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知识的学习》考点预测最新版(二)
2018-12-14 05:08: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_____。
A: 形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模象直观
D: 言语直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模象直观教学概念理解的考查。



2、单选题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_____
A: 反例
B: 变式
C: 概括
D: 抽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



3、单选题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_____
A: 概念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4、多选题  知识学习根据头脑中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归属学习
D: 命题学习
E: 并列结合学习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5、单选题  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问题,这种遗忘叫_____
A: 暂时性遗忘
B: 永久性遗忘
C: 一般性遗忘
D: 特殊性遗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问题,这种遗忘是永久性遗忘。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6、多选题  学习材料的直观方式有_____
A: 图象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观
D: 实物直观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模象和言语直观。



7、单选题  小明背诵一首唐诗,背诵了10遍刚刚好能回忆出来,那么小明需要再背_____遍,记忆效果更佳。
A: 3
B: 4
C: 5
D: 6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l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因此,答案选C。



8、填空题  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____。

参考答案: 概念同化



9、单选题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体的体积公式V=SH,这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上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10、单选题  根据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的学习是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技能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11、单选题  利用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被称为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动作直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即对知识直观的几种直观方式的辨别与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本题中,图表、模型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因此图表、模型、幻灯片属模像直观。



12、单选题  高原期常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_____
A: 开始阶段
B: 中间阶段
C: 结束阶段
D: 全过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操作技能练习曲线的特点。①开始阶段进步快;②中间阶段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③后期阶段进步较慢;④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13、单选题  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_____
A: 识记能力
B: 再认能力
C: 复述能力
D: 回忆能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14、单选题  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_____
A: 双重抑制
B: 单一抑制
C: 前摄抑制
D: 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早上所受的抑制是倒摄抑制,晚上受的干扰是前摄抑制。所以是单一抑制。



15、单选题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词汇学习
B: 符号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命题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6、单选题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17、单选题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_____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40秒,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



18、单选题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中间难是因为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19、单选题  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概念理解的考查。



20、单选题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组合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21、单选题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_。
A: 变化
B: 改变
C: 变式
D: 突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变式定义的掌握程度。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题干就是变式的定义。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他几项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
因此直接排除。



22、单选题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只是获得、保持和_____
A: 知识巩固
B: 知识运用
C: 知识提取
D: 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考查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它包括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23、单选题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_____。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体概念同化的典型形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概念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楗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奥苏贝尔把概念的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概念同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学生对他人形成的经验进行直接的掌握、吸收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因此本题选A。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另一种出题方式,考查概念形成过程的典型方式,这个时候应该选B。概念形成是个体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过程。



24、单选题  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_____。
A: 骑自行车
B: 练习舞蹈
C: 解应用题
D: 跑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智力技能又称为心智技能或智慧技能,它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阅读、写作、心算、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25、单选题  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_____。
A: 理性概括
B: 具体概括
C: 感性概括
D: 方位概括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的过程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这要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本题解析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看到就认为”,表明这种概括的过程非常快,依据的是表面的一些现象,因此属于感性概括。故本题选C。



26、单选题  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_____
A: 程序性知识
B: 操作性知识
C: 概念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27、单选题  研究表明,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有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产生式
D: 概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28、单选题  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_____。
A: 感性知识
B: 理性知识
C: 描述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题干为感性知识的含义



29、单选题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造取可食的水果,又造取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利于学生准备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_____
A: 正例与反例的配合法
B: 变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分析:正例与反例配合法就是肯定正例突出关键消息,否定实例加以鉴别;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比较是从方法学的角度促进知识的概括。直观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30、单选题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 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驟,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如:怎样操作一台机器;怎样解答数学题或物理题等。因此题干中ABD均是程序性知识的概念。只有C项描述的是陈述性知识。



31、单选题  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再学习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对下位学习的概念理解。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32、单选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表征的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几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是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式。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的表狂方式。另一个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驟,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啟进行表征。



33、单选题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_____
A: 命题
B: 案例
C: 反例
D: 正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



34、简答题  【简答题】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课题的性质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
(3)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4)解决问题的策略



35、单选题  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描述且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的知识是_____
A: 理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描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36、判断题  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实验研究表明整体识记效果最佳。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实验研究表明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37、单选题  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前后一样快
D: 忽快忽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发生得很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



38、单选题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分别为_____。
A: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B: 命题和命题网络
C: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命题和命题网络
D: 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表征。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39、单选题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_____。
A: 命题网络
B: 产生式系统
C: 图式
D: 认知结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40、简答题  简述奥苏贝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有关概念同化的三种模式的识记和掌握。
【名师点睛】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概念同化的模式:(1)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当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个抽象概括程度较大的概念后,再学习下位概念时就会容易。比如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再学习“囷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就会很容易理解。(2)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时,在这些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和命题时,就产生了上位学习。如我们在学习了“玫瑰花”、“牵牛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花”这一概念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当新学习的内容既不能归属于原有的关系之中,又不能概括原有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仍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如后一变量随着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命题与已知观念并列结合,新命题就有了意义。



41、简答题  『案例分析三』一个青年志愿者到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做小学老师。那天,他给孩子们上《少年闰土》一课,用自己少年时的经历给孩子们讲述雪地里捕鸟的情景,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下课的时候,他跟孩子们开心地聊天,一个小朋友用响亮的声音问:“老师,您知道冰激凌是什么东西吗?”“冰激凌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了奶油、巧克力,吃起来凉凉的、甜甜的,是夏天最好的解暑食物。”他解说完了,孩子们依然用一对对大眼睛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不解,他突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请用直观教学的原理,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知识直观等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获得的运用能力。
【参考答案】本案例充分体现了直观教学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性。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少年闰土》中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童年时捕鸟的情景,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产生生活情景上的共鸣,运用了知识直观中的言语直观。而后有关冰激凌的解释也是言语的直观,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说明言语直观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告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结合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充分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做到言语与实物、模像直观相结合。一般有三种方式:①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②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③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言语直观与实物或模像直观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更能够接受那些自己没有形象储备的知识。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①强度律,即要求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语言应尽量抑扬顿挫。②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我们在给学生呈现某些重要内容时,要使重要内容与非重要内容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知识。
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比如: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我们在向学生讲授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时,运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讲授更能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除了向学生展示直观的事物或模像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何在观察中抓住重点,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都计划清楚,更有利于直观教学效果的实现。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直观中来,自己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直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位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更好地利用知识的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42、单选题  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_____。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语词逻辑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即属于这种记忆。



43、多选题  概念学习有两种形式,概念的教学也有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
A: 例——规法
B: 规——例法
C: 规——例——规法
D: 实物法
E: 概括法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概念学习既然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那么概念的教学也可采取相应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从例子到规则,叫做“例一规法”;另一种方法是从规则到例子,叫做“规一例法”。当然,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这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一例一规法”。因此,答案选ABC。



44、单选题  过度学习法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验研究发现保持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_____。
A: 100%
B: 120%
C: 150%
D: 180%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45、单选题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_____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前摄抑制概念的考查。



46、简答题  简述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3)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47、单选题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_____。
A: 动机说
B: 痕迹衰退说
C: 提取失败说
D: 干扰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而遗忘的干扰说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所以本题选D。



48、单选题  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超额学习,如果一名学生背诵一篇短文,背了10遍刚好能回忆起来,那么他应该再背_____遍。
A: 2
B: 3
C: 4
D: 5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适当的超额学习,指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答案选D。



49、单选题  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程序性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概念理解的考查。



50、多选题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有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分别为_____。
A: 声音表征
B: 动作表征
C: 肖像表征
D: 符号表征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演进中.依次发展起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的能力,与儿童表征系统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



Tags:教师招聘考试 知识的学习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