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p; [行测真题]
A.荣辱观、诚信
B.核心价值体系、守法
C.荣辱观、守法
D.核心价值体系、诚信
70.2006年10月22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A.60 B.70
C.75 D.80
7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 )是我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A.教育战略 B.改革开放工程
C.发展的观点 D.人才强国战略
72.2006年9月2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 )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他将出任下届日本首相。
A.安信晋三 B.小泉纯一郎 [公务员考试]
C.谷垣祯一 D.麻生太郎
73.奥组委总部设在( )。
A.瑞士洛桑 B.美国华盛顿
C.法国巴黎 D.德国海德堡
74.新华社5月23日受权发布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申论真题]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正确政绩观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5.下面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都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与北宋苏轼同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C.《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都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D.剧本《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是 17世纪法国悲剧作家莫里哀的著作 [申论真题]
二、多项选择题
76.我国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是 ( )。
A.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77.当代政府行为的规范,实质是一个政府全面转型的问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首先要实行政府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包括 ( )。
A.树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
B.树立以民为本的政绩观
C.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群众“上帝”观,权力服务观
D.树立现代政府的理念
78.增进公共组织领导有效性的方法是 ( )。
A.提高领导者素质
B.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公务员考试真题]
C.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D.改进领导方式
79.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主要有 ( )。
A.申请回避权
B.参加法庭调查、辨证论权
C.上诉权(被害人除外)
D.抗诉权
80.根据我国继承法,下列哪些财产可以继承?
A.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
B.山林承包权亦或企业租赁权
C.租赁企业应得的个人收益
D.股份制企业中的股权
8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领域”包括( )。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领馆
D.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82.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十一五”规划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在“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共有412万中国公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这些意见被充分吸纳到规划的编制之中。公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是公民在行使( )。
A.基本的政治权利
B.监督权
C.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D.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83.2006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说,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提出两大战略构想。这两大战略构想是( )。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节约型社会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的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85.2006年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峰会再次确认,中非应建立和发展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下列选项中,对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平等互信
B.经济上合作共赢
C.文化上交流互鉴
D.科技上相互支持
第四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因为美感体验是非反思的、不自觉的,美感体验的关键是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86.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完全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87.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