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2018-10-02 23:20: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判断题  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2、填空题  根据记忆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划分为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3、单选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_____。
A: 培养信任感
B: 培养主动性
C: 培养自我同一性
D: 培养自主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故选D。



4、多选题  教育上的外铄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教育思想家有_____
A: 荀子
B: 洛克
C: 孟子
D: 华生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外铄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即荀子、洛克以及华生。



5、简答题  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6、单选题  测验的_____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信度代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代表了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简答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和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8、判断题  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



9、单选题  杜威的教育理论代表作是_____。
A: 《民主主义与教育》
B: 《教育与新人》
C: 《普通教育学》
D: 《实验教育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10、简答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新课改下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观的转变问题。

  【参考答案】(1)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是成型的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个体本身具有各方面智能,每个个体各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普通意义上认识中的所谓“差等生”或者“坏孩子”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表现欠缺,比如案例中卡耐基的行为习惯。但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信任期望与指导下进行转变改善。即所谓的“差等生”或者“坏孩子”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更确切地说不是差等生而是后进生。

  (2)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的。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绝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所谓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卡耐基的这个成长片段我们知道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信任会给一个学生表现良好创造心理基础。教师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缺点,找出教育的切入点;给后进生以特别关爱,多多关注这些后

  进生,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从转变方法上给予指导、督促以及鼓励。总之转变“差等生”弃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是我们的眼光要转变。



11、单选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
A: 说服教育法
B: 锻炼法
C: 陶冶法
D: 榜样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12、单选题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_____津贴。
A: 特殊岗位补助
B: 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C: 绩效工资
D: 教龄津贴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13、单选题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14、判断题  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的表现;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5、简答题  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16、单选题  学生上课做笔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是认知策略中的一种。



17、判断题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18、判断题  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将重点放在获得创造性成果上。



19、单选题  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 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
C: 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 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错觉的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因此本题选C。



20、单选题  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_____开始创立的。以他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福禄贝尔
D: 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



21、单选题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_____。
A: 洛克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2、判断题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学习风格又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和学习倾向。



23、单选题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_____
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 变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变式法,就是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不断变换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呈现的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



24、简答题  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征,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联系实际,请你就创造力与智力、人格的关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法训练。



25、单选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7、8题
【资料】三年级(4)班的课堂上,佳佳正在给给每位老师写新年贺卡,而同桌亮亮将她所有的贺卡都用彩色版画花了。谢老师问清楚后让亮亮赔礼道歉,平时一直很倔强的亮亮就是不道歉,谢老师将亮亮拉到教室外,给亮亮爸爸打电话,让他立刻买贺卡送到学校来,并当着爸爸的面批评了亮亮。
关于谢老师的做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 亮亮犯了了错误,老师就应该进行批评和教育
B: 亮亮脾气倔强,老师就应该采取强硬的方式来教育
C: 老师让爸爸买贺卡来学校,是对亮亮不良行为的矫正
D: 老师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一事件
E: 老师对亮亮的批评教育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进行教育,但不一定采取批评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故A项错误。面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强硬的方式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抵触心理,产生极端后果,故B项说法错误。教师让学生家长买贺卡的行为并非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这一行为直接指向学生家长,并不对学生行为产生直接后果。故C项错误。教师对亮亮的批评没有做到关爱学生,而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故E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26、单选题  未成年人因不满_____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A: 十二
B: 十四
C: 十六
D: 十八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27、单选题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 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 共同的活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28、单选题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_____来进行划分的。
A: 课程功能的角度
B: 教育阶段的作用
C: 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 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9、判断题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德育原则的掌握。
【参考答案】正确
【名师点睛】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0、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_____。
A: 权利
B: 义务
C: 责任
D: 使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教师权利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进修培训权。



31、判断题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此时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还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32、单选题  儿童刚学习鸟字时,鸟与乌等形近字常混淆,这是由于这时期儿童的观察品质缺乏_____。
A: 精确性
B: 顺序性
C: 目的性
D: 敏捷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33、多选题  下面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 教育目的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B: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C: 教育目的也就是教育方针
D: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34、单选题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_____。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教学内容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故选C。



35、简答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日常教育教学是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教育机会,也是学校教育的体现方式。具体方法和途径有: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36、单选题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_____提出的。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凯洛夫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7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37、单选题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
A: 教师负责制
B: 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 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 校长负责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知识点。



38、多选题  直观教具可分为_____
A: 动作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实物直观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
【答案】BD。解析: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直观教具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只能是实物或模象。因此选择BD。



39、单选题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_____。
A: 言语信息
B: 态度
C: 动作技能
D: 智慧技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40、单选题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_____
A: 正与负迁移
B: 横与纵迁移
C: 普通与特殊迁移
D: 顺向与逆向迁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横与纵迁移是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划分的。顺向与逆向迁移是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的。



41、单选题  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段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这种评价类型是_____。
A: 绝对评价
B: 相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诊断评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42、判断题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新《义务教育法》),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发展的序幕。



43、单选题  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_____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
A: 因地制宜
B: 合理适当
C: 科学合理
D: 酌情适当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44、单选题  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的记忆为_____。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感觉记忆
D: 工作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指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钟的记忆。



45、单选题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46、判断题  前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后摄抑制。



47、单选题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_____。
A: 陶行知
B: 陈鹤琴
C: 卢梭
D: 福禄贝尔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48、多选题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_____。
A: 教育人文化
B: 教育化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多元化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掌握。
【参考答案】CD
【名师点睛】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9、多选题  教师要确立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_____。
A: 教育观
B: 人才观
C: 应试升学观
D: 教育质量观
E: 精英教育观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教师要确立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50、多选题  教育法的渊源包括_____。
A: 宪法
B: 教育法律
C: 地方性教育法规
D: 教育行政规章
E: 民俗习惯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教育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自主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



Tags: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