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8年北京应届行测真题及答案(九)
2016-12-01 09:34: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排除。如果“消费大量天然气的工业用户可以很快且便宜地转换到使用石油这种替代品”,石油价格将直接影响天然气的销量和价格,所以
B选项正确。

35.【答案】B。解析:利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题。甲和丙说的话是矛盾的,乙和丙之间必有个说的是真的,根据“只有一句是真的”推出乙说的必为假,则乙会游泳,再根据

只有一个会游泳”,所以答案选B       [公务员考试]

没有说明内战是否减少,不能有力地削弱题干结论;B选项与题干无关,C支持了题干结论。如果D项为真,则说明世界范围内战争呈减少趋势,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关于“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的结论。

36.【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削弱型试题。A选项只能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减少,

37.【答案】C。解析:由题干推出工人对工作的不满意产生于工作环境、工资本身以及工人对工作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故Ⅰ、Ⅱ不正确,排除选项ABD

38.【答案】B。解析:根据条件一和条件二,I肯定成立。根据条件一、二、四,如果汽车属于老爷车,时速不一定能超得过60公里,所以II肯定成立。选项III不一定成立,汽车时速超过60公里,也可能是在夜里的城市干道上(也不塞车),对日期也没有限制。所以答案选择B

3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第二句“只有购买了独栋别墅的业主才可以同时享受物业提供的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推出“购买了独栋别墅”是同时享受“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的必要条件,Ⅰ不一定为真,只有李先生同时享受“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 ,Ⅱ才可以为真,故排除ABD。根据“元大公司开发的楼盘中所有户型都是400平方米以上”和“李先生从元大公司购房”推出Ⅲ,所以正确答案是C

40.【答案】D。解析:ABC三个选项的解释都不能说明菜价提高与员工切身利益之间有关联,只有D选项的解释最合理。尽管菜价上涨,但这“并不能解决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下降问题”,店主降低员工工资,触及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陆续辞职。

41.【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房屋购买程序。只有“签订买卖协议”后才能“按协议交纳房款”,故⑤发生在③之后,排除AB如购买经济适用房,要先“提出购房申请”,在通过购房资格审查之后,才可以签订买卖协议。比较CD选项,C选项更符合事件逻辑顺序。

42.【答案】A。解析:本题描述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根据④和⑤判断李某酒后驾车撞的行人是张某,结合选项分析②⑤做为事件起因更符合逻辑,而④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结尾,故选择A

43.【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发射间谍卫星,并分析利用卫星传输的资料的过程。③应该是逻辑起点,排除ABD,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44.【答案】A。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品种引进试种,并进行改良的过程。①④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④引进国外稀有水果品种→⑤试种失败①本地改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45.【答案】B。解析:⑤进行蹲点拍摄和③得到珍贵照片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先后事件,④应该发生在①之后,排除AD;比较选项B和选项C,①作为逻辑起点更合理,故选B

方式④无偿取得⑤财产所有权

46.【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点可分解为:①基于公共需要②根据法律法规③强制

    收取罚款并不是基于公共需要,行政机关收取罚款实际上是一种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罚。其他三项都属于行政征收。

47.【答案】B。解析:这道题对稍有点法律常识的考生来说应该十分简单。但是定义判断这种题型是不会考查具体的专业知识的。考生只要抓住所给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A项只要注意“虽不构成犯罪”即可知肯定不属于逮捕。C项只要抓住“在一经济纠纷案的开庭审理中”和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即可,法院采取的行为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D项就更为容易了,注意“村干部”,其不属于题干中所要求的主体。

本题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被告人”,被告与被告人所属的法律范畴不同,因而所指的对象也就不同。被告属于民事、经济或行政诉讼的范畴,是指被提起民事、经济或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它的对称是原告。而被告人属于刑事诉讼的范畴,是指被指控有犯罪行为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A项只要注意“虽不构成犯罪”即可知肯定不属于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3)有逮捕必要。也就是说,不逮捕或者采取其他较缓和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因而有逮捕必要。

    在侦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决定或批准逮捕;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有权依法决定逮捕。逮捕的执行权由公安机关行使。

48.【答案】B。解析:想要排除A项,需要了解什么是遗嘱。遗嘱是行为人在去世前安排其去世后有关事宜的法律行为。A项显然不符合“活着的时候”这一条件。C项只是说“让孙子在自己的房子里结婚”,并未说明房子的所有权归孙子所有,如果再教条一些,题干中说的是“钱”,对其狭义理解只能为货币,即便是广义理解为可以变为“钱”的财产和财产所有权,C项也不符合要求。D项所述的情况是由于李先生的失踪引起了继承关系。这是法定事由引起的财产权的变化,不符合“施赠人自己决定”这一条件。

49.【答案】D。解析:如果把题干稍微翻译一下,这道题就会显得稍微容易一些。“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自己作出了某一行为,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使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化。A项中由于卖方暂时缺货,卖方要解除合同,合同是否能够解除,肯定还需要买方的同意。B项中承租人要求降低租金,是不可能仅凭承租人的要求就当然能降低租金的,还需要出租方同意。C项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D项就不同于前三项。债权人单方主动免除债务人的债务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之为债务的免除,债权人的这一权利被称为“免除权”。行使对债务人有利的免除权,肯定是不需要债务人同意的,因为这是有损于债权人的利益的行为。只要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了这种表示,

双方的债务关系就已经消灭。这也是民法中的当事人处分权的一种体现。

50.【答案】C。解析:“围海造田”不符合“向水域索取实物”这一条件,其目的是发展“畜产饲料供应”,是与“蓝色革命”背道而驰的做法。

51.【答案】D。解析:D项中,计算机网络并不是赵某的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赵某只是在网上与刘某交流。赵某实际实施的是强奸罪,攻击对象为刘某,不存在犯罪工具。A项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以牟利为目的,实施传播淫秽^色 情信息的犯罪行为。B项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行为。C项同样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其实施的是盗窃行为,窃取的是虚拟财产。

52.【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只有两个,就是“目标指导”和“认识基础”。B项和C项很容易排除,司机事前是不可能对车辆追尾的发生有任何认识的,完全是种意外。C项中,小刚“一怒之下拿起杯子朝同学砸了过去”,这种攻击行为是不具有达到目的的性质的。可能考生更大的困扰是来自A项和D项。A项只符合“目标指导”这一个条件,在遇到歹徒之前是不可能认识到今晚一定会被歹徒抢劫的。本题只有D项符合“目标指导”和“认识基础”这两个条件。小偷在抢包之前就已经有了谋财的意图,并且其推到老年妇女的攻击行为就是为实现其谋财的目的而为的。

53.【答案】A。解析:B项和D项涉及的都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形象,不符合“事物形象”的要求;C项中的“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不具有概括性特点。只有A项符合所给定义的全部要求。

54.【答案】B。解析:IBM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超大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成功之后申请专利,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完全合法的行为。虽然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但是IBM公司并未采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其他三项都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55.【答案】B。解析:A项表述的是人的主动适应,而并非“被要求如何行动”,C项中小郑的行为恰恰违反了行为规范,着背心和短裤,脚上穿着拖鞋参加好朋友的婚礼是不符合社交礼仪的。D项是处于“为了使大家玩得更开心”的目的而制定了一个游戏规则,并非“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表现”。而C项就是人们希望律师在身处法庭这一特定环境时所应当表现出来的

行为规范。

56.【答案】D。解析:这道题虽然比较简,但是却是紧扣“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热点而设计的。

57.【答案】B。解析:本题设计的很好,以《反垄断法》为背景,考查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与08年国考考查《依法行政纲要》的试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830日通过,自200881日起施行。

回到本题,首先,要清楚题目问的是要解决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这个问题,A项肯定是不能选的,已经有了《反垄断法》以后,关键的是行政机关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司法权不是政府的权利。严格法律监督,提高公众法制意识,在哲学上来说是外因,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说到底,要解决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这个问题,还是要严格依法行政。

58.【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问的是出现“汉语热”现象的根本原因,说到根本原因,就应当归结到物质基础上,所以本题应选D

5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人所得税法》中免税范围这个知识点,在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考查得十分频繁。《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行测真题]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公务员考试真题]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60.【答案】C。解析:一年中升旗最早的一天也就是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就是夏至日,夏至日当天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则是一年中日出时间最晚的一天,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立春和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与夏至日和冬至日同属一类的概念则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在这两天,昼夜等长。

61.【答案】B。解析: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简言之,排他性是指一件商品我用了别人就不能再用,我吃了一口苹果别人就不可能再吃我吃的这口;竞争性是指我用了一件商品别人就会少用一件,我吃了一个苹果其他人可以吃的苹果就少了一个。显然,诸如城市道路、路灯、公共广场与绿地,都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路灯照亮了我回家的路,并不妨碍照亮我邻居回家的路;我得到了路灯照亮道路的好处,也并没有减少我的邻居得到相同益处的机会。

62.【答案】A。解析:本题选自于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是其中的第24题,考查的是哲学常识。题干的问题是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四个选项都是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要知道这四个方法论的具体含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7年北京行测真题及答案(面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