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深圳罗湖区教师定点面试真题和参考答案》真题及1740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真题预览:深圳罗湖区教师定点面试真题和参考答案第一题:陶渊明是中国第一田园诗人,请你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陶渊明的诗并非一开始就很受关注,有个被发现的过程,最开始是昭明太子极力推崇(就是《昭明文选》那老哥),还为他编了《陶渊明集》,在序中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这个集子,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里已经出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陶渊明活动的年代,正是骈文的发展上升期,到后来越来越注重形式,所谓六朝骈俪,浮夸满眼,令人生厌,比如昭明太子给《陶渊明集》做序,也用骈文,再到后来甚至连修史(《晋书》)也这么搞,更是近于胡闹了。在这一波趋势里,陶渊明是个异类,不搞骈俪的那一套,以质朴自然胜出,跟别人很不一样。但自然质朴又不是肤浅,陶诗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读者的确可以以一种非常简浅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待到以义理为追求目标的宋诗大家们也推崇陶诗,就足以证明它没那么简单了。在陶渊明前头,中国诗歌曾经有个流派,叫“玄言诗”。讲究以老庄义理入诗,不止要抒情状景,还要探索自然大道。玄言诗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人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老是玩弄些老庄梗,写出的诗句寡淡的很。陶诗呢,实际上也有类乎于此的“讲理”的质素,但牛逼的地方就是陶渊明做到了意和象的高度统一,有理有辞,蕴藉,却又自然,坚决不以理害辞。这种特点正是众多宋诗大家欲追求而未必可得的。举个浅显的例子,朱熹写观书有感,实际则以写池子下笔,光写个池子还不行,一定要有个“为有源头活水来”,升华一下境界。这就是宋诗追求义理之一斑。但实际上作为一首诗而不是寓言、或者道德训诫来看,其审美性多少有点干瘪。文艺理论里有种概括性的说法,就是所谓的诗分唐宋,“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唐诗、宋诗,说的是两种风格,追求的东西各自不同。比如朱熹那个,就是追求宋诗的、义理的东西,善于抽象也流于耽想。唐诗不然,一般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意境,但是不怎么追求静默沉潜的玄思。而陶渊明的诗,不仅胜在了筋骨思理,更兼有丰神情韵。虽然我们现在都讲他属于田园诗人,但只把这些作品当做田园诗,那就是等闲错过了。举个例子,《归园田居》里有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面的自然,是什么意思?作为最肤浅的理解,即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生活,这当然是对的。然而并不确。“自然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深圳罗湖区教师定点面试真题和参考答案》真题及1740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