指出了哲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D项只是文中的某一点,没有全面概括主题。

38解析A文段第一句话表明了炮制技术的核心地位,后面着重阐发了炮制技术被外企“偷学”的状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不能“不管不问”,需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B项与文意无关,CD项与文意不符。

39解析C此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理解文段首先指明了世界遗产项目关注的是“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是“珍贵文件”和“口述历史记录”,可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实物与记录”。

40解析D文段通过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使得传统服装的裁制向着平面剪裁法发展。A项中“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说法欠妥,B项不能从文中推出,文段并未对中西方剪裁方法进行明确区分,C项符合文意,但不是文段说明的重点。

41【解析】A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的四倍为第三项,6—1*4=20,(20—6*4=56,(56—20*4=144,(144—56*4=352

42【解析】A先作差,分别为1492564,能联想到平方。分别是12358的平方,可以看出是第三项为前两项之和,可以算出8后是13,即为13的平方169169+104=273

43解析D为自然数列的平方加减2,奇数项加2,偶数项减2分别为1的平方加2=32的平方减2=23的平方加2=114的平方减2=145的平方加2=276的平方减2=34

44【解析】C先前后作差得14949256,分别为123716的平方,且23716分别为前一项。所以下一项为65的平方,65的平方+321=4546

45【解析】D将原式变形为1/12/46/1117/2946/76,可以很简单的看出前一项分子分母之和等于下一项的分子,即76+46=122,前项分母与后项分子的和再加上1等于后项的分母即76+122+1=199

46解析C每个部门的材料数分布情况       不同的分法数目

9912                    3

91011                   6

101010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共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