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农民和相关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12.如何治理湖泊?2009年底中日韩三国孩子给出了不同答案。每个国家派出2—5名中小学生代表,中国的5名学生分别来自甘肃、湖北、广东等地,主持人给出了8种行为.请学生选择对治理你家乡湖泊最为关键的一个建议,八种行为分别是:增加鱼类和贝类,戏水和游戏,减少垃圾,避免出现蓝藻和水华,增加芦苇地,提高水质,了解湖泊知识,传递湖泊优点。中国学生选择“减少垃圾”,理由是有很多居民将垃圾往湖里扔,直接导致湖水被污染,韩国学生选择“提高水质”,表示水质好了后就能恢复湖水的生态平衡,湖泊当然也就给治理好了.日本学生选择“传递湖泊优点”,认为若有更多人知道湖泊的优点,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湖泊的队伍中来,现场带队老师认为,三种答案并无对错之分,对中国孩子来说随处可见的乱扔垃圾现象是造成湖泊污染的最重要原因。
13.2004年江西省通过了我国省级第一部保护湖泊湿地的地方立法——《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在江西省湖泊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新闻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的共同倡导下,江西省成立了非政府机构的民间社团——江西省爱鸟协会。依托省科协、省林业厅,江西省又在省爱鸟协会下成立了鄱阳湖绿色家园公益基金会,这些民间社团在配合呼应政府依法行政的同时也大力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开展生态环保活动,积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多种调研活动,积极向省市领导建言献策,发动公众对身边的水环境水资源实施保护,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学校和社团互动,坚持长期对湖泊水体、水质、生物状况进行信息发布和环境生态宣传。
14.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东京的饮水来源湖。然而,30年前,琵琶湖多次爆发赤潮和蓝藻,甚至导致供水危机。琵琶湖当时水呈红色,被当地居民称为“红潮”.形成原因主要是湖水含磷太多,而磷的排放主要是当地使用含磷肥皂和洗衣粉过多。当人们意识到琵琶湖被严重污染时,政府开始制定规划限制人们向湖中排污,当地民众也发起了“不含磷肥皂”运动。此后,日本开始进行一系列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项目,并专门制定了“琵琶湖发展特别法”。为恢复琵琶湖水质,日本政府先后投入数万亿日元。
琵琶湖中有一艘叫“湖之子”的大船,当地小学生成长期间都会到船上去生活两天.开展一系列感受和认识琵琶湖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认识了养育自己的“母亲湖”,了解了她的历史和现状,培养了保护琵琶湖的责任感。现在,琵琶湖风光秀丽,令游人流连忘返。
15.“杭州因西湖而名,也因西湖而兴”,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说,目前西湖年均接待国内游客2200多万人次,入境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西湖之美并非天然雕饰,而是历经杭州人的“精心打扮”。张介绍,近几年来,杭州政府投入巨资,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具体做法有:控制水土流失,拆违还绿;控制污染源,减少景区居民,实施沿线截污纳管工程,湖泊内船只全部使用电瓶或者人力驱动,将船只对湖水的污染降到最低;引水配水,从1996年开始,目前已经引水1.2亿多方,相当于一个月换一次;实施底泥疏浚,1999年一2003年,共完成疏浚量342.46万方,平均水深由浚前1.65米加深到2.5米;完善湿地系统,保护流域自然植被,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将氮、磷保留在陆地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强化科学研究。开展“典型内塘富营养化调查报告”、“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效益评价及管理对策”等课题攻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6.2003年以来,武汉市逐年加大对湖泊进行治理和保护的力度,相继出台了《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城市排水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颁布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等政府规章,编制了《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中心城区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等几十种涉水规划。2003年至今,武汉市已经投入大约30亿元进行湖泊保护和治理,26个湖泊实现全流截污,部分湖泊水质改善,劣V类湖泊由33个减至24个,武汉市正在大力推进江湖连通工程,相继启动了汉阳六湖连通、汉口七湖连通、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等一批重大项目。2010年4月12日,武汉市常委会通过了《武汉市湖泊整理管理办法》及《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7.洱海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湖泊面积251平方公里,蓄水量28亿立方米,湖岸线128千米,是大理市民的主要应用水源地,也是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功能,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洱海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各种生活及工业垃圾倾入洱海,导致洱海水环境一度恶化。同时,湖水透明度也从4米骤跌至0.5米,部分水体发出恶臭,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爆发蓝藻。大理镇龙龛村就在洱海边,提起当时蓝藻爆发时的情形,村民们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村里没自来水,我们眼睁睁看着门口这么大个湖,却要四处找水吃,难受极了。”严重的污染给大理人民上了一堂深刻的环境课,大家开始认识到,如果再不保护洱海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几年努力,2008年洱海有半年以上达到2类水质.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最好的湖泊之一。“这归功于我们探索了新的体制。”大理州副州长许映方说:“我们专门设立了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办公室,建立了流域乡镇环保工作站,聘请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垃圾收集员,创建了农户缴费、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告别了长期垃圾入湖的习惯。我们首创了河长制,明确每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首创了环境管理风险抵押制度,把风险压力变成了治污动力。我们探索了新的投融资机制,组建洱海保护治理国有投资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资金投入,实行“双取消”(取消网箱捕鱼、取消机动船动力设施)和“三退三还”(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地)。
18.在13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水环境保护专家约根森先生认为,湖泊环境污染不仅是政府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需要增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丹尼尔说:“美国人购物时都会考虑环保成分,政府也会从环保的角度给工厂打分,并公布到互联网上,为市民购买物品时做参考。中国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我在武汉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碗筷,这些不易分解的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主席中村山久说:“湖泊污染问题全世界都存在,有些湖泊被污染后需要百年的时间来治理。”
三、申论要求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一)根据材料,提炼出湖北省可以借鉴的保护与治理湖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wwW.91eXaM.orG]
我省保护湖泊可借鉴的做法如下:一是完善法规和条例,将湖泊保护纳入法律范畴,制定规划限制人们向湖中排污;二是建设治理湖泊长效机制,明确管理责任,探索实现市场化、模式化的湖泊管理体制,实行“双取消”和“三退三还”;三是加大投入,开展湖泊治理综合整治工程,完善垃圾回收机制,改善湖泊水质;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五是加强监督,鼓励成立环保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形成公众参与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200字)
(二)阅读给定材料,分析指出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对我国城市湖泊的主要影响。(2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切实可行,不超过200字。
房地产对城市湖泊的主要影响在于:一、由于我国目前对填湖处罚力度不够,填湖成本低廉,受利益驱使,出现的大量的“填湖建房”行为,许多城市湖泊被填,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失;二、房地产开发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周围居民增多,生活垃圾和废水入湖,污染湖泊,使得水质变差;三、由于湖泊面积变小,水质变差,原本拥有的供水、旅游等功能逐渐退化。由此可见,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制止填湖和向湖中倾倒垃圾,保护城市湖泊的生态环境。(200字)
(三)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在湖泊保护中加强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并提出解决的对策。(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不超过450字。
在湖泊保护中加强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主要有:一是我国湖泊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非政府组织对湖泊的保护行为无法得到法律支持,保护湖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湖泊保护重视不够,疏于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甚至放任破坏湖泊的行为,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和支持非常有限,面对政府及破坏湖泊的企业利益“双赢”的局面,非政府环保组织社会责任无法得到切实履行;三是社会环保意识不够,非政府组织的保护湖泊履行社会责任,尚未得到公众的有力支撑,发挥的社会监督作用及其有限。
在湖泊保护中加强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建设,对策如下:一是完善湖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非政府环保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拥有法律保障;二是政府要向环保的非政府组织提供一定资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非政府环保组织的成立与发展;三是领导重视,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对非政府环保组织提出的湖泊保护问题要大力予以解决;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积极支持非政府组织的环保行动,使得非政府环保组织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447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从湖泊危机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
从湖泊危机说开去
湖泊是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其生态健康与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湖泊面临着污染严重、面积缩小甚至消失的窘境,湖泊危机已经悄然来临!“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诗句里面的美丽,也许将在不远的未来不复存在!
湖泊危机的来临,使我们清醒的看到,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利益填湖和环境污染。一方面,城市建设的加快,必然带来房地产的繁荣,而我国目前对湖泊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填湖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低廉的填湖成本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使得政府、开发商、购房者都能从中得到各自的利益,填湖建房屡禁不止,大量湖泊被填埋;而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对湖泊保护重视不足,人民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肆意丢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使得湖泊的水质日益变差,大量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的情况,污染严重。种种现象表明,湖泊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水是生命之源,湖泊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拥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功能。她不仅滋养了文明,润泽着万物,也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依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湖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应对湖泊危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统筹经济和社会、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