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9年浙江行测真题及解答(八)
2016-12-05 10:46: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即不加管制的市场机制会破坏社会,接着用劳动力的使用情况来举例说明这一破坏的表现,因此
A项符合题意。C项只是无管制市场破坏社会的一个方面。BD两项只是对劳动力的另一种解释。

4【解析】B

5【解析】D

6【解析】D。文段前半部分提出应该实行不抵抗主义,后半部分提出原因。从文中可以知道,所谓的不抵抗主义,其实就是“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也就是说我们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7【解析】D

8【解析】D

9【解析】C。题干首先提出人类是文化动物,行为受先天本能和后天文化、社会的影响,因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接着提出“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然后用语言和网页来举例说明。例子所说明的就是C项的内容。

10【解析】B。题干说明赶路的人,会忽略沿途的风景,从而造成遗憾,因此要改变心态。ACD三项都可以从题干中推出,只有B项错误,把“不应该匆匆赶路”偷换成“不应该追寻远方的目标”。

11【解析】D

12【解析】B文段首先谈的是建筑的特点:建筑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托庇于时空的。接着由生命与建筑可以进入无限与永恒引出建筑美学。由文段中最后一句话“……而这,正是建筑美学所追求的”,可以推测作者接下来将要对建筑美学进行讨论。

13【解析】C

14【解析】AB项“市民卡”和“享受其他各类公共服务”不能搭配。C项“从……为出发点”应该改为“以……为出发点”或“从……出发”。D项“距今100万年前”应该改为“距今100万年”。只有A项正确。

15【解析】B。“斑斑驳驳”指色彩杂乱,这里的树影只能是一种颜色,因此不选斑斑驳驳,排除AC项。由于灯光的作用,葡萄叶会被照的亮度“深深浅浅”,而不会变得“零零碎碎”,因此B符合句意

16【解析】B“闪电”形容“迅疾与快速”,而文段强调的是带来重大影响,即“使一个人脱胎换骨”,可见选“雷击”更合适;由“黄昏时分”可知第二个空应该填“夕阳衰草”。“长亭古道”一般指送别的地方,寄予着惆怅和不舍。

17【解析】D。“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与题干不符。这里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显现它不好的地方,因此选“聪明之害”最为恰当。第二个空在对“为”与“不为”进行对比,在“为而无效”的情况下,不如“无为”,因此选D项。

18【解析】A。清末是中国农耕文化衰落的时候,因此排除BD项。甲午战争是日本对我们的侵略,不能选褒义词“熏陶”,排C项。“式微”泛指事物的衰落,有书面语色彩。“侵凌”指侵犯欺凌。

19【解析】A

20【解析】B。“纯净”指不含杂质,指事物的纯度。“纯粹”指不参杂别的成分。“纯洁”指没有污点,没有私心,常用来形容人。因此,第一个空选“纯粹”。“诱导”指重在引导。“诱发”指重在启发。这里主要是通过故事来启发观众,因此,第二个空选“诱发”。

21【解析】D。“悚然”指害怕的样子。“惘然”指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的样子。“悻然”指怨恨愤怒的样子。“愕然”形容吃惊的样子。很明显,文段需要填入的是吃惊的样子,因此D项符合意。

22【解析】A。首先排除B项,“动人心魄”与“令人”重复。“胆战心惊”形容害怕,不合句意。C项应予以排除。“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这里并没有严重的情况,D项予以排除。“惊心动魄”指使人神魂震惊,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因此A项符合意。

23【解析】D

24【解析】B。“神乎其神”形容非常奇妙神秘。人醒来以后,对梦的感觉应该是“不可思议”更为恰当。“引人入胜”指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这里指人对梦的感觉,用“身临其境”最为恰当。

25【解析】D。“贯穿”指穿过,连通,与人的身心搭配显然不合适,排除AB项。“说教式”的只能是“劝导”,而不是“诱导”,所以D项符合意。

26【解析】A。河道用“决堤”修饰,“崩溃”常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或人的精神方面,排除BC项。“从鼻山眼水中”可知有“窥探”之意,选“窥探”要比“预测”贴合句意

27【解析】C句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指明了一种“势不两立”的关系,因此选C项。“非此即彼”指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在两者之间必取其一的选择。“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此消彼长”指这个方面失去、消失、没有,那个方面有所长进,两者是一种相对关系而非斗争关系。

28【解析】B。在议题的选择上,司马迁采取的是开放的态度,“中立”、“客观”、“公正”都是指对待事物的态度,这里用在议题的选择上,并不合适。司马迁笔下的孔子“是个人,而不是个圣人”,体现了他虽然受人崇敬,但不盲从的态度,所以B项符合意。

29【解析】B。首先,屠格涅夫的态度比较温和,而“不屑一顾”和“嗤之以鼻”态度都过于不温和,因此排AD项。“心怀不敬”指心里对某人不恭敬。但是文段已经指出,屠格涅夫借批评作品里的人物批评了莎士比亚的剧作,因此已经不仅是心里的不敬,而且已经暗地里表露出来了。而“颇有微词”指隐晦的批评,和文段意思吻合。“一无是处”是指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体无完肤”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因此B项符合

30【解析】D。“彷徨”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踌躇”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题干说的是在传统与现在之间的来回变化,只有“徘徊”具有在某个范围内变化的意思,因此D项符合

31【解析】A。后一项减去前一项依次得到16-84-2,(1),这是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因此未知项为10+1=11

32【解析】D。奇数项分别是;偶数项分别是,(),

33【解析】B

34【解析】C这是一个依次由大到小排列的质数数列,因此未知项为19

35【解析】C因此未知项为

36【解析】D

37【解析】A作差看规律。

21     27     40     61     94     148  239

   作差

6      13     21     33     54   91

      作差

7      8      12     21   37

         作差

1      4      9      16           平方数列

38【解析】D。本题的通项为时,利用尾数法求解。

39【解析】C

40【解析】B

41【解析】A,解得,所以

42【解析】A。由可解得,所以25的倍数,只有A项满足条件。

43【解析】D,所以,解得

44【解析】C2008年是闰年,总共有366天,2,所以应该是星期四。

45【解析】D分类统计:(1)等边三角形:5个;(2)等腰三角形:18个(注意336337的搭配,不能构成三角形)3)三边不等三角形:(个)(347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总共有32个。

46【解析】C由轮船往返两港需要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5小时,可知轮船顺流航行需15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水流速度为(千米/小时),帆船往返两港的总时间为(小时)。

47【解析】B。每个大瓶比小瓶多装4千克水,所以大瓶数量为=12(个),小瓶数量为52-12=40(个),大瓶与小瓶相差40-12=28(个)。

48【解析C。由梯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所以AD+BC)×AE=AC×BD=×2.1=。求得AE=

49【解析】B每次翻五个硬币,轮流着空出一个硬币来,六次即可。

50【解析】B

51【解析】B。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可以涂4332种颜色,因此共有4×3×3×2=72(种)上色方法。

52【解析】C

53【解析】C设小长方形的长、宽(长度大于宽度)比,则有,解得,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54【解析】C每个正方形都是前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有(平方厘米)。

55【解析】B

56【解析】B

57【解析】D

58【解析】A。题干中黑色方块依次按顺时针方向移动,每次移动2345格,所以选A项。

59【解析】A

60【解析】D

61【解析】B

62【解析】D

63【解析】B

64【解析】C

65【解析】A

66【解析】C

67【解析】D。考查历史人物与典故的对应关系。“暗度陈仓”的是“韩信”,排除A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是“班超”,排除B项。“才高八斗”的是“曹植”,排除C项。“纸上谈兵”的是“赵括”,D项正确。

68【解析】A本题考查动宾关系,即“履行诺言”。A项中“交流思想”为动宾短语,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69【解析】B

70【解析】C从横向角度看,题干词项之间是事物及其象征意义的关系,依此判断,BC两项均符合题干逻辑关系。从纵向角度看,C项中的“瑞雪”与题干中的“阴霾”都是天气的一种,“失意”和“欢欣”都是情绪的一种,两组词项均是以天气来映衬心情,在逻辑关系上更为贴近。

71【解析】B一一对应象征意义,蓝色代表忧郁,紫色代表高雅。白色恐怖和黑色幽默是特有的名词,属于同一种类别。

72【解析】D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和生活都不是具体的事物,D项中战乱源于掠夺,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项中大脑是梦境产生的具体媒介,不如D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贴近,排除。

73【解析】C本题考查成语及其反义词。“锋芒毕露比喻言辞犀利,敢说敢为,也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C项中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离经叛道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二者之间是反义词关系,符合题干逻辑。

74【解析】A不共戴天比喻的是仇人间的关系,A项中契若金兰比喻的是朋友间的情谊,与题干的对应关系一致,且题干和A项之间还存在反对关系B项中相敬如宾应该是形容夫妻的。C项中年谊世好应该是形容两家之间的关系。D项中救死扶伤应该是医生的职责。

75【解析】C子写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项中白居易写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符合题干逻辑关系A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作者应该是杜甫B项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者应该是柳永D项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应该是赵翼。

76【解析】B

77【解析】D根据“在人们入睡前的短暂时刻里最多见,清醒时、就餐时、性生活时最少见”,可排除AB两项C项是“精神分裂症”一种精神科疾病,不符合“白日梦是人独处和放松休息时普遍的一种活动根据题干定义中的关键词“意识状态的改变”、“注意力偏离”,可知D项符合条件,属于白日梦现象。

78【解析】C

79【解析】DD项中的连买连中”不符合马太效应的“积累优势”,因此不属于马太效应。ABC三项均符合马太效应的条件

80【解析】C

81【解析】A

82【解析】BH市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认为“市区的道路通行有明显改善”的原因是“聘用了大量的交通协管员”。要削弱该结论,就要说明“道路通行有明显改善”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ACD三项指出了可能得到这一结果的其他原因,而B项属于无关项,因此最不能削弱该负责人的结论

83【解析】B“悲悯”除了怜悯,还有悲伤这一层含义。文中作者显然对男子的死亡存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淡漠”、“谴责”、“愤怒”均表达不出这种悲伤又怜悯的复杂感情。

84【解析】C文中第一句可以推出A项是正确的。从题干中“道德的阶级性”可以推出B项也是正确的。从“成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只不过是伪道德,并不能证明道德在不同的阶级那里有不同的性质”可以推出D项是正确的。因此,作者要表达的原意最不可能是C项。

85【解析】D“信任是没有理由和前提的事情”说明信任是信任你的信任本身,而不是在于事实真相,D项符合作者对于信任的看法。

86【解析】CA项的错误在于,麦克斯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才能”,其高明是在于领悟了“无限”,让宗教站在“无限”上,也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科学知识的“纠缠”。B项中的“永远”本身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并且由题干并不能推出麦克斯支持“世界永远是不可知的”这样一种理论。C项是正确的,题干最后一句话恰好是表述了这一意思。D项属于无关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

87【解析】DD项“美声和民族唱法在80年代以后的流行程度反而稳步上升了”直接有效地反驳了文中“美声、民族等唱法正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这个结

88【解析】B

89【解析】D题干结论是政府对能源利用方面的管制是多余的,市场完全可以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如果人们对能源价格的变动不敏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8年浙江行测真题及解答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