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b]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86.第2段[a]处应填入的连词是( )。
A.继而 B.但是 C.一时间 D.于是
87.文中最末段[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阻击 B.阻挡 C.阻止 D.遏制
88.对第3段中“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一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中国的生产优势对美国工业的影响之大
B.讽刺美国政府夸大其词,借此耸人听闻
C.说明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D.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发展构成威胁
89.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
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9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如果要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只有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产品及其技术的管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9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2~97题。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对这个问题,国内经济界人士认识不大一致,而且标准也不完全一样。①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业已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
当前的经济加速增长,是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加强了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入了WTO,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已逐渐理顺,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投资,投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2002年的投资增长率为17.4%,2003年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31.1%,其中集体投资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4.1%,利用外资增长44.1%。这必将为下半年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打下牢固基础。特别是国债的扩大发行和民间投资的增加,更为建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到2002年底,中国已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带动银行信贷和其他资金形成了3万多亿元投资规模,2003年又发行1400亿国债,这对新建重大工程、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供给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③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独占鳌头。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229.8亿美元,实际使用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第二季度由于一些跨国公司推迟或取消了原定的来华商谈项目计划,使引资规模有所减少,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正如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基本吸引力——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未变。④因此,“非典”一经缓解,外资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将是国际资本的长久投资热土。初步预测,2003年实际引资总额将接近60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已出现了过热的迹象。第一,投资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多。第二,金融信贷膨胀。第三,有的产业发展过快,冶金、汽车、化工、建材等行业都出现了投资建厂、扩大规模的热潮。连效率低下的小厂也重新大扩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加以防范。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科技、中介机构要加强论证工作。尤其是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目前特别“红火”的产业和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竞争要进行更多的分析和预测,对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也要有清醒的估计,不能盲目地扩大生产建设规模,否则在三年后将会出现产品的大量过剩和效益的大幅下降,很多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迫破产或被国内外强势企业兼并。
92.文中各段划线处有语病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3.对我国当前经济加速增长的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多年来坚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B.加入了WTO理顺了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
C.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
D.经济发展实现了“软着陆”,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94.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的条件的一项是( )。
A.中国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良好机遇
B.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国际投资能在中国寻找到广阔空间
C.中国近几年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投资增长率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兴趣
D.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将给国际投资者带来高的回报
95.对部分行业局部出现过热苗头带来的危害,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出现大量盲目的重复性建设,使投资结构不合理
B.会出现产品过剩、效益下降、某些企业破产或被兼并的后果
C.国家将不能宏观调控,“红火”的产业和企业也无法自我约束
D.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将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预测
96.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科技和中介机构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工作,企业就可放手大干
B.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蔓延,没有影响外资在中国的投入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C.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个体经济投资
D.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除了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有所了解外,还必须清醒估计本产业在技术和资源上是否会对发展产生约束
9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部分行业经济过热,应当引起重视
B.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资金将不断地投向中国
C.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我们应当剖析发展背后的问题
D.近年来,国内投资额不断快速增长
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8~104题。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囿。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通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通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a],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发展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98.第3段[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论证分析 B.批判继承 C.舍弃 D.弘扬
99.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符合现代的科学观
B.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证明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科学
D.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不能用来证明其他现象
100.对于“普通和谐”的“普通”的现代解释应该是( )。
A.时空两无限 B.平凡的
C.正常的,非畸形 D.通常,一般
101.作者认为“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原因是( )。
A.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调节矛盾、解决问题
B.现代社会的矛盾已经不同于“内圣外王”时期的社会矛盾
C.只有依靠强大的外部强制力才能解决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D.“内圣外王”是封建思想的残余,我们应当对其批判
102.文章最后一段中“发展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的是( )。
A.“内圣外王之道” B.对传统文化观点扬弃
C.时刻以科学的观点武装头脑 D.将传统文化观点加以分析形成体系
103.作者使用唐朝的例子是为了( )。
A.说明传统观念“有容乃大”对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B.说明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观点
C.说明历史上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D.说明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10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应当继承(接受)、弘扬(操作),不应当摒弃
B.今天提倡“普通和谐”观念,有助于剔除人在征服自然中的有害因素
C.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科学诠释,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观念
D.加以分析地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于今是有益的
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5~110题。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礼不仅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典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又束缚了文艺的发展。这一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面的批判与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只是某种娱乐工具,就会在现实上造成失误。摒弃理性,提倡感性主义只会导向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化,严肃文艺的[a]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就势所难免了。
传统审美文化提倡美善合一的同时,还提出“反(返)情以和其志”的思想,即提倡将情感升华到高尚的道德境遇。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