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会海”不能自拔。
高高在上,专横跋扈。有的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习惯于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有的还鄙视群众,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阿斗”,视群众的淳朴憨厚为愚笨,视有民主法制意识的群众为“刁民”;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做有说服力的教育工作,“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习惯于强迫命令,甚至欺压群众。因干部作风粗暴而致农民自杀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视领导为父母,视人民为奴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三天两头往领导家里跑,逢年过节加劲跑。只亲近领导不亲近群众,只关心领导不关心群众,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高兴。一些领导干部很少到困难户、五保户家里走走看看,对群众牵肠挂肚的事不闻不问,“只受香火不显灵”,却常常是上级领导家里的“座上客”。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变化,市场经济的调节,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凸现,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要求、新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不了解基层基本情况,或者掌握情况不准确。对人口的分布、联系方式、群众诉求不清楚。2.不了解群众思想动态,特别是对中央到当地的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在执行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或者模糊部分,甚至一知半解,以致对政策的不理解造成上访、不良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党委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力和形象、威信、口碑。3.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说群众语言,不敢与群众面对面。特别是在调解群众利益矛盾纠纷时,手足无措,接受群众的斥责而不能理直气壮地面对。如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无法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对象。
【给定资料六】
1.“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民生服务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服务。只有准确及时地发现百姓需求,第一时间主动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才能赢得百姓的好评。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以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向上发展的内生动力。
2.中央党校专家指出,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我国公共需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增长迅速,呈现出主题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
3.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在2011年8月至11月特别策划实施了“我需要的社会服务”大型调查。通过遍布全国的调查员队伍,在北京、上海、山西、湖北、甘肃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38份。
本次调查重点关注了百姓生活中真切可感的民生类社会管理服务。调查显示,超九成被访者认可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本次调查请被访者对当前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了打分(满分为100分),57%打出了81分~100分的高分;超九成(91%)被访者认可政府供给的社会服务(打分超过或等于60分),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平均打分为76.3分。
不同地区人群对社会服务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分别计算样本数50个以上的省份社会服务满意度得分,可以发现山东、上海和河南的分数位居前三位,甘肃和云南则勉强及格。总体上,东、中部地区的社会服务满意度高于西部地区,社会服务的理念和水平仍与经济发展情况有一定联系。
——39%的被访者对“我们这里市场上提供的食品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提出了质疑,“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叩问在毒奶粉、瘦肉精、香精包子被接连曝光的当下振聋发聩。
——49%的被访者对“现在市场上粮油蔬菜等物价稳定”表示不认同,被访者对于抑制通胀(27.3%)和稳定物价(26.9%)的呼声非常强烈。
——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31%的被访者不同意“社会治安良好,极少听说社区内有打架斗殴、盗窃诈骗等社会治安事件”的表述,民众的社会安全感不高。
——公共教育总体满意度排名中上(3.62分),对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受访者有目共睹(4.17分),49%的被访者非常同意“我们这里的适龄青少年都能够享受到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表述。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45%的被访者不同意“我们这里的中小学校教育水平没有很大差别,学生不需要择校”的判断。
——65%的被访者同意其“居住地周边不存在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业生产行为”,60%认同“居住地生活环境所受污染没有危及我们的健康”,1/5的被访者希望政府优化“三废垃圾处理”(20%),整治“居住环境污染”(16.7%)。
——80%的受访者同意“我所在的社区(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的表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令人满意(3.99分)。到医院就诊的满意度也比较高(3.91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6%的受访者对“如果生了病,我去医院看病,就医很方便”表示“很不同意”。
——农业生产服务水平不高,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服务亟待增强。总体上农业生产服务的满意度分值为3.4分,其中“我们居住地有农田水利设施,且维护良好”(3.32分),“我能获得生产所需的各种农技服务”(3.25分)等项得分较低。显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不能令人满意,农技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增强。
——民众对于公共交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3.84分),远程公共交通(3.83分)的满意度略低于市内交通(3.86分)。
——水电暖供应受到了被访者的基本认可,总体满意度达到3.69分。但是北方的受访者有近三成(27%)不同意“我们当地暖气供应较好,极少有中断的情况”的说法,每年冬天供热中断、热力不足都会给一些家庭带来困扰。此外,还有不少受访者对自来水的水质存有疑虑,硬度、漂白剂使用等问题备受关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改善和提升社会服务的供给能力,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76.4%的被访者希望社区内有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明确表示“不希望”的比例仅有1.16%。毫无疑问,民众对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持比较欢迎的态度,社会组织应该是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这已经是基层广大群众心中的共识。
与被调查者普遍存在的对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现实期待形成落差的是,仅32.4%的被访者在社区中碰到过社会组织提供服务,32.1%的人接受过社会组织的服务。受访者感受充分的有社区公共服务(如社区保安、物业、管理、保洁、绿化)(14.3%)、文体活动(10.1%)和社区慈善(8.9%)等。其他服务项目如社区照料、健康康复服务、助残帮教和组建社区内相互交流和服务的网络等,认知比例较低。
三、申论要求
(一)假定题本给定资料是领导要求你编辑的内部资料,为方便领导阅读,请在给定资料前加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5分)
(二)请就【给定资料六】中民生服务调查的情况,分析其所说明的问题,给出结论性意见。(200字左右)(8分)
(三)根据【给定资料五】,用“在上群众”的表达方式,依照例句“在作风上脱离群众”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方面的主要表现。(12分)
(四)根据【给定资料二】为市(或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1.只写标题和正文;2.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合理;3.400字左右)(25分)
(五)近期《××日报》拟开辟“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专版,为此,该报邀请部分党员干部撰写文章,并附参考资料(题本中的给定资料)。根据领导要求,请你结合参考资料,以“权为民所用”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1.题目自拟;2.观点正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论述深刻,有说服力;3.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语言流畅;4.不能写成对策性议论文)(50分)
(一)假定题本给定资料是领导要求你编辑的内参资料,为方便领导阅读,请在给定资料前加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
【题目分析】
内容提要也就是内容说明、内容简介,考生可以理解为概括题本的主要内容。因此,考生需要关照全部给定材料,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考生可以根据主旨句提取出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最后再将其整合,精练语言,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改进的重要性。各地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基层、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涌现出沈浩、杨善洲等大批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典型,也存在少数脱离群众的现象。网民认为是由于官权本位思想浓厚,敬畏之心和民生情怀缺乏。民生需求突出,应提供群众满意的民生服务。
(二)请就“给定资料六”中民生服务调查的情况,分析其所说明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性意见。 字数要求200字。
【题目解析】
该题目为综合型分析题。既要求对问题进行进行分析、概括,又要得出结论。题目要求就民生服务调查情况,可见考查的内容集中分布在材料6。
首先,分析的问题主要分布在材料6第3段。第3段调查的内容有社会管理服务、区域服务评价差异、食品安全、物价膨胀、社会安全、教育、生态环境、医疗、三农、公共交通、水电供暖、社会组织需求共12个方面的调查,考生在答题时不能一一列出各个要点,而是将其划分归类。可划分为组织管理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区域服务评价差异、社会组织需求);社会保障服务(教育、医疗、环境);公共安全(社会稳定、食品、市场稳定);环境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农业设施、公共交通、水电供暖)五个方面作答。
其次,得出结论。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材料六的第3段民意调查的分析间接得出结论;其二,通过材料六第1、2段直接得出结论。
再次,答题思路要清晰,分“说明问题”和“结论意见”两个层次作答。
【参考答案】
一、说明问题:
1、组织管理。居民组织服务需求高,但地区间评价差异大;
2、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满意,但资源分布不均;
3、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隐患大,社会安全感差,物价上涨严重;
4、生活环境。环境满意度低,改善意愿强烈;
5、基础设施。水电供暖率高,但农田水利、农机设施差,公共交通满意度低;
二、结论意见:居民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政府应改善创新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民生需求。
(三)根据“给定资料五”用“在 上 群众”的表达方式,依照例句,“在作风上脱离群众”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方面主要表现。
【题目解析】
该题为创新型题目。给出参考案例,答题格式固定,要求语言简洁,归纳概括资料五的几层涵义。
【参考答案】
在思想上淡忘群众;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工作上敷衍群众
(四)根据“给定资料二”为XX市(或XX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1、只写标题和正文 2、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合理 3、400字左右)
【题目分析】
本题只要求写标题和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公文写作。主要注意两点: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正文一般由“背景交代+具体要求+希望和要求”三部分构成。
【参考答案】
XX市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委、办、局:
我市历来重视干部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了进一步克服过去下乡“转转”,简单给钱给物给项目的形式主义作风,市委市政府特对本次 “大走访”活动做出如下通知:
一、组织要求:
1、“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党书记带头,广大干部和党员广泛参与。
2、下基层时间:市级干部每年至少1周、县级至少半月,新提任科以上干部至少1月。
二、目标要求:
1、结合实际,与农民一道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
2、党政主要领导要实地帮助农民开辟生产门路。
三、实施办法:
1、党政负责人公开接受群众评议,评议分作为奖惩硬指标。
2、干部要与群众直接与群众互动,公开说理讲法,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3、广大党员可以对照党章要求,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具体承诺事项。
坚持深入基层、知民情解民忧,这是我们的工作始终获得群众支持的关键。各级干部到基层锻炼,要切实与群众打成一片,办实事,促发展,不断增强服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