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2018-09-26 01:53: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新课程在高中阶段以_____为主。
A: 综合课程
B: 分析课程
C: 分科课程
D: 实践课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单选题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_____。
A: 安全需要
B: 归属需要
C: 尊重需要
D: 审美需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层级分类的把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共有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样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七种需要中,他又根据需要与生存相关还是与成长相关,将前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这样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动机称为成长需要。它虽然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些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因此本题中,ABC都是缺失需要,D项属于成长需要。



3、简答题  试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参考答案: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4、单选题  _____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_____。
A: 独白言语
B: 内部言语
C: 书面言语
D: 对话言语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对话言语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等。独白言语指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如报告,讲演等。书面言语指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言语的影响的言语活动。内部言语指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6、填空题  知觉的特性有选择性、____、理解性、____。

参考答案: 整体性 恒常性


本题解释:
【答案】整体性、恒常性



7、简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育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8、单选题  《学记》提倡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要激励学生,不要压制学生,意思就是_____。
A: 博学于文
B: 开而弗达
C: 强而弗抑
D: 道而弗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所以此题选择C。



9、多选题  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包括_____。
A: 图像记忆
B: 声象记忆
C: 语义编码
D: 表象编码
E: 听觉编码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答案】C,D解析: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主要有两种形式: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而听觉编码在短时记忆中占优势;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为主。



10、判断题  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解析:教教材就是教师完全依照预设的教育经验进行教学,反映的是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用教材教指的是教师视教材为教学活动的“跳板”,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反映的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现代教育倡导新的教材观,即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1、单选题  “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_____。
A: 心境状态
B: 应激状态
C: 激情状态
D: 热情状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心有余悸”是一种应激状态。



12、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是某学校小有名气的数学老师。他备课非常认真,自己对课上和作业里的每道题都事先演练,课堂讲解清晰明确,教学效果良好,课外作业坚持全批全改,发现作业有错误就要求学生订正并罚抄10遍,每次测试都进行细致的质量分析,及时在班上公布每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他每年都挑选几位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自己家里进行辅导,被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学科竞赛的好成绩。他的辅导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收费,但也没有拒绝家长们的礼物。
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联系材料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李老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并将测试成绩在班上公布,过分强调了学生分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原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材料中,李老师在给学生补课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收费,但是也没有拒绝家长的礼物,给学生树立了非常恶劣的榜样。最后,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原则。关爱学生的原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罚学生抄写作业,涉嫌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全体学生。



13、单选题  _____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 《教师法》
B: 《高等教育法》
C: 《义务教育法》
D: 《教育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教育法》的总纲规定: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规范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的“母法”。《教育法》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故选D。



14、单选题  孟子说“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_____。
A: 道德素养
B: 专业知识
C: 教学技能
D: 教育机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孟子的这句话是说教师要把体态表达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



15、简答题  请简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案】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瞄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就是主观臆想。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16、单选题  为了减少误差,_____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A: 测量
B: 验
C: 评价
D: 评估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略



17、判断题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榜样或示范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18、判断题  英国哲学家华生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白板说”的提出者是洛克,而不是华生。



19、单选题  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_____
A: 相似性
B: 概括经验
C: 学习策略
D: 心向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这表明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选A。



20、单选题  课程标准是_____的基本结构性文件。
A: 国家
B: 地方
C: 校本
D: 学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课程标准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21、判断题  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22、单选题  “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_____影响。
A: 记忆
B: 知觉
C: 注意
D: 表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幼儿的情绪和意志更多受知觉的影响。



23、单选题  通过写反思日记的形式来加强师德教育,属于师德教育中的_____。
A: 自我修养
B: 实践
C: 慎独
D: 拜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24、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_____。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敬业爱业
D: 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故选A。



25、填空题  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__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参考答案: 非议或排斥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非议或排斥



26、简答题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几部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①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②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而且还总是抱有一定的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欢、厌恶、高兴或悲伤等情绪或情感,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过程。③人在认识事物或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努力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
(3)个性。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27、判断题  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28、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强,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参考答案】
(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居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在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中总结而提出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小妮和小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诱导,充分发挥了小妮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小刚的运动能力,不仅使他们学会了新知识,也使个人能力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29、单选题  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_____”。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 交互主体性
C: 学生主体性
D: 教师主体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



30、判断题  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玩具除了安全外,还应该是清洗好的。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幼儿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应有变换性和多功能性。教师要经常对幼儿的玩教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命题立意】考查幼儿教师给幼儿提供玩具的要求。
【错因分析】对提供玩具的要求的理解不全面。



31、单选题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_____。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牛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因此该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循序渐进原则。



32、单选题  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_____。
A: 随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 不随意想象
D: 相似想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33、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徐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要求。
(1)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徐老师应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34、多选题  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_____。
A: 班级
B: 小组
C: 少先队
D: 小集团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参考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属于非正式团体。



35、多选题  教育的民主化是指_____。
A: 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B: 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C: 教育结果均等
D: 优质教育机会均等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与观念的多样性等。



36、填空题  考试的方式有____两种。

参考答案: 口试和笔试


本题解释:
【答案】口试和笔试



37、单选题  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普通中小学生在(D.)方面的要求。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解析:考查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



38、多选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_____。
A: 认知特性
B: 功能固着
C: 知识储备
D: 反应定势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包括:(1)功能固着,是指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2)知识储备,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某一问题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存储为基础的。(3)反应定势,是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4)智慧水平,解决问题的成败常常决定于智慧水平的高低。(5)认知特性,认知上的许多特性都明显地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



39、简答题  六艺

参考答案:
【答案】六艺: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40、单选题  “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_____。
A: 观察的目的性
B: 观察的全面性
C: 观察的准确性
D: 观察的创新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观察的全面性。



41、判断题  知识等于智力。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智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
【命题立意】考查知识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错因分析】对知识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准确。



42、单选题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___。
A: 强度律
B: 差异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43、判断题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自尊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44、填空题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参考答案: 《大教学论》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大教学论》



45、填空题  教学是____和____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参考答案: 教师教 学生学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教师教  学生学



46、单选题  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_____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同一测验两次所得分数的不~致,说的是信度问题。



47、单选题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_____素养。
A: 崇高的职业道德
B: 文化学科知识
C: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 教育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崇高的师德。故选A。



48、填空题  1904年颁布了____,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参考答案: “癸卯学制”


本题解释:
【答案】“癸卯学制”



49、单选题  2008年,我国高等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_____。
A: 精英化阶段
B: 大众化阶段
C: 普及化阶段
D: 全民化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高等教育发展相关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即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教育者的比例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我国招生数由1"8年的108万增加到2003年的382万人,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341万增加到2003年的11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门槛。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超过3000万,毛入学率达27%,计划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完成的2020年时毛入学率达到40%。



50、单选题  “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_____。
A: 愤
B: 悱
C: 启
D: 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这句话出自于论语,朱熹进行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Tags: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