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要几万元以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只能倾尽所有,甚至借钱让孩子到名校上学,心里充满了怨气,2003年我省查出学校违规收费金额1569.9万元,乱收费案件190件;150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9人被撤消校长职务,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上半年价格举报6大热点,教育乱收费投诉高居价格投诉榜首。此间也有媒体披露说,“官方统计”,或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中国十年来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在欧美一些国家看来,教育不公平是一种国家危机。
(20)2004年中国按照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1487美元,排世界各国的107位,预计2005年预算内财政收入为人均2310元,而美国2004年财政收入为人均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2004年中国城市化水平41.67%,有75705万人在农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到,我国农业人口比重之多排在缅甸和越南之后,为世界前几位;200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为4.5亩,日韩等国在13亩以上,俄美英法加澳等国为55-1600亩。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能脱离中国目前和将来一个阶段中人口多、土地少、农民多,人均GDP水平还很低这样一个国情和国力。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快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离不开效率二字。讲公平就会不可避免地牺牲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将会是大家都贫穷。经济开放以前,我们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分配中平均主义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随处可见。割裂了收入与贡献的联系,使经营生产无动力,使劳动群众无积极性,这必然限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后,逐渐讲求效率,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农村到城市,经济活跃起来,成效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理念和运行规则深入人心,由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高收入和由此扩大的收入差距,已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接受,随着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的水平,只要国民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平等程度会自动缓和。
(21)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阶段,是社会经济激烈变动时期。“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普世价值,当和平成为世界的普遍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和平”上睡大觉。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满,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2006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问题却比较突出,加之国际规则的不公平造成贫富差距较大。因此国家运用法律税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卫生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分配水平低、不合理,乱收费现象严重。
国家应当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坚持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际公平交易。
2、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30分)
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对二者关系的判断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
材料中体现的两种不同倾向性观点为:一,坚持公平优先。主张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充分认识到经济、科技、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重视公平就业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同时指出我国由于中低阶层购买力低造成内需不足,就业率低,只有坚持公平优先,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二、坚持效率优先,加快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指出计划经济时代一味追求公平的结果导致贫穷,而通过市场的引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措施,经济活跃起来,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会自动消除。
评价:前者片面强调公平,而抨击效率的弊端,是不科学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保障可以协调运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并且建立在一定财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的中低阶层购买力低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政策、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等因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出现了不公平因素,或者说社会分配不均,并不能否定效率的作用。后者片面强调效率,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的,特别是垄断经济的存在,城乡、区域的政策倾斜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讲公平也不是要牺牲效率,而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坚持注重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经济成绩的同时,亦造成了很说社会问题,如果继续否定公平,忽视社会保障,不但经济无法正常运行,而且有崩溃的危险。
总之,我们既要讲效率,又要坚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尤其要防止以发展经济为名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效率和公平协调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满,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坚持社会公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了平均主义的羁绊,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大国。但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项数据,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15,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占人口20%的最贫穷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同时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讲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应当看出在世界各国的这场拉力赛中,中国还是存在较大不足的,其原因主要为:
1.观念上,一直以来过分注重效率而忽略或者放松了公平,一位市场经济就是经济发展,没有考虑到全面的整体的协调。
2、不科学的政绩观在作怪,只要把GDP搞上去,就以为万事大吉,盲目追求高投入。
3、国家政策上,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并实行各种税收灯优惠措施,同时牺牲农村发展城市,存在片面性。但是应当看到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否定发展,而是要建立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认识以上问题的同时,实现公平基础上的社会再发展。让效率在坚持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努力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观念,注重公平的发挥。我们要勾践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只关注上层,而应该把眼光放低,把提高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放在及其重要的地位。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变现有的政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以GDP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嘎展,但是社会发展却远远落在后面。教育、科学、文化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仅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而且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将人民的疾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才有可能保障经济的继续发展。
3、全面协调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形势明显好于西部,城市明显好于农村,一方面刺激了西部农村要求发展的愿望,另一方面却由于差距过大,严重打击了这些地方的积极性。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单靠一部分区域是不行的,不是我国要建立的小康社会。要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同时东部地区要扶持西部,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性循环。
4、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进步一步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人口逐步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和鼓励,从财政、税收灯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同用工制度,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工利益,解决农民工在务工中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医疗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利用国家、集体、个人三股合力解决“看病难”问题。
总之,社会公平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措施,只有我们坚持在社会公平基础上发展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只有切实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我们要谋求的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B:
1.答案提示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占有量非常低,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平等。不公平主要表现在:(1)收入不公平,行业间、东西部城市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分配不均;(2)贫富差距巨大;(3)医疗保障落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4)国际上不公平的农业补贴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我国政府开始从政策上不断进行调整,建设和谐社会。
2.答案提示
材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经济发展的效率要以公平为基础,当前的贫富差距都是因为发展经济过程中都只注重了效率,而“兼顾公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需要以效率优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自然能解决公平的问题。其实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也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效率决定公平,效率为公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平。可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产物和表现,公平会随着效率的提高,不断演变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公平反作用于效率。具体表现为:一是公平分配促进效率提高。二是分配不公阻碍效率提高。就微观经济领域而言,个人对分配公平与否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其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其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就宏观经济而言,收入分配公平与否会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的配置。如果一个国家出现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相反,推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人为抹煞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差异,使收入差距过小,就会挫伤人们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从而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生产效率。可见,只有当收入分配较为合理时,才容易达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