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的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能力。
A.毕竟 沿用 鉴赏 C.究竟 沿用 鉴别 B.毕竟 采用 鉴别 D.究竟 采用 鉴赏
解析:“毕竟”与“究竟”都是副词,意义上有区别,但也有相近点,都有“终归、到底”意思,只是“毕竟”强调不管别人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重;“究竟”强调不管条件怎样,结果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轻。依据①句文意应选“毕竟”。“沿用”与“采用”都有使用某种方法、法则的意思,只是“沿用”强调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法则等。“采用”则强调合适而用。依据句②文意应选“采用”。“鉴赏”与“鉴别”都有评判某物好坏之意,只是“鉴别”强调对某物作出评判(好坏真假),而“鉴赏”则有欣赏之意,结合词语搭配上考虑,“鉴别”与“能力”搭配合适,因此③句应选“鉴别”。故答案为B项。
1.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甲乙丙丁四对队球赛,每队各打一场.乙只输了一场,丙比乙少胜一场,丁比乙多胜一场.问甲第几名. 甲第四名。
3.深圳四大支柱产业
4.图形题:A C E R T ? 答案:V
5.深圳面临“四个难以为继”
6.发挥创造性,离不开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注重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间的差别。它要求对公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富于挑战性地对待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模式。正如李四光所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求异思维(B )。
A.是对已知的矛盾进行揭示
B.是富有怀疑和批评态度的思维模式
C.是李四光所用过的思维方式
D.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
7.三个代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本,基,源”(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8.B
9,企业发现有些育婚妇女违反计划生育。(想不起来,希望有人来补充)
深圳市2004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部分试题(含答案)
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4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这份题本上做任何记号。
2.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
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每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5.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一、数学推理
1.4 5 7 11 19 ( )
A.27 B.31 C.35 D.41
2.3 4 7 16 ( )
A.23 B.27 C.39 D.43
3.32 27 23 20 18 ()
A.14 B.15 C.16 D.17
4.25 15 10 5 5 ( )
A.10 B.5 C.0 D.-5
5.-2 1 7 16 ( ) 43
A.25 B.28 C.31 D.35,
二、数学运算
6.甲、乙、丙三人买书共花费96元钱,已知丙比甲多花16元,乙比甲多花8元,则甲、乙、丙三人花的钱的比是(的 )
A.3:5:4 B.4:5:6 C.2:3:4 D.3:4:5
7.把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制成两个等周长的圆形铁丝框,铁丝的总长不变,则每个圆铁丝框的面积为()
A.16π B.8π C.8/π D.16/π
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9.12.5*0.76*0.4*8*2.5的值是()
A.7.6 B.8 C.76 D.80
10.3*999+8*99+4*9+8+7的值是()
A.3840 B.3855 C.3866 D.3877
11.一居民楼内只能允许同时使用6台空调。现由8户人家各安装了一台空调,问在一天(24小时)内平均每户(台)最多可使用空调多少小时?
A.16小时 B.18小时 C.20小时 D.22小时
1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问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A.720度 B.600度 C.480度 D.360度
13.百货商场折价出售一商品,以八折出售的价格比原价少15元,问该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A.65元 B.70元 C.75元 D.80元
14.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2米,长是宽的3倍,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A.64平方米 B.56平方米 C.52平方米 D.48平方米
15.1.1^2+1.2^2+1.3^2+1.4^2的值是:
A.5.04 B.5.49 C.6.06 D.6.30
16.两个运输队,第一队有320人,第二队有280人,现因任务变动,要求第二队的人数是第一队人数的2倍,须从第一队抽调多少人到第二队?
A.80人 B.100人 C.120人 D.140人
17.铺设一条自来水管到,甲对单独铺设需8天可以完成,而乙队每天可铺设50米。如果甲、乙两队同时铺设,4天可完成全长的2/3,问这条管道全长是多少米?
A.1000米 B.1100米 C.1200米 D.1300米
18. 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A.272人 B.256人 C.240人 D.225人
19. 一块三角地,在三个边上植树,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156米、186米、234米,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均为6米,三个角上都必须栽一棵树,问共需植树多少棵?
A.90棵 B.93棵 C.96棵 D.99棵
20. 如下图,一个正方形分成了五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36米,问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A.56米 B.60米 C.64米 D.68米,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一、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1-25题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关于基因是否应该申请专利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基因是天然的遗传物质,并非人工产物。有关基因的序列和功能的知识都是科学[a],而不是技术,按惯例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故“基因专利”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严格的说,“专利保护的只是DNA序列的应用,而不是序列本身”。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必竟只有6万到10万个。每有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被国外常常是无偿的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情。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21.在[a]、出恰当的词语是()
A.发现,发明 B.发现,发现 C. 发明,发明 D. 发明,发现
22.在文中四个加点的词中必须修改的是( )
A.授予 B.谴责 C. 伦理 D. 必竟
23.文末四个划线的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 )
A. 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
B. 被国外常常是无偿的掠夺
C. 连当事人也不知情
D. 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4.不属于人们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的原因是( )
A.经济利益 B.基因数量有限
C.伦理观念 D. 基因专利获得认可
2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基因是否应申请专利,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B. “基因专利”目前还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
C. “基因专利”导致人们去抢夺有限的基因
D. 为保护我国的基因资源,我们应参与竞争,
二、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30题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很注意思想情操的把握和修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文人的爱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慎独意识历来都是很强烈的,经过数千年之[a],形成了一种民族的风骨和气度,形成了一种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文天祥这些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历来都是我国知识分子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是我们民族的精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颂。今天我们继承与发扬这种文化传统,仍然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至于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应当加以批评,比如官本位的[c],唯书唯上的[d],因循守旧的[e],不讲卫生、不注重社会公德的生活恶习,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是绊脚石,必须克服和抛弃。特别是[f]——总把自己的缺点、毛病遮掩、包着,不愿去面对和正视,这值得人们注意。为圣者讳,为尊者讳,历代见之于文字的禁忌多得很。我认为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妨碍甚大。
26.[a]处恰当的措辞是( )
A.积累 B.积淀 C.沉积 D.沉淀
27.不适合在{ }处引用的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C. 君子慎其独
D.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
28.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无可厚非 B.不容置喙 C.不可否认 D.毋庸讳言
29.在[c]、[d]、[e]处恰当的措辞是( )
A. 等级观念,教条习气,思维方式
B. 教条习气,等级观念,思维方式
C. 思维方式,等级观念,教条习气
D. 等级观念,思维方式,教条习气
30.[f]处恰当的词语是( )
A.文过饰非 B.讳疾忌医 C.掩耳盗铃 D.巧立名目,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31-35题
千百年来,人们裹在梦幻的柔纱里,忘却尘世的喧嚣,单纯的心灵只愿意接受这一个李白:诗仙、醉圣、谪仙人……不,历史是斑驳的杂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______;“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是______;“长揖万圣君,还归富春山”是______;“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是______。既热中功名,又藐视权位;既超凡,又落俗;既坦荡荡,又常戚戚。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李白。
追根究底,古代的“士”在坚持心中的“道”与应对客观的“势”的矛盾中,只能有四种选择:殉道[a]“势”,修道“势”,泯道[c]“势”, [d]于“道”、“势”之间。多数的“士”并非自觉地选择了最后一中,李白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清醒地认识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他的不幸在于“达”不能“兼济”、“穷”不甘“独善”,[e],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冲突中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