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性训练】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D)
《欧洲经济生活》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地,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从科学“走到前面……高举火炬”可知科学技术创新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经济 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匠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科技含量低。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经济危机的表现;C项不是平静,而是阶级斗争尖锐;各国大打贸易战,D项错误;B项由于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工作难找。
例6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生产
【易错点分析】错选D.形成错解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没有理解命题人的意图,二是没有抓住关键词“经济状况”和“首先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是“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上台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
【答案】C
【对应性训练】6:国家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罗斯福新政中曾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主要作用是(A)
A.有利于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增强人民的实际收入,缓解危机
C.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例7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④“新经济”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易错点分析】易误选A。错解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目的和实质。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表现的掌握和认识。在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目的、实质。福利国家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但并未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C
【对应性训练】7: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新变化表明(D)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是进入到垂死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彻底解决了自身固有的矛盾
C.由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D.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例8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对应性训练】8: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D)
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农民的赋税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交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例9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易错点分析】易误选D。錯解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二是把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混淆了。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尤其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从而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较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的信息,即赫鲁晓夫改革的长远影响(较为积极的一面)。
【答案】B
【对应性训练】9:几位同学在讨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时,提及下列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应是(D)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C.改革旧模式,阻力过大
D.未能突破旧模式,成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