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TOP

山东教师资格证2011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八章课后习题:学习动机(二)
2011-12-24 23:38:30 来源: 作者: 【 】 浏览:455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9.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一)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2、学校教育;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二)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需要的培养:(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二)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四)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1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一)竞赛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2、消极作用:(1)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二)运用原则:1、要慎用少用。2、要注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应按(1)能力分组(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一)作用: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好的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二)应注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一)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二)反馈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成指出优点及不足。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1)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如“这次成绩好是因为我非常努力”“这次是运气不好”等。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因此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而失败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概念。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慎重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Tags: 责任编辑:91kaoshiwa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山东教师资格证2011心理学课后题.. 下一篇山东教师资格证2011心理学课后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