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16年7月17日云南省昭通市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教师考试试题(二)
2017-10-11 12:55: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村。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4.【答案】学生。解析:学生是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

    5.【答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解析:根据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层次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6.【答案】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解析:德育过程包括四个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7.【答案】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

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

    8.【答案】学习行为。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9.【答案】原型定向。解析:心智技能由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组成。

    1 0.【答案】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解析: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

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 1.【答案】信度,效度。解析:有效自编测验的主要特征为: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1 2.【答案】教师期望(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解析: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

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3.【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1 4.【答案】C。解析:根据主要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类型划分为两大类:(1)综合课,即一堂课中完成两种以

上的教学任务;(2)单一课,即一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

    1 5.【答案】A。解析:1 632年出版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

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 6.【答案】B。解析: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开展的。

    1 7.【答案】D。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 8.【答案】A。解析: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 9.【答案】A。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0.【答案】A。解析:教育性是指少先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少先队活动的首

要原则。

    2 1.【答案】B。解析: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

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22.【答案】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

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题干中的做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23.【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将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

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6-12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的冲突;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因此,6-11

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24.【答案】B。解析:低年级儿童对教师充满崇拜和敬畏,三年级开始不再无条件服从信任教师。

    25.【答案】C。解析: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中叫正迁移。

    26.【答案】A。解析:年级组是由同一年级各教学班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

要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年级组的职责包括:协调班主任与各科任课教师间的关系,组织本年级

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情况,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各项综合实

践活动和文体活动等。

    27.【答案】A。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8.【答案】C。解析:皮亚杰认为十岁以后,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进入自律道德

阶段。

    29.【答案】D。解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

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30.【答案】C。解析:按照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方法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 1.【答案】C。解析:案卷分析主要是对按照一定标准搜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进行考查分析。案卷

既可以是成品,如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等各种作品;也可以是各种辅助性信息,如学生作品

的草稿或草图、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自评、家长的评价等。

    32.【答案】D。解析: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简答题

    3 3.【参考答案】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台邑接受

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

一个学生。(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

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强制性。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

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34.【参考答案】(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

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教学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

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35.【参考答案】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在学习、

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一般步骤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信息反馈。

    36.【参考答案】影响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37.【参考答案】元认知策略的种类:(1)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

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2)监控策略: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

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

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

知策略。

    3 8.【参考答案】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

同的影响。(2)班级规模。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

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

正式群体。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

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这种期望会影响课

堂管理。

    四、案例分析题

    39.【参考答案】(1)学生会出现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很好地对课堂进行组织,教学内容

是枯燥的、非连续的,不利于维持学生对课堂的注意。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学生没有兴趣,只是

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会导致学生的问题行为。学生不愿意听课不能强行他去听。课堂上提倡

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

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

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2)题干中的教师虽

然请赵磊同学到办公室,保证了教学的流畅性和连续性,但是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教师应该

在课下及时与赵磊沟通,不是以上压下的沟通,而是平等的沟通,相互分析发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事后,老师可

以就自己的错误向全体学生道歉,充分利用这次课堂问题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

    40.【参考答案】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到材料之间的联系;

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

进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情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

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理解是通过思维进行的,如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弄懂公式

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段意等,都属于理解。只有领会材料本身的意义,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

验联系起来,并纳人人的知识系统,才能保留在记忆中。题干中的老师在教学生区别“买卖”,“干燥”和“急躁’’

时,正是正确认识到了如何进行意义识记,并机智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学

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买卖”,“干燥”和“急躁’’的意义,从而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五、论述题

    4 1.【参考答案】(1)全体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

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

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2)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的基

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

审美素质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7月16日贵州省贵阳市中小学..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