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10.A 11.B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C 22.C 23.D 24.B
25.D 26.E 27.A 28.A 29.E 30.B 31.C 32.A
33.D 34.D 35.E 36.B 37.B 38.A 39.A 40.C
41.A 42.A 43.C 44.C 45.C 46.D 47.B 48.B
49.B 50.B 51.C 52.D 53.A 54.C 55.A 56.B
57.C 58.B 59.A 60.D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
一、选词填空
1.B[解析]“病症”指症状;“病征”指病的征兆;“干涉”具有贬义色彩;“虽然”表转折;“即使”表示让步。
2.B[解析]“演化”是演进、变化的意思;“充足”指多到能够满足需要;“充分”是指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形势”指事物发展的状况;“态势”指状态和形势;“侧目”指因恐惧而不敢看。
3.A[解析]“确立”较“建立”的肯定程度更强烈;“剥落”较“脱落”与各自的结合物结合程度更紧密;“贯注”强调时间上的连续性;“灌注”强调空间上的充实性。
4.C[解析]“扩大”使范围、规模比原来大;“扩充”指扩大、充实;“邻近”一般指(地理位置)邻接、相近;“临近”指(时间上的)到来、接近。
5.C[解析]根据第二句中的“将”可推断本句应是假设关系,只有C项符合,将C项代入文中,可知符合文意。
二、语句表达
6.D[解析]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生物入侵”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词范畴,而“物种”属于名词,故应选D。
7.B[解析]A项成分多余,C项缺少主语,D项动宾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B。
8.D[解析]A项语义重复,即“非常”与“至关”重复;B项应为“张洁和王强因上课时说话,被教师叫到办公室去了”;C“志趣发挥”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D。
9.C[解析]A项句意前后矛盾;B项“全世界”和“南非和津巴布韦”矛盾; D项应将“曾”改成“将”。
10. D[解析]A项“跟自己‘看不惯’”搭配不当;B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将“的结果”删去;C项中的副词“都”使用错误,应删去。
11. D[解析]A项应将“大加”删去;B项应将“难道”删去; C项语义重复,应将“原始”删去。
12. C[解析]A项句意模糊,应将“超过原计划的30%~45%”改为“比原计划提高了30%~45%”。B项句尾所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意思恰好相反。D项主语不一致。
13. B[解析]A项“关于”改成“对”;C项将“真是难以形容”删去;D项语义重复,将“人员安排”或“科室人员的配置”删去一个。
14. C[解析]A项“210辆消防车放弃休假”搭配不当;B项应将“所”删去;D项应将“关于”变成“对”。
15. C[解析]A项是句式杂糅;B项句意不明;D项修饰词与修饰对象搭配不当。
三、阅读理解
16. C[解析] A项错在“传统美学的哲学思考没有意义”,偷换概念,否定对象扩大化。原文只是说“对美的本质问题作无穷无尽的哲学上的思辨性探讨,没有什么意义”。B项“心理学美学侧重于对审美对象主题及内容的研究”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偏重于主体”,指的是审美者——人。对于D项,原文的意思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概括地给“美”下一个定义,很难准确、全面;而在“美”这个词的具体运用中,“美”的意义并不玄奥,是约定俗成的。文意说的是如何界定美的意义,而不是如何审美。
17. B[解析] 上下文是在论说美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泛淡西方的审美风气。
18. D[解析] 错解指代对象。原文中“这种深入的研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分解性研究,D项理解为“现代西方美学对艺术美一致性的研究是深入的”,与文意不符。
19. D[解析] 哲学所面对的也只是部分问题,不能推出“只能……”的结论。
20. C[解析] 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间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应该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21. D[解析] 应该说A、B都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项把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他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画线部分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诠释,前后之间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缺一不可。这样一比较,正确答案则只能是D。
22. B[解析] B项所说“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的“其”在这里是指代“太阳”,而在原文中是指日冕层。偷换了概念。
23. A[解析] A项将可能说成了必然。
24. D[解析]不满的对象是“明知应加斥责、诛伐……高明状”,这也就是“对”这个介词所管的对象。
25. C[解析]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的重要性,A、B两项只是作为论据来说明这个观点,D项在文中没有涉及,故选C项。
26. C[解析]“面向未来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所决定了的一种内在特征”是该段文字的中心,由“内在特征”可得是在讲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性。
27. B[解析]画线句子包含两个方面:诗人的作品一方面是要记录人类的心灵和同情、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A项观点错误,C、D两项观点片面,只有B项包含这两个方面。
28. B[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威尼斯的河多、船多、桥多,“刚朵拉”哪儿都能去,这就是其别致的地方。A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C项在文中没有被提及,D项错误,威尼斯没有汽车,只有水路,故D项包含“陆地交通发达”的观点是错误的。
29. D[解析]该文字主要是说高新技术抗御“灾害”的功能不健全,有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危害性。故“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是指高新技术因抗御“灾害”功能不健全而产生的“危害性”。
30. C[解析]该段文字的中心是高新技术的“绿色化”,即减少公害,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由此判断,只有C项符合。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31. C[解析]
其中分子遵循如下规律:(40-48)×2=-16,(48-28)×2=40,(28-4)×2=48,故空缺项分子为4-
=-10。即空缺项为
,选C。
32. D[解析]-3=11-4,0=22-4,23=33-4,252=44-4,故空缺项为55-4=3121。
33. C[解析]
其中1,2,3,5,8是加法数列。故空缺项为5+8+42+170=225,选C。

34. A[解析]从第2项起,前一项的分母作为下一项的分子,下一项的分母为上一项分子与分母之和。
35. B[解析]-1=13-2,10=23+2,25=33-2,66=43+2,123=53-2,故空缺项为63+2=218,选B。
二、数学运算
36. D[解析]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人)。
37. C[解析]吃第1粒糖,只有1种吃法,当吃第2粒糖时,可以与第1粒糖同一天吃,也可以在吃第1粒糖的后一天吃,有2种吃法。这样,假设第n粒糖有an种吃法,那么n+1粒糖的全部吃法也可以分成这样两种情况:(1)第n+1粒与第n粒糖同一天吃掉,有an种吃法;(2)第n+1粒在第n粒糖的后一天吃掉,这也与第n粒糖的吃法相同,也有an种吃法,所以第n+1粒糖共有2an种吃法。
第n粒糖 共有的吃法
1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