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此题考查的是智力测验公式。斯坦福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00。通过计算本题答案是125。 21.ABCDE 【解析】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22.ABCDE 【解析】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和值得信赖等特征。 23.E 【解析】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 24.ADE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2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差异的几种表现。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 26.ABCDE 【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属于社会环境。 27.ACE 【解析】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拒绝,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28.ABCDE 【解析】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专家教师注重练习的时间、速度、检查方法、学习结果反馈以及学到了什么等方面。 29.ABCDE 【解析】此题考查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要注意本题题干的含义是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而不是促进学生把当前内容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两者所用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30.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常识。对于该类题目,考生要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关心时事政治,多积累这方面的常识。多积累、多识记是解决该类题目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填空题 1.负迁移 2.审题 3.知觉 4.人格 5.心理模拟法 6.智力 7.经验+反思=成长 8.外部反馈 9.服从 10.心智技能 11.140 12.潘菽 13.替代强化 14.肯定性训练 15.离差智商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奖励能对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因而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一般来说,应奖励多于惩罚。不过奖励过多容易滋长学生的骄儆隋绪和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等消极结果。当然,过分的惩罚也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后果。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会取得一定的好效果。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既要把奖励与惩罚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又要看到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 2.答:正确。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3.答:错误。 知识不简单地等同于能力,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人的活动有更普遍、更一贯的调节作用,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它是知识、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应用而实现的。 4.答:错误。 小学生个性的特点可以包括多方面,其中自我意识是比较突出的一项。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答:正确。 “产生式系统”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产生式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这常常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而且,一个产生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其他行动,这样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 四、简答题 1.答: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1)情感内容不断丰富;(1分)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2分) (3)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2分) 2.答:学习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 (1)学生的学习不用经过曲折、漫长的科学研究探索而创造新知识,不必重复人类创立这种知识的全过程,也不必经过那么多盲目的尝试与失败。(2分) (2)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积极认识活动去接受和占有前人的认识成果,是一个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即主要是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的过程。(2分) 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1分) 3.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有: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分)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2分)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将教师的经验外化出来,示范给学生,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内化于学生。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1分) 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分)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答:利用迁移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1)精选教材;(1分)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1分)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1分)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的意识性。(2分)
五、论述题 1.答:(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3分) 竞赛的作用: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消极作 .用。①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②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③对于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④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运用原则:要慎用少用;要注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按能力分组竞赛;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天比。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4分) 作用: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 应注意的问题: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②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③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分) 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及时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佳。如果没有反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则缺乏学习激励,学习的进步很小。反馈的原则: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式指出优点及不足。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4分) 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答:奥苏贝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学习进行研究。 (1)有意义学习(3分) ①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意义的同化(3分)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他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联系的方式,提出了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3)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3分) 逐渐分化原则,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 整合协调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整合协调是在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具体应用的技术:先行组织者。这也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4)接受学习(3分)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同时强调,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一发现,其他的并没有不同。 对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学校教育主要应采用通过言语讲解进行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