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加,所以答案选C。
11.A 【解析】本题是要求对本段材料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判断材料的核心意义。从材料来看,员工之间相同的地方都是“正式的员工”,不同的地方是进单位时间早晚、与企业签订合同的长短。那么B项说没有差别是待遇,显然这点材料中没有提及,不能推出来,也就不能选。而且从常识也可以知道,不同性质的员工的工资必然是不同的,一个企业不可能都是一种性质的员工,当然这点是凭常识的推断,考试中不能依赖常识,只能从材料本身的内容去推理,本题的材料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含义,我们就不能自作主张。选项C是讲权利,材料根本就没有涉及,无从判断,也不能选。选项D与企业的关系,材料中已经讲到,员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有长短之分,这就是讲与企业的关系上的差距,因此D也不能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符合文意,因为所有员工都是正式员工。
12.C 【解析】本题考查对“转基因作物”这个概念的理解。原文第一句说:“转基因作物的区别只是为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可见构成“转基因”的基本信息是“产生额外特性”和“移植”。A项把“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改为“因环境影响”,显然不当;B项只是援引了原文的例子,没有归纳和概括;D项虽指出了“移植”,却把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变成“杂交作物”。只有C项信息完备。
13.B 【解析】从片段中可以看出防火建筑也可以通过门厅和其他通道里的易燃材料使火蔓延而被摧毁,因此选B。
14.C 【解析】题干主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司法程序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而对公民权利造成伤害,并且这种伤害缺少必要的保障和弥补机制。A只是造成执法侵权的原因,不能选,B、D则只是通过题干而推导出来的结论,并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能选。
15.D 【解析】题干既强调了夏天早餐吃冷饮的弊处,又指出了合理的早餐内容,所以综合来说,应该选D;A、B、C的内容都太过片面。
16.C 【解析】片断第一句概述宗教婚姻是中世纪主要的结婚方式,后两句是具体描述,D的表述不准确,故选C。
17.B 【解析】这段话从企业内部不合理安排自有流动资金和物价的上涨几个方面说明了流动资金的减少或不正当使用,因此造成流动资金的缺乏和紧张,故选B。
18.B 【解析】由“如果一个问题碰巧被笨拙地解决了,那么优美地方法就永远不会被找寻了”,可知答案B是不符合题意的。
19.C 【解析】从“但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率绝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可以推断出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对经济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C是正确的。
20.B 【解析】污染严重的区域是环境性疾病发病区,而“三废”污染又会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故选B。
21.D 【解析】从“每片薄如纸张,遇水即溶,刚好可以用来洗一次手,适合外出旅游时携带”,可以得出厂商引进该香皂是因为它方便,故选D。
22.A 【解析】这段话由装修家庭缺乏常识和经验造成的后果说明装修要注意质量,故选A。
23.B 【解析】中央要保证稳定的财政收入,甩掉一部分中央财政的支出;地方要避免中央政策多变带来的困难,要求稳定的收入保障。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是有矛盾的,但层层包干是协调和统一的结果,所以选B。
24.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重工业、化学工业的比率”跟国家发达与否,国民收入多少没有关系,根据这一点,B、C、D三项都可排除,答案是A。
25.D 【解析】题目的中心意思在于说明“职权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关系,没有轻重之分,根据这点判断,所有对两者有偏重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故选D。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26.B 【解析】此数列的规律为:第偶数个项组成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奇数个项组成数列的规律为:后一项为前一项的平方;依此规律,答案为B。
27.A 【解析】此数列的规律为:前两项之和为后一项,依此规律,答案为A。
28.D 【解析】此数列的规律为:各项分母的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乘积,依此规律,答案为D。
29.B 【解析】此数列的规律为:各项分母的差组成首项为1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依此规律,答案为B。
30.B 【解析】数列中的第一、三、五、七项构成差值为10的等差数列。
31.B 【解析】整数部分为2n的关系,无理式部分的关系为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所以第四项根号里边应为12+5=17,而整数应为24=16,所以答案为16+
。
32.D 【解析】0=
,1
=
,2
=
,3
=
,4
=2
,即分母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分子为分母的平方减1,所以第6项为
。
33.B 【解析】前四项逐项相除,其商分别为1,2,3,构成一个自然数数列,由此可推断第五项除以第四项的商为4,故第五项为18×4=72。
34.A 【解析】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即56+73=129,73+129=202,故第五项为129+202=331。
35.C 【解析】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分别是1,2,5,14,41,而这个新数列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形成新的一个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此可见,所填的数字是81+41+63=185。
二、数学运算
36.A 【解析】125×88=125×8×11=1000×11=11000,减去121再加上110相当于减去11,可得结果为10989。故答案为A。
37.B 【解析】原式化为(5938-938)-(320+180)=5000-500=4500。故答案为B。
38.B 【解析】所需数量为长度数除以间隔数加1。
39.D 【解析】先计算十点一刻到四点一刻即可。(注:一刻钟为15分钟)
40.A 【解析】秒针每分钟转一周,可知每分钟分针与秒针重叠一次。
41.A 【解析】
大于B、C、D。
42.D 【解析】式子中的三项都不可能是负数,应全是0,由此可得a为0,b为1,c为3。
43.D 【解析】平均分应在84与88之间,而且更靠近88。
44.A 【解析】长与宽的和应是10。
45.C 【解析】计算式为(65-2×16)÷2=16.5。
46.C 【解析】每根柱子可看作一个点,故直线被10个点分成9段,每段长2米,故篱笆长度为9×2=18(米)。
47.D 【解析】假设绳长x米,桥高y米,列方程组得:(1)x=4y+3,(2)x-6=3y+4,解得y=7。
48.D 【解析】假设210=x,则原式可简化为
,即
·
,故正确答案为D。
49.B 【解析】由“用去
,还剩100元”可知预支为300元,则存的钱是500元,一个月后为500+500×3%。
50.C 【解析】和为偶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上的两面均为偶数,一种是都为奇数。因此,有N= C13·C13·2=s3×3×2=18。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型推理
51.C 【解析】前四个图形的特点:都是两个图形相叠加,且重合的部分被上面的图形所覆盖,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C。
52.D 【解析】图形中空白小方框的数量以中间带圆点的方框为中心,依次减少一个,依此规律应选D。
53.C 【解析】图形应该以第三个图形为对称点,所以第五个图形应与第一个相同,故选C。
54.D 【解析】几何图案的数目以第三个图形为对称点分布,所以第五个图形中几何图案的数目应与第一个相同,故选D。
55.D 【解析】第一套图形,由内外两个图形组成,且两个图形形状相似。第二套图形,每一个都由相同的三个图形组成,且有两个图形对称,因此选D。
56.C 【解析】图三是图二去除与图一相同的部分。
57.C 【解析】第一套图中的边线作逆时针旋转,第二套图中边线顺时针旋转。
58.B 【解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只有B可以由左边的纸板折叠而成。
59.A 【解析】观察左图知,两个黑色小方块一定是相对的,与两个黑色小方块所在面相对的面一定是阴影的,因此选A。
60.B 【解析】观察4个选项可知,完全阴影的部分应为空间图形的底部。由此可知,空间图的前部分应为左边阴影,右边空白,只有C项。
二、定义判断
61.A 【解析】本题的“种差”是目的:使理论不被否证;行为:修改或增加假定;结果:该理论不能被否决。根据这个种差,B不可选,不符合结果的种差。C不可选,因为符合目的的种差,也不符合结果的种差。D不可选,不符合目的的和结果的种差。正确答案是A,完全符合三个种差。
62.D 【解析】行政许可必须由市民、法人等进行申请,A不符合这一点,B网吧被吊销执照也并不是申请之后的结果,C虽有申请,但申请对象却不是行政机关,所以不算行政许可的范畴,D项既有公民的申请,又有公安部门的批准,所以属于行政许可。
63.C 【解析】要注意到本题是选择不符合条件的论断。本题的“属”是“方法”,根据此点无从选择,所有选项都是方法。“种差”是方式:“直接”;性质:表示于外;方法:口头或书面。A、B、D都不能选,符合所有的种差条件,只有可以选,因为不符合方法的种差,不是口头或书面的任何之一的方式。所以正确答案是C。
64.C 【解析】根据题意,回避制度针对的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司法工作人员。而C项中住在法院隔壁的同学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
65.C 【解析】根据题意,选民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①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被列入选民名单;③持有选民证件。A项中未成年人不具有选法权和被选举权;B项中在押罪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不具有选举权;D项既然不持有选民证件自然不是选民。
66.C 【解析】根据定义,行政沟通成立的条件是①在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②主体是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③具有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小张向打字员写信求爱,这并不是在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事件,主体也不是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而是纯属私人的活动,不属于行政沟通。
67.B 【解析】攀比效应的条件是:①社会经济活动中,②相关的经济变量或经济利益主体,③在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影响现象。在选项中,只有B项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属于攀比效应的范畴。
68.A 【解析】根据题意,平等就业最重要的特点是就业机会均等和录用标准相同。B项不符合“就业机会均等”的条件;C、D项不符合“录用标准相同”的条件。
69.B 【解析】根据题意,商品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产品;②用来交换。A、D两项均不用于交换,C项不是劳动产品。
70.C 【解析】对新兴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有利于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因此属于产业结构政策。故选C。
三、类比推理
71.C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项中A、D是整体与其构成部分关系,B是两个并列概念,“人”与“生物”为部分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故选C。
72.A 【解析】题干中的两词是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的关系。选项A中“售票员”面对的是“乘客”,与题干中的两词关系最相近,故选A。
73.B 【解析】题干中的两组词是整体与其构成部分的关系,答案中“菊花”是“花”的一种,故选B。
74.A 【解析】题干中的“教师”与“学校”之间是专业人员与特定环境的关系。选项A中的“工人”与“工厂”也构成了专业人员与特定环境的关系,故选A。
75.C 【解析】题中的两个词是一组反义词,“温暖”与“寒冷”也是一对反义词,其余三个则有近义关系,故选C。
76.D 【解析】题干中的“旧金山”是“美国”的一个地名,选项B中“淮河”虽然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但是它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正好相反,故选D。
77.B 【解析】题干中的两词是国家与首都的关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故此题答案为B。
78.D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义务警员”与“警察”的关系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项中“死刑”是“刑罚”的一种,故选D。
79.C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构成了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选项中只有C与题意最相符,故选C。
80.C 【解析】“梨”与“水果”构成部分与其整体的关系。选项C中“犁”是“农具”中的一种,与题干要求相符,故选C。
四、演绎推理
81.D 【解析】陈述中只说“蛋白质……使人易兴奋”,而并无法推出有利于智力增长,故排除A;陈述中没有关于“消化吸收的说明”,故排除B;陈述中说“蛋白质酪氨酸……促使多巴胺……的形成”,而不是“含丰富的多巴胺”,故排除C;由陈述可知猪肉和鱼类中都含有酪氨酸,由“猪肉中……脂肪妨碍了它的吸收”可以推断出“猪肉中脂肪含量多于鱼类”,即答案为D。
82.C 【解析】“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人要处以重罚”不是陈述所要表达的“道德”、“良知”主题所能推论出来的,所以A不正确;陈述没有做科技人员与普通人应遵守道德规范高低的比较,所以无法直接从陈述中推出B;陈述的主题是“道德”,“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偏离了道德主题,故排除D;只有C符合题意。
83.B 【解析】题干中指出,高等院校在招收新老师时,除了具有博士学位的,还有少数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由此A项论述错误;C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题干中说明,我国高等学校中只有对新老师有博士学位的要求,事实上,大多数老的教授并没有博士学位,所以D说法错误。
84.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陈述中并未涉及年龄问题,所以A不正确;陈述中并没有关于“写诗”与“写小说”之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