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解析】D,半夜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23时-1时。
5、【解析】B,转弯处的火车轨道,内外两侧钢轨的高低关系为外侧高于内侧,因为火车在转弯时要有一个向内的向心力,所以应该外侧高于内侧。
6、【解析】 A,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7、【解析】A,高速公路比较单调,所以驾驶员最容易出现视觉疲劳。
8、【解析】D,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9、【解析】B,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比上层空气更冷,所以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
10、【解析】D,闰九月,按照阴阳历的说法,指在某年中出现两个九月的意思,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农历9月有29天。
11、【解析】C,“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示是在所有领域和环节中都同时存在,因此使用“贯穿”表示穿过、连通,最为恰当。“穿插”:互相错开,交叉;小说或戏曲中,为了增加情节曲折性和衬托主题而加上的一些次要内容。“贯彻”:指完全地、饱满地将某理论、某计划付诸于实实在在的有效行动。一般后面直接接具体的行动和方案。
12、【解析】 D,“汇聚”和“积聚”都有聚集等意思。但是辨析语素,“积”侧重通过时间来累积;“汇”侧重通过多方面来汇总。语境中出现“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因此使用“汇聚”更为恰当。“庞大”侧重于规模;“磅礴”侧重于气势,因此第二空搭配“力量”使用“磅礴”更为恰当。
13、【解析】B,空格处于“只有… …才… …”的结果句中,因此强调结果而非过程,因此首先排除“修建”和“强化”。搭配“基础”使用“筑牢”更为恰当。
14、【解析】 A,“首次”和“有望”说明立法手段无先例,且已经运用了这种手段,因此“尝试”更为恰当。“试图”往往尝试后并没有真正实行。第二空对应后文的“避免”说明不仅仅是抑制,而是彻底阻止,所以使用“遏止”比“遏制”恰当。
15、【解析】 A,“庄严”指庄重,严肃。“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经常搭配民族和法律。因此第一空填入“尊严”更为恰当。“权威”指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威望”指声誉和名望,因此多搭配人。因此第二空填入“权威”更为恰当。综上所述,A项正确。
16、【解析】C,“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散发”指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对应“竞相”(互相竞争做某事),使用“迸发”更为恰当。“涌动”一般用来形容心情、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涌流”指喷涌流淌。对应第二空前的“充分”和第二空后的“惠及”使用“涌流”更为恰当。综上所述,C项正确。
17、【解析】D,“克制”指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克服”指用意志和力量去战胜、制伏或克制某种情况的发生。因此第一空使用“克服”更为恰当。“恪守”也有“遵守”的含义,但一般“遵守”只搭配规章制度,搭配传统美德和规定,用“恪守”。综上所述,D项正确。
18、【解析】 B,第一空对应“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使用“勇于”更为恰当。“善于”强调擅长;易于”强调容易,因此填入“善于”更为恰当。综上所述B项正确。
19、【解析】D,“指导”侧重指示、教导、指点;“指引”侧重“引导”。第一空是反应一种行为对另一种行为的作用,同时要对应“示范”,因此用“引领”更好。“快马加鞭”强调“快”;“一马当先”强调“先”,因此只有“一马当先”能对应“示范作用”。综上所述D项正确。
20、【解析】A,“根深蒂固”强调基础牢固;不易动摇。“盘根错节”强调事情纷难复杂。文段使用“陈旧观念”说明这种观念已经持续了很久没有改变,所以第一空填入“根深蒂固”更为恰当。同理可知第二空也应该填入强调一直存在的词,因此“习以为常”更为恰当。“错综复杂”强调头绪多,情况复杂。“扑朔迷离”强调不容易看清真相。对应“利益纠结”使用“错综复杂”更为正确。
21、【解析】 A,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段的开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为正向援引,后面又提到了,唯物辩证法认为,也为正向援引,后面运用总结连词“因此”导出了文段的结论,即大局决定了局部,故选A。文段中强调大局与局部的关系。
22、【解析】 D,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首句提出了大数据带来的好处,然后转折论述大数据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需全面概括。A项是其中的对策之一;B项大数据带来的不仅使安全性,还有隐私;C项无中生有,没有强调利大于弊。D项是对对策的全面概括。
23、【解析】 B,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A项曲解文意。文段说需要政府厘清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明确政府的做法来区分。C项保障民生是背景的陈述,并不是处理市场与经济的关系。D项并没有说购买服务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的重要方式,只能说是其中之一的方法。B项是其中改变的措施之一,那么其中之一也可以有效地监管违法行为。
24、【解析】 C,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所以需要我们全面概括。文段分别描述了航天技术给各行业带来的好处,故为C。
25、【解析】A,这是一道结语推断题。并且四个选项的开头都是运用的“可以说”,引出了文段的核心。文段的末尾提到的城市与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含有城市与经济的主体的选项,只有A。故选A。
26、【解析】 C,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本段的文字由“因此”导出了结论,即对科技从业人员新的要求,故选C。D项是文段主旨的陈述,而C项是问题的引申呼吁,故选C。 [公务员考试]
27、【解析】 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绕金鱼展开的,首句介绍了金鱼的来源。第二句介绍了中国古人开始养殖鲫鱼。第三句表述了多姿多彩金鱼的产生。第四句讲述的金鱼传到了欧洲。故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描述的是金鱼的演进过程,故选A。
28、【解析】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首句运用了观点引导词“显示”,给出了文段的观点,即家庭非常整洁,幸福指数比较低。同义替换为A项。第二句原因辅证,第三句列举孩子的例子来论证。故选A。
29、【解析】 A,这是一道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