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德国制造”125年的历史就像一个童话,它是德国在“二战”后崛起的密码,世界金融危机中挺立不倒的依靠,欧债危机中仍“一枝独秀”的答案。100多年中,任何一件“德国制造”产品都像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受到各国的欢迎。当美英等西方国家纷纷把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外包,自己转向来钱更容易的金融业时,德国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制造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上。正是这种制造业立国的发展战略,不仅让德国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促进了德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德国具备了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坚实产业基础。美国《新闻周刊》曾在题为“众厂之厂”的文章中感叹: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因为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有专家认为,德国的制造业与美英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德国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而美英重视资本为主导的生产。在金融危机期间,美英国家的制造业部门大量裁员,而德国政府通过政府扶持和补贴等手段,尽量维持制造业就业稳定。因为资本没有思想,人才有,工程师一旦被解雇就再难重返岗位了,这是危机过后德国的研发密集型制造业能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
6.克里斯蒂安是德国勃兰登堡州一个小企业的木工。他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一门手艺。“我和父母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家庭条件后,决定上职业学校的木工专业。”克里斯蒂安介绍说,“在德国,经职业技术培训后的技术工人待遇很高,也很受尊重。我16岁上职业学校时,每月就能挣400欧元,足够自己生活了。再过两年我就有资格参加高级技师考试,26岁我完全有可能成为高级技工。”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克里斯蒂安的初中同学大学毕业后起码26岁,6年大学的开销最少4万欧元,毕业后还一贫如洗的时候,他的存折上已经有5位数字的存款了。
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除了30%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培养一名职业学校学生每年平均花费1.5万欧元,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这一费用的三分之一。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并发给学生每月500至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德国《职业教育法》中,对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的资格、设备、场所等方面都有所规定,能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表明了企业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企业也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或愿意亲自培养人才,对一些企业来说,购买培训设备、找人实施培训的费用十分昂贵。于是,一些专门帮助企业承担学徒“校外培养”任务的职业培训中心应运而生。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中心就培训什么。
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和工业界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职业教育学校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事务则落到各联邦州的头上。同时,联邦州还需监管商会活动,因为商会在职业教育中承担了监管企业、证书发放等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企业有必要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工商联合会和手工业协会两大协会负责监管企业,包括核实企业培训资质、监管企业培训、登记培训合同、管理考试等重要环节。此外,商会还会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在企业与学徒产生纠纷时充当调解人角色。法国总统曾感慨地说,德国每年要向西欧出口很多产品,但看来还应该出口另一种产品,这就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
7.浙江Z公司新品线组长老梁,利用3个月的工余时间,经过100多次反复的试验,攻破了“丝攻短牙(拔牙)项目”,让该公司每年仅这个工序就节约了10多万元的生产成本。“作为生产工人,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合格率。我这样做,只是坚持我的工作准则,尽量降低产品的废品率,节约生产成本。”老梁这样理解自己的自主创新,“我是通过这种创造性劳动体会到了更多的价值。我们工人不该只是流水线上的生产工具,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个充满创造性的个体。其实只要给我们工人一个杠杆,我们同样能撬动地球!”
宝钢集团以全国钢铁业6%的产量,实现了全行业约30%的利润。有何秘诀呢?“职工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宝钢集团董事长说,“宝钢式创新的最大特色是‘蓝领创新’,每天产生专利4件,五成由一线工人创造。”工人发明家孔利明20多年来,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主导生产工艺改进,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我的大学在宝钢。”这是孔利明的肺腑之言。出身钳工的卢江海在孔利明的带动下,立足本职岗位搞专利研发,成为宝钢的“金点子大王”,一年内他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宝钢的职工创新以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逐步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同时,还建立了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职工创新奖励从10元到100万元。“机器不能代替人,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认为,宝钢“蓝领创新”,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依靠职工的最好诠释。
二、作答要求
作答要求
一、17分
“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认为“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并表示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回答:
1.联系给定材料,谈谈对“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的理解。(100字以内)
2.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人口诅咒”这一概念作解释。(100字以内)
二、18分
根据“资料6”分析归纳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250字左右。
三、20分
假设某市工会领导阅读了“资料7”后,拟在全市制造业中开展“蓝领创新”活动,请以“从市总工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定位准确,内容全面,语言生动,具有号召力,400-450字。
四、45分
“给定资料2”中提到“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引发了你什么思考?请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答案解析:
一、17分
“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认为“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并表示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回答:
1.联系给定材料,谈谈对“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的理解。(100字以内)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联系给定材料,谈谈对“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的理解,属于句子理解题。在作答时,应先阐释题中语句,再具体分析,最后作出总结。另外,要注意字数在100字以内。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通读给定材料可知,作答范围在“给定资料4”。在“给定资料4”中,可以提炼出以下要点:短缺的劳动力市场会使人们关注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性;只有当为稀缺的劳动力资源支付更高的报酬时我们才会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而技术创新也会随之绽放;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按照“点明本质含义-具体阐释分析-做出总结说明”的结构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劳动力短缺能促进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短缺的劳动力市场会使人们关注劳动力资源,为其支付更高报酬,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技术创新,避免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因此,劳动力短缺是个积极信号。
2.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人口诅咒”这一概念作解释。(100字以内)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人口诅咒”这一概念作解释,属于词语阐释题。在作答时,要对“人口诅咒”的含义、成因、解决措施加以说明,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作答。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材料三通过“盛昌”由盛转衰,指出我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着极大困境:用工成本很高。继而分析: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的状态,甚至破产。最后得出结论: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材料同时列举A市制造业探索转型升级的例子,揭示了解决制造业危机的方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
材料四,主要讲了某大学陈博士提出的“资源诅咒”、“石油诅咒”,从侧面对题干中“人口诅咒”的定义进行说明。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人口诅咒”的“定义-成因-对策”思路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人口诅咒”是指我国制造业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陷入发展困境。当下,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成本上升,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已难以维持。为此,应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塑造自己的品牌。
二、18分
根据“资料6”分析归纳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250字左右。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题干要求“根据‘给定资料6’分析归纳职业教育在德国成功的原因”,为作答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6”;二是作答内容为“分析归纳职业教育在德国成功的原因”。要求中提到“条理清楚”,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答题结构。另外,还要注意字数在250字左右。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wap.91exam.org/gwyxg/]
既然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6”,那就需要了解“给定资料6”讲的是什么,从中可以提炼哪些要点。
通读“给定资料6”可知,“给定资料6”讲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在资料中,与作答内容相关的要点包括:德国政府重视科研及人才,生产以人为主导,经职业技术培训后的技术工人待遇很高;职业培训的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企业提供实习场所,给学生发生活费;德国《职业教育法》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资格、设备等都有所规定;企业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无力或不愿培训时,由职业培训中心帮助承担“校外培养”任务;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和工业界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职业教育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监管商会活动;监管企业、证书发放;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监管企业,包括核实企业培训资质、监管企业培训等重要环节;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调解企业与学徒产生的纠纷。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分析以上提炼出来的要点,职业教育在德国成功是因为政府和工业界的共同作用,具体分析时,应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商会和企业四个方面组织答案。最后,将要点用简洁的语句,全面、准确地写出来即可。 [公务员考试真题]
【参考答案】
职业教育之所以在德国成功,是因为政府和工业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司其职,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为目的。
一、联邦政府: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经职业技术培训后的技术工人待遇很高。
二、地方政府:为职业教育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监管商会活动。
三、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发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费用,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无力或不愿培训时,由职业培训中心帮助承担。
四、商会:监管企业,发放证书,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调解企业与学徒产生的纠纷。
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