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森和诺德豪斯 B.考虑贫富差距和环境因素、家务活动
C. 考虑贫富差距和环境因素 D.考虑环境因素和家务活动
79.投资开放式基金不但会取得较高收益,还能达到合法避税的效果,由于基金获得的股息、红利及企业债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在基金派发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因此,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目前,居民可以投资的开放式基金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以货币基金为例,目前货币基金的年收益虽然降到了2%左右,但考虑不纳税因素,仍然比一年期的税后储蓄收益高0.2个百分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 居民投资开放式基金的种类 B.投资开放式基金收益较高
C. 货币基金应考虑不纳税因素 D. 上市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80.近期,随着中国电力、煤炭等传统能源短缺问题的缓解,石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趋于减弱。据国际能源署今年5月份的估计,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增长预期由原来的15.4%下降到7.1%。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必定在任何时期都导致油价上涨。但从长期看,中国石油的进口需求将振荡上升,而国内的供给能力将缓慢下滑,203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需求可能高达75%以上。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B.石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趋于减弱
C. 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必定在任何时期都导致油价上涨 D.从长期看,中国石油的进口需求将振荡上升
[二]阅读文字材料,按要求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81~85题):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实行名为“高级语音编解码”的计划,目的是利用非声响传感器来取代麦克风。通过探测说话者的神经和肌肉活动将其所说的话“翻译”出来,而不再将声波转换为电波然后还原成声音。目前两套类似的系统正在研制中。
其中一套由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工学院的布朗开发,所使用的传感器被称为“调谐电磁共鸣项圈”。说话人将其戴在脖子上,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传感器可以探测到说话时声带的波动变化。即使背景环境很嘈杂,也能将所说的“话”清晰地传送到对方的耳朵里。
另一套系统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实验室研发。同样是将作为肌电传感器的电极戴在颈部,来探测说话过程中电阻的变化。探测到的数据经处理后确定为相应的单词模式,然后再将单词模式发送至计算机声音合成仪。即使说话人不出声地默诵,系统也能够看穿其心中所想,充当一个理想的“传声筒”。
据悉,布朗已经研制出“调谐电磁共鸣项圈”原型。肌电传感器的原型也将于2008年面世。如果测试成功,这一技术对于执行秘密任务的士兵,处于嘈杂环境中的机组成员或船员或水下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凡。也许有一天,这些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后,我们再也不用在闹市或者公共汽车上对着手机不顾形象地大喊大叫,在图书馆或者电影院也能够“无声”交谈而不至于招来白眼了。不过惟一的缺憾是,听筒里传来的将是计算机合成的模拟声音。
81.“高级语音编解码”传递话语通过:
A. 调谐电磁共鸣项圈和肌电传感器 B.麦克风 C.神经活动 D.肌肉活动
82.“高级语音编解码”传感器感知话语的方式是:
A. 说话时声带的波动变化 B.说话过程中电阻的变化
C.单词模式背景环境 D.说话中的声波变化或电阻变化
83.文中划线部分中的“传声筒”为何用引号:
A.名实不符,非“传声” B.“传声筒”是焦点 C.表示引用 D.表示强调
84.“高级语音编解码”的关键技术是:
A.传递话语不再依赖声波 B.交谈可以只想不说 C.用计算机模拟声音 D.传递话语不需要传感器
85.“高级语音编解码”目前使用情况是:
A.美国军用 B.美国军民都用 C.发达国家者都用 D.尚未使用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资料分析试题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文字、表格、图形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处理,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答案。
一、文字资料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86-90题):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1/3至1/2。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农民增收乏力,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据统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东西部农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多年来,在东部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从人均GDP看,199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0089元、5407元和4217元,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1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根源于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落后,因而实质上还是一个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在农业税方面,中央原来决定,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个别省份降至不超过2%)。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2005年又在粮食价格较低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长近6%,这是1997年以来仅有的两个高增长年份。在医疗方面,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合作医疗保费平均每个农民30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个人分别承担10元)的基础上,中央又增加10元直接补助。在教育方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扩大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费补贴。
8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999年,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大约相当于东部的50%、40%
B.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C.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6%左右徘徊
D.到2005年底,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
87.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多少万人
A.2800 B.3100 C.3200 D.3300
8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于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B.我国财政支农比重偏低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增大
C.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实质上还是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D.1999年,江苏的人均GDP大约是甘肃的12倍
89.200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几
A.21.6 B. 32.1 C. 39.3 D.42.6
90.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
A.逐年下降 B.基本没有变化 C. 呈上升趋势 D.下降趋势明显
二、表格资料
[一]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91~95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是通过其经济绩效、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个要素的排名综合而成的。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年鉴》(2003年、2004年),选择六个国家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如下表:
我国与其它六国国际竞争力及其四要素排名比较
|
中国 |
印度 |
意大利 |
俄罗斯 |
美国 |
日本 |
韩国 |
|
2003 |
2004 |
2003 |
2004 |
2003 |
2004 |
2003 |
2004 |
2003 |
2004 |
2003 |
2004 |
2003 |
2004 |
国际竞争力 |
29 |
24 |
50 |
34 |
41 |
51 |
54 |
50 |
1 |
1 |
25 |
23 |
37 |
35 |
经济绩效 |
3 |
2 |
22 |
12 |
39 |
39 |
52 |
54 |
1 |
1 |
28 |
17 |
40 |
49 |
政府效率 |
22 |
21 |
43 |
33 |
53 |
56 |
52 |
40 |
10 |
10 |
39 |
37 |
37 |
36 |
企业效率 |
46 |
35 |
51 |
22 |
39 |
54 |
56 |
52 |
1 |
1 |
41 |
37 |
45 |
29 |
基础设施 |
41 |
41 |
58 |
57 |
34 |
37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