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11月巴甫洛夫与斯金纳学习理论之比较
2015-11-13 19:46: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清晰的把握每位理论家的理论,并且能够对相似理论进行比较,是对每位考生提出的更好的要求。其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由于其相似性,是备考过程中无法绕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拟结合考情和考生的实际困难,将两者理论进行比较。

巴甫洛夫与斯金纳实为师徒,因此二者的理论存在相似之处就不足为奇了。同时,斯金纳作为“高徒”,在学习老师理论的同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继承并发展,因此载入史册。

一、共同点

1、二者均认为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

作为行为主义的两大代表人物,二者均认为学习引发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均与刺激有关,是在刺激与行为之间建立固定的联结,通过反复练习是可以实现的。

2、二者均 强调强化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强化”实质为“刺激”。在强化的作用下,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巩固联结,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相异点

1、强化物在新行为形成之前还是新行为形成之后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出于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实验中,狗在反复同时呈现“铃声”和“肉”的情况下,形成了听到铃声流口水的反应。其中,强化物先呈现,行为后形成,即“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除了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产生,也会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由学习者主动发出。例如在试验中,鸽子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动作,直到做出正确的动作获得强化物为止。其中,新行为先形成,强化物后呈现,即“反应——刺激”。

2、新行为是主动形成还是被动形成

由各自的实验以及以上分析可知,在巴甫洛夫的试验中,只有先呈现刺激物,狗才会有行为的表现,因此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新行为的形成是被动形成。而在斯金纳的试验中,鸽子为了获得食物会主动做出某种行为动作,因此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新行为的形成之主动形成的。

以上知识点在实际考试中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基本有两种出题方法:第一、之间对比理论之间的不同点;第二、结合案例选择用何理论进行解释。后一种的难度加大,就需要考生要在理论理解的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再次分别呈现一个教学实例以帮助大家备考:

案例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班主任刘老师对全班同学承诺,准守纪律的将获得奖状。在此之后,班上的纪律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先呈现的强化物就是“奖状”,学生的行为改变是“遵守纪律”。

案例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年级学生小A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受到了班主任刘老师的表扬。其中,小A的行为“积极回答问题”在先,强化物“班主任的表扬”在后。

当然真实的案例远比这两个案例要负责,因此考生在遇到具体案例后,需要灵活分析、慎重选择。

资深讲师王文玲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Envy is a most terrible thing,and would spoil anybody's nature. 忌妒是很可怕的东西,它会毁损一切人的天性。
Time flies. 光阴似箭.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11月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例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