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内容而言,“四字格”往往更讲究声调的平仄协调
B.成语即四音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固定词组
C.“四字格”表义的高度概括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D.“四字格”成语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体现了汉语的精妙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6------100题 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已是一个依靠知识驱动的智力系统。单纯模仿的时代结束了,这是一个发挥民族创造力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讲,物质资源也退居次要地位。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利用高科技开发的产品是“集成知识”型产品,而传统产品则属于“集成资源”型产品。集成知识型产品常常要求预先支付较高费用,但其实际成本则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带来巨额利润。例如购买一份软件可能要花几百万元,但拷贝这份软件只需几元钱,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种产品越接近纯知识型,它的收益也就可能越高,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信赖程度。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大转移,即从[ ]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掌握着[ ]的人手中。正因如此,当今物质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充分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了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强国。 96、对“物质资源已退居次要地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依靠知识来驱动,物质资源的作用就显得微弱了 B.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取代了以物质资源为核心的地位 C.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不是物质资源,因而社会核心资源发生了位移 D.集成知识型产品的效益大大超过集成资源型产品的效益,促使科学技术资源地位上升 97、“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句中“其”字指的是 A.集成知识型产品 B.集成资源型产品 C.所购买的软件 D.纯知识型产品 98、对“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信赖程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科学技术已变成了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 B.因为当今社会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 C.因为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是无止境的 D.因为“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大转移 99、对本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表述得准确严密的一项是 A.在高科技时代,要想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必须依靠知识驱动 B.在高科技时代 ,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 C.在高科技时代,能否发展成经济强国,关键是能否充分掌握并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知识 D.在高科技时代,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 100.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A.自然资源 物质资源 B.智能资本 物质资源 C.自然资源 科技知识 D.集成知识 集成资源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1-----105题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世纪将在三个领域中到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 以清除污染为例,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的过程,自然界曾反复地从微生物中增加或减少基因簇,就像调试计算机时增加或减少程序一样。既然自然界能这样做,今天的操纵者也行。国防军一个名为“基因组工程”的新领域诞生了。基因研究所目前在测序的一种细菌可以耐受超量辐射。如果插入了它的铀代谢途径的基因簇,科学家们就参制成可以清除高辐射废物的细胞。 [A]一些乐观的科学家标记着由全能生物导致的绿色高效的经济的诞生。这些生物可以做从清理垃圾到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从而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B]几年前,美国卡纳基研究所的生物学家曾把生产塑料的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其成了一个生物塑料工厂。现在,美国科学家使这个重要概念成了商业现实。科学家预言,到了2003年,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 [C]一些科学家相信,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在基因的双螺旋中蕴涵的信息百万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把它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在一次DNA计算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博涅赫认为,虽然用DNA进行一次计算要花一个小时,而用硅片只要几分之一秒,但硅片只能做一件工作,而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当然,要向硅片挑战,DNA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D]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了,连科学家们也不知前景会怎么样。有些学者甚至怀疑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来了解自身的80000个基因是如何共同作用产生了一个可以注视自己过去与未来的生命的。但是,大家已经认识到,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当我们进入下一个千年时,生物技术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 101、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清除高辐射废物的生物 B.一种可以耐受超量辐射的细菌 C.可以做从清理垃圾到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的生物 D.许多国家大规模种植的转入了生产塑料基因的拟南芥 102、“美国科学家使这个重要概念成了商业现实”中“这个重要概念”指的是 A.生物塑料工厂 B.绿色高效经济 C.全能生物 D.基因组工程 103、文中认为“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根据的一项是 A.在基因双螺旋中蕴涵的信息百万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 B.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 C.把基因的双螺旋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 D.用DNA进行一次计算要花一个小时,而用硅片只要几分之一秒 10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03年后,人们就会大规模种植转入了生产塑料基因的植物 B.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了,但有些学者还在怀疑,不知前景会怎么样 C.将来人们可以利用全能生物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D.DNA计算机的出现,将会导致电子学新纪元的到来 105、“事实上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应填补在文中哪一处? A. [A] B. [B] C. [C] D. [D]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 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 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 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仅仅是刺激工程革新的“外因”,而直接导致工程革新的内因,则在于生产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尚未发生革新的生产环节乃至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出现“工程革新”。 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生产。[ ]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 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生产,如果生产搞不好,无论采取什么经济政策都将无济于事。” 战后美日技术发展的比较,为说明以上道理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来,从半导体到汽车到电视机,重大的产品革新都是由美国人实现的。然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产品的竞争中都把美国人打败了。日本人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靠重视生产,重视工程革新。日美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于两国生产的差距、工程革新的差距。 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我国的科技主力军在企 业之外,而人家的科技主力军均分布于企业之中。虽然多年改革,我国科技主力与企业分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给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金桥”,大大加快了许多“产品革新”的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但是,在那些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必须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激发与实现的“工程革新”方面,企业究竟能够像远离生产的科研单位“买”到多少成果,究竟能否靠一个“买”字解决问题? 据报道,由于受“经商热”等的影响,在许多重要企业,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企业科技人员还在“外流”。生产在呼唤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却在离开生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总而言之, 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保持平衡也不行。 106、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降低 107、“显然工程革新的发生与实现,是与生产密不可分的。”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哪个位置? A.第3自然段前面 B.第7自然段前面 C.第4自然段后面 D.第7自然段后面 108、与第2自然段中,“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一句话是 A. 市场并不能完全制约技术的发展 B.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取决于市场 C. 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技术的发展 D.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于技术的发展 109、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指的是 A.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 B.市场与科学技术 C.市场和生产 D.科技人才与管理 110、文章[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生产 B.激烈竞争 C.市场 D.科研能力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115题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以自己的活动作为[a],来调节和 控制他跟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蜘蛛结网,颇似织工纺织;蜜蜂用蜡来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就连最[b]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这个目的就给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方法规定了法则(或法律)。他还必须使自己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这种服从不仅在一些零散动作上,而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还要行使符合目的的意志,具体表现为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劳动的内容和进行方式对劳动者吸引力愈少,劳动者愈不能从 劳动中感到运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c],同时就愈需要加强集中注意。 111、下列依次填入[a][b][c]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媒体 笨拙 乐趣 B. 媒介 拙劣 兴趣 C. 媒介 拙劣 乐趣 D. 媒介 笨拙 兴趣 112、对“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