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广东省2005年下半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附详解)(二)
2013-02-22 10:19: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C.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D.板块移动造就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开明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 D;题②的答案是B

请开始答题 

36.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7%语言+33%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  

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适相互作用的。

37.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 添人的资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于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 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还有其他的肤色的人种

B.中国人的肤色是最美丽的。

C.皮肤美也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标准。

D.从面部肤色可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下文,回答38-41题: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到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38.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39.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A.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B.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C.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D.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4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泪冰“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41.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C.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根据下文,回答42-45题: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42.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摸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 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频率在表达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43.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44.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  B.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  

C.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  D.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45.下列各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B.海水深度在200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2500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我国将于512日到6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33分为中心,半径70 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加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一、类比推理:10题,每题0.9分,共9分。类比推理考察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 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志愿者:雇员 D.初学者:生手  

解答:正确答案是C

请开始答题:

46.房子:窗户

A.鞋:袜子 B.厨房:厕所 C.动物:东北虎 D.汽车:轮胎

47.枕头:卧具

A.铅笔:工具 B.地球:宇宙 C.宣纸:文具 D.车厢:火车

48.医生:病人

A.园丁:花朵 B.父母:子女 C.青蛙:庄稼 D.啄木鸟:害虫  

49.校长:老师

A.警察:小偷 B.经理:职员 C.老师:学生 D.医生:护士

50.播种:收获

A.撒网:捕鱼 B.贫穷:饥饿 C.春天:秋天 D.生病:住院

51.轮船:大海

A.汽车:公路 B.桥梁:河流 C.飞机:机场 D.火车:铁路

52.大海:海水

A.空气:氧气 B.河流:河水 C.歌声:音乐 D.土地:庄稼  

53.计算机:电脑

A.专家:学者 B.博士:研究生 C.老鼠:耗子  D.高兴:快乐

54.蜜蜂:蜂蜜

A.蝴蝶:茧蛹 B.母鸡:鸡蛋 C.父亲:孩子  D.农民:粮食

55.布匹:衣服

A.窗户:玻璃 B.磅秤:重量 C.木材:桌子 D.音乐家:歌曲

二、常识判断:10题,每题0.9分,共9分,要求你依据常识作出判断。请注意,似乎合理的答案可能有多种,你应选择最为合理的一个。

例题: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B.难以将阳光有效的聚焦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依据常识看出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广东省2005年上半年考试录用公务..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