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C.是正确的,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D.是错误的,只能在停业整顿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 [公务员考试]
97.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是( )。
A.明知并放任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明知并希望发生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98.在下列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对于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法庭
B.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可以适用独任制
C.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不得进行调解
D.公、检、法机关都有权直接受理刑事案件
99.一方以胁迫、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属于( )
A.有效行为 B.无效行为 C.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D.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00.在字体字号的选用上,公文的正文一般用( )。
A.三号仿宋体字 B.四号宋体字 C.四号楷体字 D.五号黑体字
101.______用以说明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或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 )。
A.尾语 B.版记 C.附注 D.附件
102.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03.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下列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A.山西、云南 B.青海、江西 C.内蒙古、广西 D.四川、湖北
104.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国家科委组织实施了( )。
A.星火计划 B.火炬计划 C.丰收计划 D.燎原计划
105.______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A.量子力学 B.相对论 C.电磁理论 D.原子核物理学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下列图表,完成106-110题
1996—200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106、200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约比1996年年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A、增加了10% B、增加了30% C、减少了10% D、减少了30%
107、2000年至200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同比增加值最大的是: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 年
108、1996年至200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是:
A、1996年 B、1998年 C、2000年 D、2001 年
109、200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与实际利用额的差额约比2000年年增加了:
A、184% % B、136% % C、112% % D、82% %1
100、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约比2002增长了39% %
B、2002 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比2001 1年增加了135.7 7亿美元
C、1996 6年至2003 3年中,1999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额都最少
D、1996年至200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资额呈连续递增态势。
二、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和表格回答111-155题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千元
年份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收入 |
3.463 |
3.654 |
3.814 |
3.948 |
4.254 |
4.582 |
4.940 |
5.431 |
据对全省270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上年增加491元,增长9.9%。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家庭占41.2%。2003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有:
1.名义收入增长速度为1997年以来最快的一年。2003年名义收入增长速度达到9.9%,是过去七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2.收入增加额的81.5%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非农化倾向进一步强化。200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中,工资性收入2613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7.2%;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人均1307元,增加224元,增长20.7%。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对全部纯收人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的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收入人均1029元,增加36元,增长3.7%;非经营性收人人均482元,增加55元,增长16.6%。
3.多数农户收入提高,但收入差距继续扩大。2003年多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低收人家庭比重下降,高收人家庭比重上升,人口的众数由低收入组向高收入组移动。其中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人家庭比重由上年的6.4%下降到5.7%,人均纯收入1500~4000元的次低收人家庭比重由38.3%下降到33.0%,人均纯收入4000-7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比重由35.1%上升到35.4%,人均纯收入7000-10000元次高收人家庭比重由13.1%上升到15.9%,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的高收人家庭比重由7.0%上升到10.0%。高收人家庭的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低收人家庭。
调查中,收入最高的20%家庭人均纯收人为11693元,收入最低的20%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1704元,贫富”两极“收入之比为6.86:1,比上年的6.16:1明显扩大。
111.2002年浙江省农村人均纯收人为 的收人家庭的比重最大。
A.1500元以下 B.1500-4000元 C.4000-7000元 D.7000-10000元
112.1997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比上年增长( )。
A.3.8% B.4.2% C.5.7% D.6.4%
113.200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之和为( )
A.4084元 B.3920元 C.3520元 D.3384元
114.与2002年相比,200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中,增长幅度最小的是( )
A.第一产业收入 B.二、三产业收人
C.工资性收入 D.非经营性收入
1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97年至2003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额与增长幅度都呈逐年上升状态
B.在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中,人均纯收入在1500-4000元的次低收人家庭不足900户
C.2002年,我省农村居民的第一产业收入高于二、三产业收入
D.在这次调查的家庭中。收入前20位的家庭人均纯收人为11693元
三、根据下表回答116--200题

116、2003年浙江省的进出口总额为:
A、614.23亿美元
B、278.33亿美元
C、416.03亿美元
D、559.26亿美元
117、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占当年出口额比重最小的是: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118.上表中“χ”的值约为:( )
A.101.9 B.103.6 C.108.4 D.110.5
119、2000年至2003年,集体企业的进口总额约为私营企业进口总额的:
A、2.2倍
B、2.1倍
C、1.9倍
D、1.8倍
1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与上年相比,2001年至2003年我省进口总值的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Ⅱ、2000年至2003年四年中,初级产品的进口额约大于出口额
Ⅲ、我省四年(2000年2003年)的出口总额的两倍还要多。
Ⅳ、2003年,私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不足全省出口总额的1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Ⅱ和Ⅲ
D、Ⅲ和Ⅳ
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详解
1.B 【解析】文段通过网络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条款进行调查,网民认为此条款不合理多,但是作者并不认同,因为这些网民可能是有车开或者有车坐人占绝大数比例,所以A、C、D项都是可以从文意中得到的,只有B是不能得到的,因为在文段中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此条款是不合理的。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2.A 【解析】根据下文“已无可为”表示的较强的肯定意味,可以知道第一空应该填比较肯定的词语,并非怀疑,所以排除CD;根据“靠小说笔触来说故事……纠缠形式”,这都是小说家做的种种努力,第二空填“其实都难以挽回小说的颓局”比较合适,至于“都将直接加速小说的全面溃败”这在逻辑上说不过去。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3.D 【解析】从段落的意思可以知道政府虽然已经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但是某些领域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监督管理手段才能解决,所以D是正确答案。A、B、C项的对策均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文段所讲的内容。
4. C 【解析】本题用排除法即可快速作答。通过文意和选项可知,AB说的并非题干直接所指,而是主观的认为,所以排除掉;D项把国民发病率等直接与该国社会经济是否平等相联系,说得比较绝对,属以偏概全,所以排除掉。只有C是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5.B 【解析】本文反映出科学理论产生的逻辑顺序,即首先抽象出一模型框架,进行探索后推导出新理论这样的一个逻辑顺序,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6.B 【解析】文段第五句以“可惜”作为弱转折引导词,描述了公益性的营养改善计划无人知晓,未能让大众接受的窘境。根据重点在转折之后这一常识,可以知道铁强化酱油销路不大,不能为大众接受主要是因为此项目无人知晓,缺乏宣传并有效传递给大众,所以本段文字的主旨就是B项所说的,故正确答案为B项。
7.C 【解析】本段文字无论江泽民强调的还是引用孟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在识人用人上要注重依靠群众,从群众的意见来考察了解人,C项是对这一中心的同义替换;ABD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是泛泛之谈,不是本段文字所着重强调的。
8.C 【解析】从文段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所以不少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所以文段主要是为了说明C项的内容。A、B、D项均为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也未提及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更未提到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9.D 【解析】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优先发展”;B项:从题干可以知道并非是要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C项也不是题干内容所反映的主要内涵;本文段主要谈的是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只有D项可以反映这段文字的主旨,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10.C 【解析】文中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二者的定义摆出,目的在于说明二者的区别。A是首重说推理的特征,所以这是片面的;B说的只是一种推理方式,也是片面的;D说的比较主观,并非本段话所反映的本意,只有C是这段文字所真正要说的本意。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11.D 【解析】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涉及“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的根本原因”,应排除;B项属于混淆是非,根据“更好的作品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之中,也是没有办法让第三人知晓利用的”,可知“作者的构思”因无法让他人传播利用而不能受到法律保护,应排除;C项是经过推论后得出的答案,而题目要求的是“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属于文不对题的答案,应排除。文段直接支持了D项的论述,故正确答案为D项。
12.D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文中说“阳光在切割过的根茬上烁烁闪亮”,可知景色并不是苍凉雄浑,裸露着贫瘠的,应排除;B项:车是开在路上,卷起黄土与细流在盘踞的石缝间流动的景致完全不相融,应排除;C项:文中提到山野入秋,庄稼割过,而此季节无论南北都应该秋收完毕,何来绿色的南方,应排除。文段主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