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0-05 19:46: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____和不稳定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 被动性



2、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判断题  品德等同于道德。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趋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不同,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因此,将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4、简答题  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3)利用群体约定
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奖励有物质的(比如奖品),也有精神的(比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比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比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5、单选题  —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_____
A: 与生俱来的
B: 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 是遗传得来的
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6、单选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品德
B: 态度
C: 意向
D: 个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7、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_____。
A: 无律阶段
B: 他律阶段
C: 合作道德阶段
D: 公正道德阶段
E: 自律阶段

参考答案: ABE

本题解释:
【答案】ABE。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 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



8、单选题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_。
A: 初二年级
B: 初三年级
C: 高一年级
D: 高二年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为主,随年龄增长,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多变性减少。初中生在活动中,容易被“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道德
动机简单,情境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兴奋性动机突出,动机容易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化水平提高,理智性动机发展,兴趣趋向稳定,道德动机向稳定性发展。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9、单选题  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成分是_____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意向成分
D: 情境成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0、单选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11、多选题  一般认为,品德包括的基本心理成分有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识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C应该为道德意志,而不是意识。



12、填空题  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 主动性



13、单选题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习俗水平
D: 公正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14、单选题  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班杜拉
D: 奥苏贝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种族、文化各有不同,社会道德标准各异,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却相当一致。



15、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6、简答题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2)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本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榜样具有如下特征:①这些榜样的行为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奖励,而其他人也常常会效仿他们的行为;②这些榜样有权利、有能力奖励学习者,尤其是巳经奖励或奖励过学习者的榜样,如家长、教师、同伴等;③这些榜样与学习者有类似之处,如性别、年龄等,即这些榜样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志向。
(3)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利用群体约定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②唤起班集体成员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⑤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践,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⑥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4)价值辨析。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讲,应奖励诸如爱护公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②应选择恰当的奖励物。同一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奖励物。③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食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17、单选题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依赖于个人的_____
A: 认知能力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自控能力的发展
D: 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18、单选题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_____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



19、单选题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_____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形象的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A 91exam.org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直觉的道德情感。



20、单选题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他律阶段
B: 前习俗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能够在给出特点后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阶段上。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具体为:(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2—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2)他律阶段(5—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3)自律阶段(9一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以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



21、填空题  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

参考答案: 前习俗水平



22、简答题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3、单选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
A: 行为方式
B: 意向或意图
C: 行为习惯
D: 语言或行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4、单选题  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
A: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B: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
D: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25、单选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_。
A: 道德理念
B: 道德行为
C: 道德品质
D: 道德意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也易考填空题。



26、单选题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道德发展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这是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



27、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 道德情感不深
B: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意志力不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



28、单选题  “有问题想与父母商量”、“想去河边钓鱼”,这属于态度的_____
A: 情感成分
B: 行为成分
C: 认知成分
D: 结构成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9、单选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
A: 依从
B: 接受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30、单选题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_____。
A: 道德信念
B: 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 价值内化
D: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31、简答题  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懒散,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的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的肩膀,影响同学听课。经班主任老师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
问题:
(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
(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矫正措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涨三的行为是属于不良品德行为。张三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学习习惯差;上课喜欢干扰课堂教学,经常无故离开座位;课余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言行举止不文明,常与师生发生冲突;行动怪异,不热心集体活动,等等;张三的这些特点符合不良品德行为诊断的标准。
(2)案例中,张三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爱与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且张三因其父亲常年很少回家,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其疏于管教,而爷爷奶奶对其非常溺爱。双休日随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市场里人多事杂,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还有可能来自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等。
(3)矫正的不良品德行为的策略:教师应该帮助张三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其自尊心,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在教育过程中讲究谈话艺术,提髙张三的道德认知;锻炼他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32、单选题  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_____。
A: 皮亚杰
B: 华生
C: 布鲁纳
D: 科尔伯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3、填空题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



34、单选题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_____
A: 6岁
B: 7岁
C: 8岁
D: 9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35、单选题  认同的出发点就是_____。
A: 得到他人认可
B: 试图与榜样一致
C: 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 与他人相接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因此,答案选B。



36、单选题  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7、简答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8、填空题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态度



39、单选题  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合作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40、填空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认同



41、单选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处在态度形成的_____阶段。
A: 从众
B: 服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时态度形成三个阶段的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2、填空题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自觉性 主动性



43、多选题  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_____。
A: 义务感
B: 责任感
C: 事业感
D: 自尊感
E: 羞耻感

参考答案: ABE

本题解释:
【答案】ABE。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44、单选题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是_____。
A: 8岁左右
B: 9岁左右
C: 10岁左右
D: 11岁左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品德发展关键期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小学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通常为小学三年级,也有教材会直接写为9岁。而中学品德发展的关楗期是初中二年级,一般很少考到年龄。



45、单选题  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46、填空题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依照由低到高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47、填空题  ____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可能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参考答案: 服从



48、填空题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态度定势、____。

参考答案: 道德认知



49、判断题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50、简答题  试述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过渡性和协调性。(1)良好行为习惯(自觉纪律)的养成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表现在:①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标准来调节自身行为;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③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⑤中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⑥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⑦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2)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具体表现在: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Tags:教师招聘考试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问题解决与创..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