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某某指出,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古今中外,史无前例”。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被上楼”行动中,山东H市宣布取消在域内所有行政村建制,生生造出208个“万人村”;曾被评为G省生态文明村的I村,如今已拆成一片废墟,刚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铲平;J省某市K村被整体拆迁,但农民公寓还要村民补差价购买。在许多地方,这场打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小城镇化等名头的“消灭农村”运动的目的很明确:增加建设用地,扩大土地财政。这场“被上楼”运动的本质在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其中的收益进入了地方财政的腰包。宅基地使用权虽然不是所有权,却是农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宪法》第十条、《土地管理法》第八条都明文规定:宅基地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城市居民的房屋所有权一样,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如今,村民的宅基地也开始遭到了公权的侵害。对此,有专家指出,盲目强迫农民上楼并大规模取消自然村,不仅与法治精神相违背,也会对农村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7.据媒体报道,重庆市M县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读小学要交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学生家长反映至县教委后,被告知“要退钱就必须退人”。该县教育局局长接受采访时称,此费系家长“自愿”缴纳。有专家在《潜规则》里提出过“合法伤害权”的概念,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合法地伤害无力反抗的人。掌握权力的教育部门制定规则,为子女前途着想的家长只能任由宰割,名为自愿,实为胁迫,因为一旦你不想“自愿”做什么,就什么也不能做。 汶川地震后,一些单位或组织强迫个人捐款,以至出现个人重复“捐款”。某高校王教授赞同震后每个人都必须被强制捐款:“很多人是把捐款当成善行,没有理解成责任和义务。”“在非常时刻,为国家做贡献更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善行,不捐献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捐款不是收税,没有国家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公民也没有法定的义务,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公民的自由。但在政治化思维下,捐款变质为“工作表现”“政治素质”,于是爱心奉献成了道德勒索。“被捐款”的背后体现出依法行政的不足,更是对私有财产的变相侵犯。 8.一进入8月,很多公司员工休年假的高峰期就到了。但有网友爆料,真实情况是,虽然不少公司都有年休假,可不少人有假却不能休。于是,网络上继“被就业”“被增长”之后,又出现了华丽的说法——“被全勤”。某网站近日也做起了“被全勤”现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网友没有享受过带薪年假。这种逼你拿全勤奖的公司,实在是让人“受宠若惊”。有网友质疑,既然劳动法白纸黑字规定了员工有休带薪年假的权利,为何用人单位却敢于屡屡不兑现,屡屡让自己的员工“被全勤”?他们违规以后为何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9.万众瞩目的武广高铁宣布于2009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开行世界上最先进的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武汉至广州实现3小时到达,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进入新阶段,然而随之公布的全程最低票价490元,并停运多列武汉和广州之间的普通列车,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部分网友表示接受不了如此高的票价,并认为“被高速”了。 10.从2005年和王菲在乌鲁木齐领证结婚开始,5年的时间里,媒体以每年至少一季的速度替他们的婚姻下判决书:王菲、李亚鹏要离婚了。2006年,因王菲和李亚鹏爱女患有先天性唇腭裂,香港媒体关于两人为此大吵大闹、感情不和的消息甚嚣尘上;2007年,台湾某周刊封面刊登李亚鹏和苗圃牵手的照片,直指李亚鹏和王菲的婚姻出现问题;2008年,香港媒体爆出王菲怀孕流产,并称两人因此吵到要分手;2009年底,有媒体拍到李亚鹏与一神秘女子同行前往上海,一起入住五星级酒店,事后有报道称,王菲暴怒与李亚鹏大吵一顿,婚姻再次亮起红灯。虽然每一次“被离婚”之后,李亚鹏和王菲都会恩爱亮相,令流言不攻自破,但每一季的离婚新闻还是乐此不疲地准时来到。 11.L大学董教授指出:“滥用公权和信息不透明,是一系列‘被’事件发生的祸首。”全国政协委员、西南M大学文学院刘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种说法荒诞但值得思考,“‘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每一个‘被’故事的发生,无不与利益紧密挂钩。”刘院长认为,“被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是政府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样的现实反映,实质就是公信力降低的体现。虚假的就业率、不真实的数据发布、工资的虚假增长等,折射出的是政府信任危机,如何挽回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已经不容回避。为了完成各种形式的指标,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制造繁荣”“制造和谐”。老百姓已经很不愿意生活在一个“被繁荣”“被和谐”的社会中。必须建立法规,让“被事件”制造者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还公信于社会。 12.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一向严肃严谨的《人民日报》用了一个如此“潮”的标题,引发热议也不奇怪,但火到这个程度倒真有点出乎意料。作为网络语言,“给力”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不管“给力”用得到底对不对,《人民日报》取这么一个标题,至少说明大家看到了贴近民心的话;也说明如果主流媒体对网络民意作出及时的认可和回应,是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的。“给力”如今的大热与2009年“被字句”大热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其实反映的是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给力”有多热就说明平时“不给力”的事有多少。如果在“被时代”,公众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普通百姓“被动性”的命运,将他们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那么在“给力”横空出世以后,公众更希望,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能让他们看到“给力”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被××”现象所反映的负面问题。(2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二)结合给定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诚信”的重要性。(15分)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材料2”写道:“‘被’字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请联系给定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到位,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分析合理; (2)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字数在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被xx”现象所反映的负面问题。(2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91考试网点拨】 材料2反映了高校虚报就业率的问题。由材料2第2段能直接提取关键句“学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利失范”。 材料3反映了地方政府不诚信,政府官员搞政绩工程,谋求个人利益的问题。 通过阅读我们看见,从材料2和材料3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关键词是“诚信缺失”,材料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即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4第1段关键句“权利的膨胀与滥用其实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第2段关键句“利用公权力愚弄和恐吓了民众”。 材料5第1段能提取关键句“3家办案机关都是有责任的,是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通过阅读我们看见,从材料4、材料5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表述为“公权力的滥用,程序正义缺失”,材料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即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6反映了地方政府没有坚持依法行政问题,具体表现是“地方政府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侵犯了农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材料7第1段讲述了教育部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合法地伤害无力反抗的人,该要点可以和材料4、材料5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关键词是“公权力的滥用”。 材料7第2段“‘被捐款’的背后体现出依法行政的不足,更是对私有财产的变相侵犯”,该要点可以和材料6的要点合并。 材料8主要讲述企业违反劳动法,违规操作,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反映了法制建设不足的问题。 材料10主要讲媒体的不实报道,属于媒体存在诚信问题,可以与上述“诚信缺失”的要点合并。 【参考答案】 材料反映了以下负面问题: 第一,缺少诚信。高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力失范,虚报就业率;香港媒体存在不实报道;有的政府官员把政绩工程当成一种邀功请赏的筹码,试图借此作为谋求升迁高位的敲门砖。 第二,公权力滥用。强权不受监督,令弱者无力对抗,掌握权力的教育部门制定规则,家长只能任由宰割;警方滥用公权力,利用公权力愚弄和恐吓群众。 第三,地方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办案机关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其中的收益进入了地方财政的腰包;一些单位或组织变相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 第四,一些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等用人单位违规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应有惩罚。 二、 结合给定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诚信”的重要性。(15分)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91考试网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单从题目上来看,结合材料和实际谈诚信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占一半。有利的因素在于,题目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发散思维,纵横捭阖的发挥。不利因素在于,要点在材料中包含的非常之少,在考场上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凭我们主观思考,无形中加大了作答的难度。 在具体的作答要求中,有分析合理、观点准确这一条,这告诉我们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在整理答案时,要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整篇材料中,我们很难过多发现诚信的字眼。比较明确的提到诚信的材料有给定资料3、提到信任二字的有给定资料4、给定资料11。 给定资料3第四段中提到“令我们国土本已不堪一击的‘诚信’二字雪上加霜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令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更加疏远乃至恶化”,这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对于政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思考,我国本土诚信都包括哪些方面。 给定资料4最后一句提到“不但令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也令法制建设遭到破坏”,这里启发我们诚信对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给定资料11提到“‘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虚假的就业率、不真实的数据发布、工资的虚假增长等,折射出的是政府信任危机”这里依然是政府角度。 除了材料中找到的这些有效信息之外,我们还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思考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诚信的重要性。从材料中提到的企业不诚信,违反劳动合同法以及媒体不诚信,炒作新闻等,我们又找到了除了政府角度之外的其它两个角度,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谈,那就是个人角度。 91eXaM.org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总分结构,先用一句话总体阐述,然后分别从政府、企业、个人和媒体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政府、企业、个人、媒体都非常重要。 政府方面:诚信可以挽救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感;诚信可以紧密联系干群关系、官民关系;诚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可以有效维护法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