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发出的都是红外线
B. 它们发出的都是紫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是红外线,电视遥控器发出的紫外线 [行测真题]
D.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电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
111. 我们平常都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以下对微波炉加热食物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具有强烈的热能,从而使食物变热
B.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使食物内部的分子产生剧烈运动而使食物本身发热
C.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使热量从食物外部传递到内部来完成烹调
D. 微波炉利用产生的微波“涡流”直接使食物加热
1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一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经过太阳晒后,被子变柔软、保暖
B. 经过太阳晒后,可以蒸发掉被子里的水分,有利于人体健康
C.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掉被子中的细菌,预防疾病
D.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可以杀掉被子中的细菌,预防疾病
113. 甲和乙共同出资购买一间房屋并出租给丙,房租期间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乙和丙均表示愿意购买,应:
A. 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优先购买 B. 在同等条件下由丙优先购买
C. 在同等条件下由甲决定卖给谁
D. 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丙共同购买,各享有一份份额,形成共有关系
114. 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A. 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 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 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 管理首先需要的是面对复杂的环境做出决策
115.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领导班子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任务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 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下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 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 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例题】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①从早上7∶00 到11∶00 通过入口1 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 580 B. 94 C. 1 374 D. 1 594
②在早上7∶00 到8∶00 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 1 B. 2 C. 3 D. 4
【解答】题①应为8 485-7 111=1 374 ,答案是C;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 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请开始答题:
根据下列文字,回答116-120题:
《2005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90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10949 万人,到2001年,仅为740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到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别有135.7万人、444万人和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26 万人,占总数的7.7%;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925.9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475.3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2%。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15.3% 、50.4% 、34.3%; 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50% ,21% 和29%。
116.2001年国有单位职工总数比1996年减少了多少?
A.3540人 B.5% C.32.3% D.47.8%
117.2003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A.2774.5万人 B.1908.9 万人 C.2194.8 万人 D.3268.7 万人
118.2003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A.2774.5万人 B.1908.9 万人 C.925.9 万人 D.865.6 万人
119.2003年,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A.84.1% B.33.4% C.31.2% D.15.1%
12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在其它产业的人才贡献率。
B.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相适应。 [申论真题]
C.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90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
根据下表回答121-125题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不同时期年均增长情况比较单位:%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单位%

121.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02年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A.40.6 B.39.3 C.2.2 D.-2.2
122.1991-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是:
A.12.5% B.14.7% C.13.7% D.14.5%
123.从1990年至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A.2.6 B.7.1 C.13.7 D.39.7
124.根据上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79-1990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比浙江高3.4个百分点。
B.从1990年至2003年,江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幅为36.6个百分点。
C.到2003年时,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被江苏超过1.3个百分点。
D.从1990年至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一直居全国首位。
125.根据上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落后于江苏。
B.广东第三产业的增速在进入90年代后明显加快。
C.从1978年至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增长率高于广东和江苏。
D.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下图回答126-130题: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情况单位:万人,%

126.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96年至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逐年上升。
B.1996年至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C.1996年至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4 年。
D.1996年至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3 年。
127.1997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1996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A.84.9 B.87.9 C.3.5 D.3
128.根据上图,1996年至2004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
A.1998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3 年 [公务员考试]
129.2000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增长率比1999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A.51.4 B.44.4 C.9 D.7
130.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不断上升,说明贫困人口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