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这一说法,排除C;第二空,与后文“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但历史真实却是…”相照应可知,第二个空应填入表示“矛盾”含义的词语,故选“悖论”。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实词填空 [公务员考试真题]
13、正确答案是D,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5821次,正确率为70.98%,易错项为B
解析根据文段语境可知,由“因此……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古埃及的农民并没有把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因此“揭示”、“遵循”不符合句意,排除A、B,“学习”一般用于学习已知事物,“摸索”则用于未知事物,第二个空根据文段语境,选择“摸索”,更符合句意,故答案为D选项。
考点实词填空
14、正确答案是B,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7358次,正确率为87.66%,易错项为A
解析第一空考查成语含义,“无庸讳言”指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理所当然”指按道理应当这样。很明显这两个成语与语境不相符,排除之;“自始至终”指从开始到末了。文段中“无论他们抛出了多少关乎人文、情怀、精神的词藻”可知“他们开始跟末了不同”,排除之。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混搭填空
15、正确答案是B,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7535次,正确率为46.89%,易错项为C
解析先看第一空,“严格”与“调查”搭配不当,排除D;“实地”的意思是“在事情发生或出现的地方”,不适用于研发保健品之前所要做的营养素缺乏状况调查,排除A。再看第二空,与“并不知道那种营养素是大家普遍缺乏的”相照应,填入“浪费”更贴切,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实词填空
16、正确答案是B,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620次,正确率为85.74%,易错项为A
解析文段前文交代甲骨文是最古老的、自成体系的文字。第一空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应当和自成体系相对应。用“规范”、“成熟”、“完善”均可以,排除“完美”,第二空,前文提示信息,在它们与甲骨文之间,进一步锁定答案为“过渡”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实词填空
17、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769次,正确率为91.11%,易错项为A
解析第一空:契合,是指相互符合。协调,指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融合,性质不同的事物可以完美的结合成一体。匹配,一般指配合或搭配。第二空,“便”表示顺承关系。粉墨登场,谓妆化好了,上台演戏。比喻人们开始在社会上、政坛上等活动起来(含贬义)。情感色彩不符合,排除。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此处不合语境。排除。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大行其道,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由题意可知,“中国特供版”是顺应市场和实际情况而产生的。还没有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混搭填空
18、正确答案是A,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4479次,正确率为91.94%,易错项为B
解析先看第一个空,“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填“支离破碎”和“元气大伤”不能搭配。面目全非,谓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体无完肤指①形容浑身受伤②形容将某事物或现象的程度完全体现出来,没有一点剩余。此处面目全非更合适。第二个空,从“我们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可知,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更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混搭填空
19、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589次,正确率为71.95%,易错项为A
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含义,“要点”一般是用来形容文字性材料或说话,“基点”强调基础,一般用于金融方面,债券和票据利率改变量的度量单位。用来形容“核能开发”不恰当,排除BD两项;第二空考查近义词辨析,“疑虑”指迷惑,不理解,怀疑,不相信,“忧虑”指忧愁思虑,忧愁担心,“日本核事故”所引起的应该是忧虑担心,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实词填空
20、正确答案是B,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866次,正确率为88.20%,易错项为A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横线后的句子是对横线处词语的解释,根据后文提示性词语“均”、“也”表明烟草界和控烟界虽然在过招,但在关注的对象方面却是一致的。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成语填空
21、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7325次,正确率为81.58%,易错项为D
解析由选项入手,①、④句中,根据首尾句原则,①中出现代词“这些”,不适合做首句,由此确定首句为④,排除A、B。根据内容一致原则,④句中的主语是游牧民族,②句中的主语是游牧民族,两者衔接得更加自然。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语句排序
22、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4106次,正确率为74.67%,易错项为D
解析浏览题干,我们发现⑥句中提到的“茶便是后者之一”,标明第⑥句之前的句子中应出现两者,所以⑥在③之后。再根据内容一致原则,①句提到了茶跟伦敦地区人民的关系,显然是由⑥句引出的,故①接⑥之后,综合,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语句排序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3、正确答案是A,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540次,正确率为69.86%,易错项为B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前两句话介绍了CPI的定义和作用,属于背景铺垫。由关联词“不仅”“更重要的是”“故而”可知,最后一句话的最后一分句是文段的重点,主要说明了,食品价格波动成为中国研究通货膨胀的重中之重的原因,A项最为全面准确。
B项错误,文段只说了关注食品价格波动,并未提及“控制”;C项对食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属于背景铺垫部分,不是重点;D项文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延伸过度。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表面主旨题
24、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464次,正确率为49.26%,易错项为D
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前半部分,通过中国传统观念和中国传统学术中雕塑的地位,说明历史上对石雕作品的不重视。紧接着述说当今石雕亦未受重视的原因。“因此”因果关联词引出文段主旨即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不受重视,让人遗憾。
第二步,选择与主旨含义相同的选项 [公务员考试真题]
C项,“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是对原文因果关系文段的凝练概括,为正确选项。A项为无中生有,B项未抓住文段重点,文段重点并非谈雕塑艺术家的心态而是分析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D项亦非文段重点内容。故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表面主旨题
25、正确答案是B,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515次,正确率为52.92%,易错项为C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描述的主体是语言和权力,权力是因,语言使用是果。具体介绍了语言的使用受到权力分配的影响。无论是帝国、殖民国家、殖民地,语言的使用都反映了权力的分配,语言也随着权力的变化而变化。
B项是对因果关系主旨的概括,政治权力是因,语言使用是果。A项延伸错误,从文段中只能得知殖民地独立之后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而不是本土语言是独立的标志;C项无法从文段中得到,根据文段描述,帝国语言在殖民统治期间仍然是强力的、持续的,独立之后改变语言是为了摆脱殖民的阴影,无法得到权力推行语言的持续性如何;D项是不重要内容,文段并不想强调殖民统治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隐含主旨题
26、正确答案是B,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5707次,正确率为96.04%,易错项为C
解析第一句引出城墙的防御功能。第二、三句描述蒙古人的攻城历史,通过攻城战术和火器的运用使得许多固若金汤的城池被摧毁,从而城墙的作用渐渐消失。第三句后半句即为主旨句,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第二步,分析选项找到答案
第三句后半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的是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城墙是如何逐渐消失的。选项B是原文主旨的同义替换。A项蒙古兵团征服欧洲并不是文段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城墙作用的消失,所以城墙这个主体对象必须抓准。同理可知,C项与D项亦非文段论述重点也就很好理解了。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隐含主旨题
27、正确答案是D,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311次,正确率为55.44%,易错项为A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前三句话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引出了为排放买单的话题。关联词“但”表转折意,说明文段后半部分更为重要。后半段将买单问题转变为分配问题,最后将各国对减排做出的承诺与价格标签挂钩,适当延伸可以推知,关于减排谈判各国相持不下的原因就是价格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问题。D项的表述最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延伸过度,文段中关于减排的问题并未得出结论;B项减排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C项表述正确,但并非文段重点。
考点隐含主旨题
28、正确答案是A,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392次,正确率为66.99%,易错项为B
解析第一步,读文段判断每句话的主要内容
文段第一句通过杂志和电视节目对比,引出阅读杂志和看电视两种不同状态。第二、三句分析这两种不同状态,即阅读文本时仍可津津有味地读它,而看电视遇到不同观点则直接换台,不会进行反思,来说明书面记录更容易辨别差别。整个文段为承接类的分述文段。
第二步,总结文段的主旨
文段通过描述文本阅读和观看电视两种行为,比较分析后想表明文本比电视节目更易引人思考。A选项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即为此含义。C选项只是对电视方面的描述,不是文段核心重点。B、D选项无法从文段中得知,属于无中生有的干扰项。所以本题答案为A。
考点隐含主旨题
29、正确答案是D,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4602次,正确率为48.98%,易错项为B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得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前四句阐述了人类优势基因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的原理,最后一句隐含了主旨,通过“虽然”“但是”“却”“而”四个关联词,解释了前文所述的优势基因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和没有被淘汰的原因。D项最为准确地复述了这一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ABC三项表述正确,但均不是文段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故排除。
考点隐含主旨题
30、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4154次,正确率为44.44%,易错项为A
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先讲述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第一句引出论述话题,第二句说明商标应该具有内涵美,第三句说明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的不可取,第四句通过对策关联词“需要”提出要将商品的内涵和形象融合。第四句即为文段的主旨句。
第二步,分析选项找到答案
由主旨句可知,C项是文段的主旨概括,A项企业的独特属性并非文段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商标的内涵与形象融合统一,B项所述亦非文段重点,D项“最基本的要求”在原文没有提及。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隐含主旨题
31、正确答案是C,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6407次,正确率为88.97%,易错项为D
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
文段从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到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描述的是背景信息。由转折关联词“但”可知,其后为文段强调重点。即目前亚洲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尚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
第二步,在主旨句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意图选项要对问题予以解决,即从当前经济状况和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的可能两个方面强调亚洲需要警惕债务危机。选项C即为答案。A、C文段无说明。D选项的超低息贷款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讲的是债务。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隐含主旨题
32、正确答案是D,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5590次,正确率为63.90%,易错项为C
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
文段只由一句话组成,从人类诞生—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论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转变。从而提出问题:人类无尽索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