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5年天津市行测真题及解答(七)
2016-12-05 09:02: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10.A        11.B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C           22.C           23.D           24.B

25.D              26.E        27.A          28.A          29.E          30.B         31.C           32.A

33.D             34.D       35.E            36.B            37.B            38.A           39.A           40.C

41.A        42.A       43.C           44.C           45.C           46.D           47.B            48.B

49.B            50.B       51.C           52.D          53.A           54.C        55.A          56.B

57.C            58.B        59.A         60.D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

一、选词填空

1.B[解析]“病症”指症状;“病征”指病的征兆;“干涉”具有贬义色彩;“虽然”表转折;“即使”表示让步。

2.B[解析]“演化”是演进、变化的意思;“充足”指多到能够满足需要;“充分”是指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形势”指事物发展的状况;“态势”指状态和形势;“侧目”指因恐惧而不敢看。

3.A[解析]“确立”较“建立”的肯定程度更强烈;“剥落”较“脱落”与各自的结合物结合程度更紧密;“贯注”强调时间上的连续性;“灌注”强调空间上的充实性。

4.C[解析]“扩大”使范围、规模比原来大;“扩充”指扩大、充实;“邻近”一般指(地理位置)邻接、相近;“临近”指(时间上的)到来、接近。

5.C[解析]根据第二句中的“将”可推断本句应是假设关系,只有C项符合,将C项代入文中,可知符合文意。

二、语句表达

6.D[解析]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生物入侵”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词范畴,而“物种”属于名词,故应选D

7.B[解析]A项成分多余,C项缺少主语,D项动宾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B

8.D[解析]A项语义重复,即“非常”与“至关”重复;B项应为“张洁和王强因上课时说话,被教师叫到办公室去了”;C“志趣发挥”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D

9.C[解析]A项句意前后矛盾;B项“全世界”和“南非和津巴布韦”矛盾; D项应将“曾”改成“将”。

10. D[解析]A项“跟自己‘看不惯’”搭配不当;B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将“的结果”删去;C项中的副词“都”使用错误,应删去。

11. D[解析]A项应将“大加”删去;B项应将“难道”删去; C项语义重复,应将“原始”删去。

12. C[解析]A项句意模糊,应将“超过原计划的30%~45%”改为“比原计划提高了30%~45%”。B项句尾所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意思恰好相反。D项主语不一致。

13. B[解析]A项“关于”改成“对”;C项将“真是难以形容”删去;D项语义重复,将“人员安排”或“科室人员的配置”删去一个。

14. C[解析]A项“210辆消防车放弃休假”搭配不当;B项应将“所”删去;D项应将“关于”变成“对”。

15. C[解析]A项是句式杂糅;B项句意不明;D项修饰词与修饰对象搭配不当。

三、阅读理解

16. C[解析] A项错在“传统美学的哲学思考没有意义”,偷换概念,否定对象扩大化。原文只是说“对美的本质问题作无穷无尽的哲学上的思辨性探讨,没有什么意义”。B项“心理学美学侧重于对审美对象主题及内容的研究”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偏重于主体”,指的是审美者——人。对于D项,原文的意思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概括地给“美”下一个定义,很难准确、全面;而在“美”这个词的具体运用中,“美”的意义并不玄奥,是约定俗成的。文意说的是如何界定美的意义,而不是如何审美。

17. B[解析] 上下文是在论说美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泛淡西方的审美风气。

18. D[解析] 错解指代对象。原文中“这种深入的研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分解性研究,D项理解为“现代西方美学对艺术美一致性的研究是深入的”,与文意不符。

19. D[解析] 哲学所面对的也只是部分问题,不能推出“只能……”的结论。

20. C[解析] 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间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应该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21. D[解析] 应该说AB都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项把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他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画线部分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诠释,前后之间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缺一不可。这样一比较,正确答案则只能是D

22. B[解析] B项所说“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的“其”在这里是指代“太阳”,而在原文中是指日冕层。偷换了概念。

23. A[解析] A项将可能说成了必然。

24. D[解析]不满的对象是“明知应加斥责、诛伐……高明状”,这也就是“对”这个介词所管的对象。

25. C[解析]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的重要性,AB两项只是作为论据来说明这个观点,D项在文中没有涉及,故选C项。

26. C[解析]“面向未来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所决定了的一种内在特征”是该段文字的中心,由“内在特征”可得是在讲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性。

27. B[解析]画线句子包含两个方面:诗人的作品一方面是要记录人类的心灵和同情、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A项观点错误,CD两项观点片面,只有B项包含这两个方面。

28. B[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威尼斯的河多、船多、桥多,“刚朵拉”哪儿都能去,这就是其别致的地方。A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C项在文中没有被提及,D项错误,威尼斯没有汽车,只有水路,故D项包含“陆地交通发达”的观点是错误的。

29. D[解析]该文字主要是说高新技术抗御“灾害”的功能不健全,有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危害性。故“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是指高新技术因抗御“灾害”功能不健全而产生的“危害性”。

30. C[解析]该段文字的中心是高新技术的“绿色化”,即减少公害,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由此判断,只有C项符合。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31. C[解析]其中分子遵循如下规律:(40-48)×2-16,(48-28)×240,(28-4)×248,故空缺项分子为4--10。即空缺项为,选C

32. D[解析]-311-4022-42333-425244-4,故空缺项为55-43121

33. C[解析]

其中12358是加法数列。故空缺项为5+8+42+170225,选C

34. A[解析]从第2项起,前一项的分母作为下一项的分子,下一项的分母为上一项分子与分母之和。

35. B[解析]-113-21023+22533-26643+212353-2,故空缺项为63+2218,选B

二、数学运算

36. D[解析]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人)。

37. C[解析]吃第1粒糖,只有1种吃法,当吃第2粒糖时,可以与第1粒糖同一天吃,也可以在吃第1粒糖的后一天吃,有2种吃法。这样,假设第n粒糖有an种吃法,那么n+1粒糖的全部吃法也可以分成这样两种情况:(1)第n+1粒与第n粒糖同一天吃掉,有an种吃法;(2)第n+1粒在第n粒糖的后一天吃掉,这也与第n粒糖的吃法相同,也有an种吃法,所以第n+1粒糖共有2an种吃法。

n粒糖                              共有的吃法

1                                  &nb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四川行测真题及解答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