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入句中读一遍,只有D项使句意明确、语句通顺。故选D。 15. C[解析] A、B、D三项可在原文找到依据,C项明显错误。 16. B[解析] 种概念和属概念混淆,因“末端分支”包括“树突”。 17. D[解析] 该题重点在于理解最准确。A项人脑工作形式不是线性的;B项电脑同时工作并非等于相互联网;C项应是同时进行相关的工作。 18. C[解析] 超级电脑只是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并非与人脑的基本构造相同,故C项表述错误。 19. A[解析] B项神经元的信号的电化学性质与神经液的化学性质间没有因果关系;C项作出灵活反应的并不是神经元,而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系统;D项文章中陈述内容“开发硬件和软件程序”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因此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20. D[解析] 本文第一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章拿电脑和人脑作比较,用以说明人脑的复杂性;由最后一段中“例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的说明方法,从全文看,这种方法没被采用。故选D。 21. C[解析]“备受”,受尽了;“承受”,接受,禁得起。“格局”,结构和格式;“局势”,情势,情况。“协同”,协助和配合;“协调”,配合适当。“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聚集,积聚。故选C。 22. D[解析]第一个空前后不是转折关系,所以不用“然而”,也不是承认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所以也不能用“固然”。第二个空前承认“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的决定作用,后用“不仅仅”构成转折,所以用转折连词,“这”是单音节词,用“但”比“然而”更协调。第三个空与第二个空后的内容并列,所以用“也”,第四个空所呼应的是前边两个“不仅仅”,用“而”构成并列。最后一个空与前边的“只有”呼应,用“才能”。 23. C[解析] A项显然与文意不符。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B、D项与文意不符,故应排除。正确答案为C。 24. C[解析]“狙击”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阻击”以防御手段防止(敌人)攻击;“传诵”指传布诵读;“传颂”指传布颂扬;“樊篱”比喻对事物的限制;“藩篱”指篱笆,比喻门户屏障;“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既而”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25. A[解析]由文中几个关键性字眼:“与……相比”、“远不如”、“仍”可知正确答案为A。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26. D[解析] 该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 故空缺处应为11+2+59+165=237。所以答案选D项。 27. D[解析] 该数列可转化为:2/13,4/9,6/22,8/31,10/53。其规律为:分子为等差数列,分母为和数列。由此判断,空缺处应为(10+2/31+53)=12/84=1/7。所以答案选D项。 28. D[解析] 该数列为幂数列的变式。1=(-1)3+2,3=13+2,29=33+2,故空缺处应为293+2=24391。所以答案选D项。 29. D[解析] 该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变式。后项减去前项得一等比数列:2,4,8,16。故空缺处应为16×2+31=63。所以答案选D项。 30. A[解析] 该数列为数字分段组合数列,每两项为一组,其和构成等比数列。由此判断,空缺处应为16-10=6。所以答案选A项。 二、数学运算 31. D[解析] 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人)。 32. C[解析] 吃第1粒糖,只有1种吃法,当吃第2粒糖时,可以与第1粒糖同一天吃,也可以在吃第1粒糖的后一天吃,有2种吃法。这样,假设第n粒糖有an种吃法,那么n+1粒糖的全部吃法也可以分成这样两种情况:(1)第n+1粒与第n粒糖同一天吃掉,有an种吃法;(2)第n+1粒在第n粒糖的后一天吃掉,这也与第n粒糖的吃法相同,也有an种吃法,所以第n+1粒糖共有2an种吃法。 第n粒糖共有的吃法 11 221 322 423 524 ………………………… 1029 所以10粒糖共有29=512种不同的吃法。 33.C[解析] 两车相遇需要1÷(1/10+1/15)小时,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走(1/10-1/15),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走(1/10-1/15)×[1÷(1/10+1/15)],与60×2=120(千米)相对应,所以甲、乙两城相距60×2÷{(1/10-1/15)×[1÷(1/10+1/15)]}=600(千米)。 34. B[解析] 铅笔数是钢笔的3倍,圆珠笔数是钢笔的2倍,因此这三种笔支数的和是钢笔数的6倍。 (17+23+33+36+8+42+49+51)除以6余1,所以水彩笔的支数除以6余1,在上述8盒的支数中,只有49除以6余1,因此水彩笔共有49支。 35.A[解析] 由题意可得,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5×9+45×11)÷(9+11)=36(岁)。 36. B[解析] 设兔子跑9步长为1单位,在同时间内猎犬跑1(1/5)个单位,兔犬相距9米,猎犬追上兔子用{9/〔1(1/5)-1〕}个单位时间。此时猎犬跑的距离为:{9/〔1(1/5)-1〕}×1(1/5)=54(米)。 37. C[解析] 设甲班有x人,乙班有y人,由题意可得: 故x=107,y=96。 所以两班共有107+96=203(人)。 38. A[解析] 设卖出x千克,则(120-x)=4(90-x),故x=80。所以两桶共剩(120-80)+(90-80)=50(千克)。 39. B[解析] 把条件适当进行转换:若每船坐4人,正好;若每船坐3人,则多9人。设船数为x,则可得:4x=3x+9,故x=9。 40. C[解析]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从甲地到乙地的下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路。把从乙地返回甲地的路,设想为从乙地到丙地的路时,显然,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等于甲、乙地路程的2倍,且其中恰有一半为上坡路,另一半是下坡路,汽车从甲地到丙地耗时为9+7(1/2)=16(1/2)(小时),由于每千米上坡路耗时1/20小时,每千米下坡路耗时1/35小时,又因为从甲地到丙地中,上坡路等于下坡路,故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等于:16(1/2)÷(1/20+1/35)=210(千米)。 41. B[解析] 由题意知,新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23+32),而分子与分母之比是2∶3,因此: 分子=(100+23+32)×2/(2+3)=62, 分母=(100+23+32)×3/(2+3)=93, 则原来的分数是(62-23/93-32)=39/61,故正确答案为B。 42. B[解析] 笼子中,平均每两只动物有5条腿。也就是说,平均每4只动物有10只腿。用简单的试凑法可以知道,1只兔子和3只鸡恰好是10只腿。所以鸡和兔子的数量比为3∶1。 43. A[解析]设信封有x,则信纸有(x+50)。由题意可得:(x-50)×3=x+50,故x=100,所以信封与信纸之和为100+(100+50)=250。 44. A[解析]在甲车第1次追上乙车的那一时刻,甲车的速度成为:160×(1-1/3)=160×2/3;乙车的速度成为:20×(1+1/3)=20×4/3。速度比变为原来的一半,原来速度比是160/20=8,所以在第3次甲追上乙时,两车速度相等。 甲第一次追上乙,用210÷(160-20)= 3/2(小时), 第二次追上乙,用210÷(160×2/3-20×4/3)=21/8 (小时), 第三次追上乙,用210÷(160×2/3×2/3-20×4/3×4/3)=189/32(小时), 从而甲车行驶了3/2×160+21/8×320/3+189/32×640/9=940(千米), 乙车行驶了3/2×20+21/8×80/3+189/32×320/9=310(千米),故两车共行驶940+310=1250(千米)。 45. D[解析]设老李带的钱为“1”,则三种水果的单价分别是1/4,1/6,1/12。1/4+1/6+1/12=1/2,1÷1/2=2(千克)。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46. A[解析] 此题各图形均是由直线构成的,第一、二个图形的直线条数相加等于第三个图形的直线条数,第二、三个图形直线条数图相加等于第四个图形的直线条数。因此第五个图形的直线条数应为第三、四个图形直线条数的相加,即为21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7. A[解析] 本题各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以第三个图形为中心对称,第一至第四个图形阴影面积分别为1/4圆面积、1/4圆面积+1/4正方形面积,1/2圆面积、1/4圆面积+1/4正方形面积,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阴影面积应为1/4圆面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8. C[解析] 已知图形都是由相同元素构成的,依此规律,本题正确答案为C。 49. B[解析] 根据已知图形可知,四种元素的重量关系是 > > >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0. A[解析] 这组图中的四个图形均是平面图形,且都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依此规律,本题正确答案为A。 51. A[解析] 前两组图形的规律是连续取出两个相对的小黑点,得到第3个图形。故正确答案为A。 52. B[解析] 图形组成元素轮换规律。第1行出现的元素下面2行中应该分别具有。正确答案为B。 53. A[解析] 下一行图是在上一行图依次逆时针旋转90°、180°而得,故正确答案为A。 54. C[解析] 最右边的图是最左边的图的一半,故正确答案为C。 55. B[解析] 第三行图是在第二行图的基础上翻转而得,故正确答案为B。 二、定义判断 56. B[解析] B项不符合“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条件,所以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57. B[解析] 只有B项符合股份公司的组建情况。 58. D[解析] D项不符合“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这一条件。 59. D[解析] 由定义可知,职务激励法的对象是人才,其方式是及时地提拔重用,其目的是以免打击人才的积极性,由此判断只有D项符合。 60. A[解析] B、C项均缺乏应“债权人申请”这一条件,D项是一种审判程序,答案为A。 61. A[解析] 略 62. B[解析] 此题定义中的关键处在于“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A项中的借款并不符合上述条件,1000元借款应属标的物;C项中起诉与被起诉的关系不能确定是否为民事法律关系,故不选;而D项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63. C[解析] C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行为,符合民事行为无效的条件,故选C项。 91exam .org 64. C[解析] 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价格、产业、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状况”,而C项中消费者的个人口味并不在以上范畴之内。 65. A[解析] 略 三、事件排序 66. C[解析] 略 67. B[解析] 此题讲述国家治理白色垃圾污染的问题。白色垃圾污染日趋严重是总体说明,其原因是采用低成本高污染的处理方法,所以国家采用相关的政策治理,如引进先进的技术,最后逐步解决该问题。 68. D[解析] 此题讲述周日人们集中出行给景点周围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天气好,人们出去踏青,所以造成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园周边交通拥堵,交通部门立即采取办法解决,政府通过该现象告知市民避免交通拥堵的措施——建议乘公共交通出行。 69. B[解析] 此题讲述税收制度改革的问题,(1)是直接原因,(2)是根本原因,所以举行听证会,修正税收制度,最后出现了好的结果。 70. D[解析] 此题讲述当前的商场返券活动,导致出现了新形式黄牛党的问题。由于商场大规模的购物返券,使消费者陷入一个连环消费的陷阱,黄牛党便利用倒券赚取差价,使双方受利。 71. D[解析] 此题讲述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城中村”问题,由于整体规划不科学,一方面是高楼林立,一方面是“三不管”的城中村,所以要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