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语言的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集合名词。像“元叙述”、“主体间性”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其实有一个基本标准我们应当牢记在心: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至于“人民性”、“文学性”、“后殖民主义”等集合名词,那简直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抓到个子矮的要放在长的床上,直到将其拉死;抓到个子高的要放在短床上,直到将其砍死。这类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以牺牲多样性为代价而追求理论表述上的单纯和清一色。在我们的问题史上,像贸然断言“某某风格”之类的集合名词已经使我们的前辈大失面子。狄德罗曾有一篇文章被人以“风格不像他的”为理由从他的全集中删去,但在他的原稿被发现后,这篇文章又被重新收入他的全集。凡•米格伦对维米尔的作品一丝不苟地模仿骗过了多少声名显赫的批评家的眼睛。如果不是伪造者的坦白,我们将永远满足于对维米尔风格的高度概括而不会对这个集合名词本身表示怀疑。
另一类伪问题来自学术工业中日益学科化的倾向和对学术发明权的诉求。机械地以一个公式去套一个又一个题目,已成为人文科学研究者的日常工作。然而,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分“学科”和“系”,人文科学的整体性会遭到歪曲。赵孟兆页的诗由古典文学专业的人士来研究,而赵孟兆页的书画则由艺术史专业的去研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知识整体的人文科学,经不起“学科”和“系”的分割。有头脑的研究者 阅读哪部文本都定然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 会将他们带到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 不遭遇学术同行保护主义,那么这种研究一定会有令人振奋的前景。问题在于,以科学发明权的诉求为指归的学术同行保护主义,它的实际危害要比人们所认识的大得多。
11. 下列有关“伪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伪问题指的是那些没有学术价值意义的问题
B. 学术研究中所产生的过剩的问题属于伪问题
C. 伪问题指的就是那些没有个性的问题
D. 伪问题主要来自于学术工业
12. 对文中所引用的事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愈容易被模仿的行话愈没有价值
B. 狄德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
C. 凡•米格伦的例子是对“某某风格”之类的集合名词的讽刺和否定
D. 赵孟兆页的例子说明人文科学中学科化的倾向会破坏人文科学的整体性
13. 对“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对自己仿用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生畏的集合名词感到羞愧
B. 他们的行话被别人模仿得烂熟,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C. 因为他们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类行话,只是会模仿而已
D. 他们为自己理论表述上的单纯和清一色而感到羞愧
14. 文中第三段横线处填入哪一项最恰当?( )
A. 尽管也许只要B. 不论一定只有
C. 不管一定只有D. 不论也许只要
15. 根据原文,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术工业多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术的价值,具有日益学科化倾向及以科学发明权的诉求为指归的特点
B. 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小和受邀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会的次数多少不应是评价一个教授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C. 伪问题仅存在于人文科学中,它将污染学术研究的环境,它的出现意味着纯学术的贬值
D. 人文科学不必生硬地模仿自然科学,因为人文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间存在区别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人脑充满了大量高效的工序,这些工序由1000亿~2000亿个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构成。这些神经元的末端有很多细小的分支,一端称为末梢,另一端称为树突。有些神经细胞拥有8000个末端分支,这些末端分支使得神经细胞能与其他的神经细胞联系。一个标准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的细胞有10万个联系。这样就形成一个有数千万亿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并使得一个神经脉冲有无数个传输的路径。
人脑就是通过这个惊人的微观网络开展它的工作的。每个神经元接收到数千个刺激信号,并立刻决定是中止它还是将信号传给它众多的邻居。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数千亿个不同的传输方向。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根本不同。一个电脑基本上是一维的:它操作一个计算,然后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一种线性的形式。它不能同时操作大量不同的工序,并将它们综合平衡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果,但人脑能有效地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一样地运转。
人脑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简而言之,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或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神经元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的信号本质上是电化学性质的。这意味着,电脉冲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液传播的,神经液是神经元本身所拥有的秘密。存在有几十种不同的神经液,神经元对每种神经液有不同层次的反应。它们不是简单的开或关,而是对接触它们的神经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人脑的复杂性又一次极大地掩饰了它毫不费力的操作。
今天的电脑设计者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他们将许多电脑互联在一起,使它们能同时平行地工作。新墨西哥州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了可能是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它的名字叫TF—1,使用了1024个单独的处理器。困难的不是将它们连起来,而是开发硬件和软件程序使它们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有一些研究者看到了使用硅晶体管智能的困难,他们在特殊的表面上培养神经元以创造一个人造生物网络。
在所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中,最主要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一个词:人脑是“活”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作出反应。例如,人脑可以记住相当于500本百科全书的知识并能立刻将其中的一部分回忆起来。神经学家认为神经元是靠改变它们的分子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但到底它们是怎样改变的仍是一个谜。有一点是清楚的:神经元总是在改变它们的结构和行为,没有两个神经元是一样的。
16. 对文中“神经元”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是人脑进行活动的功能单元
B. 神经元的末端分支和树突与其他的神经细胞相联系才能传递神经脉冲
C.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刺激信号进行选择,并决定是否将其传递给其他的神经细胞
D. 神经元对不同信号的传递,是通过对不同的神经液的不同层次的反应来进行的
17. 对文中画线的“但人脑能有效地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一样地运转”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脑可以同时开展大量的线性形式的计算,就好像有千万台电脑同时进行计算一样
B. 人脑通过它的微观网络系统开展工作,就犹如将千万台电脑联网进行某一项工作
C. 人脑可以同时操作不同的工序,就好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进行不同的工作一样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