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5题。
在大学里讲美学,我不太会用到“竞争力”。美可能是一朵花,很难去想象如果我凝视这朵花,跟竞争力有什么关系。
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落花闻。这个季节走过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很可能一个北京的女孩子,也会把它拣起来闻。这是一个美的动作,它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八千年前的艺术品里就有。所以我在大学上美学课不谈竞争力,就谈这朵花。
那时,我在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校园很大,整个大度山都是它的校,校园里到处都是花,每年四月开到满眼缭乱。教室的窗户打开,学生们根本不听我讲课。刚开始我有一点生气,可是我想,我所有的语言加起来其实也比不上一朵花。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决定:“你们既然没办法专心听课,我们就去外面。”他们全体欢呼,坐在花树底下,我问:为什么你觉得花美?有说形状美,有说色彩美,有说花有香味……
把这一切加起来,我们赫然发现:花是一种竞争力。它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植物学家告诉我,花的美是在上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道通常都特別浓郁,因为它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觉。我们经常赞叹花香花美,“香”和“美”这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字,背后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后来我跟学生做实验,我们用布把眼睛蒙起来,用嗅觉判断哪是含笑,哪是百合,哪是栀子,哪是玉兰……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含笑带一点甜香,茉莉的香气淡远……美是什么?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我问学植物的朋友:如果含笑香味和百合一样会怎样?他说:“那它会被淘汰了,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所以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是回来做自己。
11.对“花是一种竟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B.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C.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D.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12.关于“美是回来做自己”,最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人需要自我观照 B.美是生物生存的需要
C.一个美的动作可以跨越千年 D.凸显个性的需求
13.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A.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B.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
C.美在心灵 D.美是天人合一
14.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一说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比较没有意义
B.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无法量化
C.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人的嗅觉难以具体判断
D.毎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各具特色
1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无法从文中看出:
A.作者十分重视美学教育
B.作者将美育与徳育相结合
C.作者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
D.作者将生命体验引入教学
二、逻辑填空。每道题给出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请你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在横线处,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完整、准确。
请开始答题:
16.商品丰富了,产能过剩了,这本身并不完全是坏事。 适度的过剩才能有企业的竞争。 都是短缺的话,企业就没有了发展动力。 产能严重过剩是值得警惕的,因为这样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A.只有 因此 不过 B.只有 否则 因此
C.没有 如果 而且 D.只有 如果 但
17.远东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啤酒厂里,有一台电机默默运转带动生产,一瓶瓶的啤洒鱼贯产出。转眼109年已逝,这台老电机虽已停运,但仍 的置于原地,成为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讲述着它与青岛啤酒跨越一个世纪的 。在博物馆里,有时能看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傅,将这台电机细细摩挲, 许久。他正是前来探望“老友”的李师傅。
A.浓香 黯然 情意 注视 B.纯香 岸然 缘分 凝视
C.醇香 安然 情谊 凝望 D.浓香 安然 情缘 凝视
18.建筑物生命过短,浪费社会资源,产生建筑垃圾,构成环境威胁。我们除了要谴责豆腐渣工程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 了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A.显现 B.凸显
C.凸现 D.突现
19.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 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广西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 来比赛机智才能。
③我在山间溪水中沐浴,在溪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溪水 催我入眠。
④不过,历史总有一面会被 ,消失于黑暗。
A.一霎间 譬喻 潺潺 抹去 B.刹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C.刹时 譬喻 滔滔 抹去 D.瞬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20.—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们生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 、转嫁危机 的做法,既不 也难持久。
A.嫁祸于人 害人害己 可能 B.兄弟阋墙 损人利己 团结
C.以邻为壑 害人害己 安全 D.以邻为壑 损人利己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