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两瓶啤酒;80mg/100ml,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4瓶啤酒;10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一斤低度白酒或者5瓶啤酒
D. 2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100mg/100ml,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84. 日本“3·11”地震后,日元反常地出现了升值现象,而导致日元升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国际游资进行的炒作。直到日本央行多次注资以及七国集团干预汇市后,日元汇率才趋于稳定。关于日元升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元升值能促使日本经济在震后快速恢复,因为“钱更值钱”了
B. 日元升值是投机现象所致,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日本与国际经济的稳定
C. 日元升值有利于日本扩大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恢复经济 [公务员考试]
D. 日元升值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85. 与活期储蓄相比,利息有一定优越性,但又可以随时支取的人民币储蓄存款是( )。
A. 定期储蓄 B. 零存整取储蓄 C. 教育储蓄 D. 定活两便储蓄
四、图形推理:共5题。每道题包含问题图形和可供选择的四个图形。请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请开始答题:
86.

A B C D
87.

A B C D
88.

A B C D
89.

A B C D
90.

A B C D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针对下列给定资料回答问题,共15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请开始答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91—95题: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91. 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 [行测真题]
A. 566.4万人 B. 708万人 C. 720万人 D. 900万人
92. 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
A. 38.1∶27.8∶34.1 B. 39.6∶27.2∶33.2
C. 44.8∶23.1∶31.4 D. 44.1∶27.8∶28.1
93. 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
A. 6.3% B. 12.6% C. 8% D. 18.1%
94.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
A.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C. 城镇就业人员 D. 乡村就业人员
95.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增加
B.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C. 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
D.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96—100题: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与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单位:美元
位次 |
2005年 |
2009年 |
国家和地区 |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
国家和地区 |
人均国民总收入 |
|
世界 |
7011 |
世界 |
87281 |
1
2
3
4
5
6
7
8
9
10 |
卢森堡
挪威
瑞士
百慕大
冰岛
丹麦
美国
列支敦士登
爱尔兰
瑞典
中国 |
58050
60890
55320
①
48570
48330
43560
①
41140
40910
1740(128) |
摩纳哥
列支敦士登
挪威
卢森堡
海峡群岛
卡塔尔
百慕大
瑞士
丹麦
科威特
中国 |
2039002
1132103
84840
76710
68601
①
①
65430
59060
43930
3650(125) |
注:①无数据,近似排位。括号里的数字为世界排位
2005—2009年中国人均GNI及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96.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 )。
A. 2.1倍 B. 19.1倍 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