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TOP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要点--《教育学》选择填空题(一)
2012-11-10 09:42: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611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阶级性上,教育以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孟禄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文化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Tags: 责任编辑:wangke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要点--《.. 下一篇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要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