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可见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核心产业之一。 浙江省有甬舟、温台、杭州湾三大滨海旅游区,与佛音缭绕的普陀山、大名鼎鼎的桃花岛同处一隅的舟山市六横岛,虽然在旅游开发上逊色不少,但其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优势,为六横镇大力发展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插上了翅膀,现在建的有矿石中转码头、PX储运、新能源燃料乙醇、电厂等项目。然而,岛上淡水资源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六横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3年,浙江省在岛上启动了全国最大的10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达到一天2.25万吨的海水淡化处理能力,即三四天淡化一座小二型水库的蓄水量。 在海水淡化项目中,提取淡化水后剩余的浓海水,一般都通过浓海水排放管道引至深海区排放,但是大量排放后会改变区域海水浓度,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六横水务有限公司想到了与盐场联姻,以边是海水淡化,一边是盐场晒盐,中间连上一根水管,浓海水直接成为盐场的原料,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达到海水综合利用的目标。“这只是海水综合利用的第一步。”六横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利用盐场晒盐,浓海水还可以用于提取钾、镍等元素,今后还能进行盐化工、特种养殖等深度开发,如条件适合,他们将利用浓海水在附近建设类似“人工死海”的旅游项目,从而使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91EXAM.org资料10 2011年4月13日上午,国家海洋局联合沿海有关省、自治区海洋厅(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入选名录岛将面向社会出让使用权,最高使用年限为50年。此次国家集^91考试网布的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涉及浙江、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区,共计176个无居民海岛,其中浙江有31个。海岛开发利用涉及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工业、仓储、渔业、农林牧业、可再生能源、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2011年11月12日全国无人海岛在宁波展开第一拍,浙江象山县的大羊屿以2000万元的价格顺利找到“岛主”。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关人士介绍:“我省此次推出的第一批31个无居民海岛,相对来说其开发条件较好,与陆地距离比较近,岛型岛貌比较适合进行开发和利用。海岛是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无居民海本身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吸引浙江丰厚的民间资本来投资,必将推动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了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民营企业进入原油(燃料油)中转储运的项目。黄泽山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为各大炼化企业和油品使用单位提供服务,对降低炼化企业的运输成本,保障炼化企业的原油供应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舟山逐步建成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中心、提升我国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话语权也有作用。根据舟山海洋经济的规划,10年后舟山群岛新区将金城全国重要的油品中转贸易储存、铁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粮食中转加工配送等六大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资料11 夏宝龙省长在201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终于引擎。要举全省之力抓落实,先行先试求突破,促进海洋经济与山区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规则,到2015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三次产业6:41:53,海洋新区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清洁海域面积达15%以上,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亿吨,形成较为完善的“三国领先,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40:55,科技贡献率达80%左右,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将有效提升浙江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中央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定位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对舟山的定位是“舟山群岛新区”。示范就是探索引领,新区就要先行先试。“示范”和“新区”这5个字是中央赋予浙江的大政策,中央期望浙江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征程中出新招、闯新路、攀新高。
作答要求: 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500字。
第二题:“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浙江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有深度。字数不超过600字。
第三题:围绕给定资料主旨,联系浙江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2)论述深刻、条理清晰;(3)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题: 【题干解读】 这道题是典型的概括题,答案集中在材料6—10。材料主要强调了资源、产业、政策、民营资本、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优势,区位优势有所提及,但不明显。根据常识,考生也应对区位优势加以介绍,使答案更加全面。要求总字数为500字,由于条目较多、换行频繁,纯字数应维持在400—450之间。 【参考答案】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包括: 一、资源丰富。浙江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港口优良,近海渔场规模庞大,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海洋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地貌形态多样,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二、区位优越。浙江地处中国海岸线东端、长三角核心区,毗邻日、韩、台等重要地区,处于东亚通向太平洋、走向世界的要道。 三、产业基础完备。制造业发达,海上航运、旅游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有舟山跨海大桥、宁波—舟山港群等重要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 四、国家政策倾斜。浙江是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是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等多个国家级政策文件均把浙江和舟山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五、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体制完善,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本雄厚,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六、文化精神独特。浙江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浙江精神”,勇于开拓创新。 (418字) 91EXAM.org 第二题: 【题干解读】 题目问“如何理解”,是典型的观点解释题。这一类题目只要求对观点做出明确的翻译和精细的解释、论述,而不问对策。在答案中大量写对策实际是答非所问,切不可犯这种低级审题错误。 题干中所说观点的直白意思就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能够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解释这个观点,实际就是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浙江经济在“型”和“级”上有哪些短板、需要转型升级之处,二是海洋经济为什么能够弥补这些短板。 结合材料和热点知识可以看出,短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低,发展方式粗放;二是陆地资源贫乏;三是民间资本大量“沉睡”。 从海洋经济来说,它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它的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它主要依靠海洋资源,可以弥补浙江陆上资源短板。它前景良好,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健康的发展方向。把这些方面详细写清,则题目回答完毕。 字数上限600字。由于换段不多,纯字数保持在550字左右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指:浙江发展海洋经济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 浙江经济发展迅速,但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企业,排放高、污染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太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高端人才缺乏,总体上还在依靠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浙江陆地资源贫乏,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民间资本雄厚,但缺乏优良的投资项目,闲置较多。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可以提升浙江产业层级和科技创新水平、弥补资源短板、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海洋经济主要由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港航物流、海洋旅游等新兴产业构成,科技含量、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发展海洋经济,能够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提升产业层级。同时,能带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从而提升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水平,促进科教事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资源,弥补陆地资源不足的劣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基础。 海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领域,能够为浙江民间资本提供优良的投资项目、创造民间资本新的赢利点、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又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机制完善。 (550字) 第三题: 【题干解读】 典型的开放式题干,围绕全篇材料,要写得全面而有高度。 材料的逻辑大致是:(1)人类发展与世界资源现状,中国发展与中国资源现状,中国海洋事业的历史,世界发达国家对海洋的重视。(2)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优势、意义。(3)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 其中较难的是(3)。从材料4可以看出,出题人通过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强调了两大对策:科学全面的发展规划、科技人才的大力支持——后续浙江省的大量对策都可以纳入第一点(关于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规划,可以参看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但在浙江省的材料中,又突出强调了“浙江精神”支持下的浙江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因此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领域可以作为第三个对策要点。 【参考范文】 走向阳光灿烂的大海 ——发展海洋经济 助推浙江经济新飞跃 海洋资源是世界自然资源的主体,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凭借。在陆地资源减少、人类资源消耗日益增长的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显得更加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早就提出海洋经济的各项规划,并配套了诸多经济、科教资源。我国陆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全世界居于下游,尤其需要依托海洋资源扩大未来发展空间。早在明朝初叶,我国航海家郑和就曾经七下西洋、开创人类海洋事业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我国再次面临着“海洋机遇”,要勇敢地迈入大海,把海洋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扼长三角出海口、东亚交通要道,海岸线长、海岛众多、资源极其丰富。浙江产业基础良好、民间资本雄厚,以“浙江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意识强,被国家定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迅速,但陆地资源贫乏的痼疾未能缓解。由于长期走粗放型发展道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能充分发挥浙江的资源、区位、产业、资本优势,还能推动浙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民营经济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更能够带动长三角、长江流域等区域发展,为中国再次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当好“先锋”。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发挥优势、构建科学全面的海洋经济战略规划。发达国家如美、日等都是以因地制宜的规划作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浙江应配合国家政策,加快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依托区位、产业、港口优势,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要抓住滨海旅游、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渔业等重点,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依托海岛这一“前沿地带”,在保护海岛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岛旅游、海岛储运等,优化浙江产业结构。 其次,要特别注重科技、人才支撑。海洋竞争的核心是科技、人才,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海洋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浙江要加大对大学、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多设置海洋方向的学科专业,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从而稳步提高科技、人才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最后,要大力引导民营经济进入海洋。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是浙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要大胆放开体制、放宽管束,依靠政策优惠、贷款补贴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海岛旅游、海洋资源储运等新兴产业,使民营经济发挥开拓创新的“浙江精神”,为浙江海洋经济提供重要动力。 人类的未来在海洋,中国的未来也在海洋。作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先锋,浙江要抓住历史机遇,面向未来,依靠浙江人民的支持,真正走好海洋经济这步大棋。风物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