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6年广东省广州市行测真题及答案(十二)
2016-12-01 11:2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语,泛指一切生物(多指普通人),与文中语境相符合,其他选项不符合语境。

    11.A[解析]“洛阳纸贵”指作品受人欢迎,求多于供,与文意相符。“沉渣泛起”是贬义,“一掷千金”和“风靡万千”均不是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故本题选A

    12.C[解析]文学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通常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某事物)为范本而塑造出来的,我们称现实生活中的那个人(或事物)为该人物形象的文学原型。所以本题应选C项“原型”。

    13.B[解析]A项“表演”指在演出中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B项“演绎”指比表演更加深入地发挥和展现,或者指注入情感的文字表达;C项“演艺”是名词;D项“展现”不能表达文章所需要的含义。故本题选B

    14.B[解析]根据“有些事不让写的时候就不写”可知,并不是所有想写的东西都能写,故包含了很多无奈,所以选择B项。

    15.D[解析]根据文意,第一个空应为“不仅仅”,AC项“除了”与“是400万字的著怍”搭配不当,排除AC;后两个空应是转折关系,显然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虽然……但是……”,故正确答案为D

  二、阅读理解

    16.C[解析]主旨概括题,最后一句即为文段主旨,C项正确。AB表述片面,D选项属于主观臆断。

    17.C[解析]C项为原文最后一句的原意转换,其他选项都不是文段所表达的内容。

    18.B[解析]①为总起句,后面几句为分别概括说明,所以排除AC;区分BD的关键在于①后面接②还是接⑤,第一句是说世界是不和谐、不安宁的,⑤讲的是世界格局,是对①的进一步说明,而②则是说“人民处于贫困状态”,应与⑦相接,故选择B

    19.C[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故起始句应为③,排除BD,与③衔接最紧密的是⑤,而且⑧与④应该是相接的,故排除A,选择C

    20,D[解析]D选项“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明显不符,与题干矛盾,其他选项均可从文中找出对应说法。

    21.D[解析]A项中果蝇寿命的延长是“在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而非“科学家们”选择的结果;B项因果倒置,原文中谠的是“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C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故D为正确答案。

    22.A[解析]文中画线部分的“事实”指的是“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刭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相对应的就是“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在幼虫阶段”,由此可知,A项应为正确选项。

    23.B[解析]A项错误在于因果不对应。文中说的是“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并不是唯一原因;C项所说“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属于无中生有;D项夸大其词,文段并不能推出“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24.C[解析]题干所提问题可以找到文中对应处,即第二段。AB项文中没有提及,C项是对文章第二段的具体理解,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公务员考试]

    25.C[解析]由文中第三段最后一句“但如果忽略了……社会主体之间的和睦与互助同样无法实现”可知C项说法错误。

    26.D[解析l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文中说“现代法治注重通过国家的公共服务对那些公开破坏公平正义、破坏社会和谐的违法犯罪者给予惩罚。”故D项说法错误。

    27.D[解析]从“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可知,A项中清议起源于明朝的说法错误;“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是用假设的句式来佐证顾炎武对清议的高评价,并非实际地说明朝风俗最坏的地方尚存清议,B项错误;从“晚明清议主要通过议论朝政得失与朝臣品性……”可知,C项说法片面;原文说“当清议风气与这种意气之争结合到一起时,清议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D项是对这一说法的同义替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8.C[解析]原文中谈到清议的意义时,是说清议“对朝廷政事发生一定的监督和影响”,C项说清议能够产生救亡图存的良策,这在文中并无体现,并且,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在那个社会动荡……‘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敌制寇卒无实着”’,C项论述与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反。ABD三项均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应证据。故本题应选C

    29B[解析]“峻门户而重意气”是明代士大夫中的一种风俗,原文说当这种风气与清议结合时,才往往使清议论为党争的工具,也即这种风气是原本就有的,与清议无关。B项中说峻门户重意气是以清议相区别,这在原文中并无体现。

    30.A[解析]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批判的对象是“一批偏狭、迂腐的所谓清议君子”,并没有否定全部的东林党人,A项中说东林党人是“以清议误国之祸首”,这种说法明显有误。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31.D[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2615103,观察其规律发现可将其转化成平方数列的变式,即52+142-132+l22-1,故( )+12+1=5,推出()=3

    32.B[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4.51.50.75,观察发现前一项为后一项的整数倍,即32,故可推测下一个倍数为1,即11.25 -( )=0.75,故( )处为10.5

    33.D[解析]本题的规律是,前两个数字积的2倍加1等于后面一个数,故( )=11×111×2+1= 2443。本题应选D

    34.A[解析]本题的规律是2×15=10×3=6×( ),可推出( )=5

    35.B[解析]本题所给出的数字都能被6除尽,符合规律的只有B项。

    36.B[解析]2=1×212=3×456=7×890=9×10,由此可推测括号处为5×6=30,故本题应选B

    37.B[解析]观察数列可知,36-8×2=208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行测真题及答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