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初中语文书中的经典名句全集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2014-09-20 17:59: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倾情奉献:
 

初中语文书中的经典名句全集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西洲曲》 
  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 ——唐·白居易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宋·范仲淹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nbs p;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晋·陶潜《挽歌》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汗·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国语·勾践灭吴》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国语·勾践灭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汉·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汉·贾谊《过秦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汉·司马迁《鸿门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汉·司马迁《鸿门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a>
 
第二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 鲁迅《无题》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选自《彼得斐诗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战国《荀子·王制篇》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唐·王勃《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唐·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唐·王勃《滕王阁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唐·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唐·韩愈《师说》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唐·韩愈《师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哀后人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六 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宋·苏洵《六国论》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宋·苏轼《石钟山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徙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清·姚鼐《登泰山记》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a>
 
第三册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南朝宋·徐陵《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南朝宋·徐陵《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南朝宋·徐陵《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国·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三国·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白居易《琵琶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唐·李白《越中览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nbsp;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宋·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宋·姜夔《扬州慢》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唐·温庭筠《菩萨蛮》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李煜《浪淘沙》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宋·苏轼《江城子》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宋·苏轼《江城子》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周邦彦《苏幕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声声慢》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晋·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晋·李密《陈情表》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宋·苏轼《赤壁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宋·苏轼《赤壁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州之嫠妇。 ——宋·苏轼《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宋·苏轼《赤壁赋》

 
 
 
a>
 
第四册&nb sp;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明·施耐庵《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元·关汉卿《窦娥冤》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宋·苏轼《满庭芳》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元·王实甫《西厢记》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元·王实甫《西厢记》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元·王实甫《西厢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清·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清·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清·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明·袁宏道《虎丘记》 
  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明·袁宏道《虎丘记》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明·袁宏道《虎丘记》

 
 
 
a>
 
第五册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五代·牛希济《生查子》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宋·秦观《满庭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论语·微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 
  非礼勿见,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南朝梁·萧统《文选》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nbs p;  
                                    ——宋·王安石《梅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唐·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唐·李白《蜀道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唐·李白《将进酒》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唐·杜甫《兵车行》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唐·杜甫《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唐·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唐·杜甫《兵车行》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注:“佩”字在原文中是“王”字旁,但现在没有那个字了,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唐·杜甫《阁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杜甫《登岳阳楼》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白居易诗歌名句辑录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平)。能不忆江南(平)。 


晏殊 浣溪沙(或作“浣纱溪”) 
一曲新词酒一杯(平),去年天气旧亭台(平),夕阳西下几时回(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平),小园香径独徘徊(平)。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仄),寒山一带伤心碧(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仄),宿鸟归飞急(仄)。何处是归程(平)?长亭连短亭(平)。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平),飞絮濛濛(平),垂柳阑干尽日风(平)。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平),垂下帘栊(平),双燕归来细雨中(平)。 


陆游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平),寂寞开无主(仄)。 已是黄昏独自愁(平),更著风和雨(仄)。 
无意苦争春(平),一任群芳妒(仄)。 零落成泥碾作尘(平),只有香如故(仄)。 


秦观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仄),独自凄凉人不问(仄)。 欲见回肠(平),断尽金炉小篆香(平)。 
黛蛾长敛(仄),任是春风吹不展(仄)。 困倚危楼(平),过尽飞鸿字字愁(平)。 


范成大 忆秦娥 
楼阴缺(仄),阑干影卧东厢月(仄)。 东厢月(仄),一天风露(仄),杏花如雪(仄)。 
隔烟催漏金虬咽(仄),罗帏黯淡灯花结(仄)。灯花结,片时春梦(仄),江南天阔(仄)。 


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仄),望断南飞雁(仄)。不到长城非好汉(仄),屈指行程二万(仄)! 
六盘山上高峰(平),红旗漫卷西风(平)。今日长缨在手(仄),何时缚住苍龙(平)。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仄),清风半夜鸣蝉(平)。稻花香里说丰年(平),听取蛙声一片(仄)。 
七八个星天外(仄),两三点雨山前(平)。旧时茅店社林边(平),路转溪桥忽见(仄)。 


(南唐)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平),春意阑珊(平)。罗衾不耐五更寒(平)。梦里不知身是客(仄),一晌贪欢(平)。 
独自莫凭栏(平),无限江山(平),别时容易见时难(平)。流水落花春去也(仄),天上人间(平)。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仄),燕子飞时(平),绿水人家绕(仄)。枝上柳绵吹又少(仄)。天涯何处无芳草(仄)? 
墙里秋千墙外道(仄),墙外行人(平),墙里佳人笑(仄)。笑渐不闻声渐杳(仄)。多情却被无情恼(仄)。 

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仄)。 抬望眼、仰天长啸(仄),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仄),八千里路云和月(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题解】 满江红,词牌名,双调,93字,仄韵。 
--------------------------------------------------------------------------------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仄)?把酒问青天(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平)。我欲乘风归去(仄),又恐琼楼玉宇(仄),高处不胜寒(平)。起舞弄清影(仄),何似在人间(平)? 
转朱阁(仄),低绮户(仄),照无眠(平)。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平)?人有悲欢离合(仄),月有阴晴圆缺(仄),此事古难全(平)。但愿人长久(仄),千里共婵娟(平)。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仄)。故垒西边(平),人道是(仄),三国周郎赤壁(仄)。乱石穿空(平),惊涛拍岸(仄),卷起千堆雪(仄)。江山如画(仄),一时多少豪杰(仄)。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平),千里冰封(平),万里雪飘(平)。望长城内外(仄),惟餘莽莽(仄);大河上下(仄),顿失滔滔(平)。山舞银蛇(平),原驰蜡象(仄),欲与天公试比高(平)。须晴日(仄),看红装素裹(仄),分外妖娆(平)。 
江山如此多娇(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平)。惜秦皇汉武(仄),略输文采(仄);唐宗宋祖(仄),稍逊风骚(平)。一代天骄(平),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平)。俱往矣(仄),数风流人物(仄),还看今朝(平)。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不思量(平),自难忘(平)。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平)。 
夜来幽梦忽还乡(平)。小轩窗(平),正梳妆(平)。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平)。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平)。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仄)。 
多情自古伤离别(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仄)?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仄),浓睡不消残酒(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仄)。知否(仄)?知否(仄)?应是绿肥红瘦(仄)。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仄)。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仄)?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祁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暮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殊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a>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青秋,水随天去秋天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焉 
1.代词。 
1) 相当于“之”,可译作“他”“它”。如:以俟夫观人风者焉。 
2)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哪里”。如:焉知其奇若此。 
3)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可译为“在这(那)里”“对他(它)”“向他(它)”。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助词。 
1) 句末表陈述,一般不翻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句末表疑问语气。如:君何辱讨焉? 
3) 句中表示舒缓、提顿。如: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3.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如:盘盘焉。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he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llip;(《五人墓碑记》) 
(二)介词,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乃 
1.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如:尔其无忘父之志哉。 
2.副词。 
1) 辅助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 竟,却。今其智乃不能及。 
3) 才,方。如:十年乃成。 
连词:于是,就。如: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 

与 
1. 作虚词用。 
(一)解释为:和、跟、同。例如: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a>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皆先难后易.
Love will find a way. 爱心所至,金石为开.
Tags:教师 招聘 考试 真题 答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9长沙市直招聘语文试卷 语文.. 下一篇:杭州市语文教师招聘试卷 语文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